分卷閱讀28
沒什么可想的,也想不出什么。這種生活進行了一個多月,又是一次約會的開頭,我習慣性拿出書,翻開,看到折角所在的頁碼是七十四頁,連全書的一半都沒到。我忽然很不滿意,不滿意這種慢速,這種遙遙無期。抬頭瞥到對面的相親對象,我沒由來地打了個冷顫,莫名其妙察覺自己呼吸的緩慢。我驚覺自己成了一頭驢子,腰上馱了超負荷的貨物,怎么也走不動。一直想著能走多遠走多遠,卻根本忘了回頭看看。一看就會發現,我身邊連個人影都沒有,根本不知道身上的負重歸屬于誰。書被我扔在腿邊,它已經自覺地合上,封皮上寫著的“別讓我走”早預示了我的困境。我不想再假裝了,我說。她頭也沒抬,撇了撇嘴,說,這樣是最好的辦法了,至少能拖個一年半載,催我們結婚的時候我再說我瞧不上你,或者你瞧不上我,都行。然后我爸再給我找下一個對象,你爸再給你找下一個對象,我們再用相同的辦法拖延。她看起來很聰明,也對自己的方法很滿意。我問她,拖一輩子嗎?嗯?她說,抽空抬頭掃了我一眼,說,拖到我想結婚為止。我盯著她看了一會,說,這樣讓我感覺脖子上懸了把刀,總有一天要死。她像聽了笑話一樣笑了起來,用一種刻薄的搞怪語調說,想想非洲饑餓的兒童,想想大山里吃不上飯的孩子,你會覺得你脖子上那把刀鈍得跟羽毛差不多。她抬眼看向我的同時說,小少爺。眼神里的意思再明顯不過,幾乎等同于直接說出來——她看不起我,認為我很幼稚。我以前很怕這種感覺。我不管她丟過來的刺,自顧自地說,為了緩解這種害怕我就想能拖一天算一天。擺脫一種情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另一種更激烈的情緒掩蓋它。反正我活得輕而易舉,總有找到快樂的辦法。過掉一天算一天,問題不解決好像也沒什么影響。可現在我覺得這個方法爛死了,我說,沒意思。明明是不想要的東西,卻非得拿在手上才安心,只是因為從一開始就有人把這個東西放在了我的手上,以此來證明我持有它的合法性。這種安心又不是什么真正的安心,像毒品一樣上癮。我簡直跟一頭驢沒有區別。因為是驢,必須馱東西,總得馱東西,不馱東西就不是一頭好驢。以前有人跟我說過世界上沒有多少人能夠反抗生活,我那時候非常本能地排斥這種判斷。驢會反抗嗎?別的不好說,能肯定的是驢反抗之后就不再是一頭好驢了。我的恐懼大概就是源自對“好”的患得患失。但是我現在感覺當一頭壞驢可能也壞不到哪里去。我付了賬離開,懶得關心相親對象會怎么想我,或許能跟我心靈相通,或許認定我是個神經病,或許以為我講了一段關于驢的繞口令,再或者我成了她記憶里唯一一個想當壞驢子的人。第26章此時此刻我幾乎感受到了某種轟轟烈烈的氛圍,仿佛我做出了什么偉大無比的舉動。借著這股子勁頭,這回趕在被我爸“制裁”之前,我主動打電話過去斷了自己的后路。我學到了他的開門見山,連句問候也沒有,直奔主題。我告訴他我這輩子不會結婚,不會跟女人談戀愛。就算我愛慕的對象不是楚悉,我說,也絕對是個男人,所以您別用他威脅我,沒什么用的。我聽到他的呼吸聲,我知道吐出來的氣息一定拖著一串嚴苛的話。我不想聽,不聽也知道他會說什么。像我爸這種父親都沒什么創意,就那一套方法——從不浪費時間有來有往,只信奉等級嚴密的向下管理,不服從就制裁,不論要制裁的對象是別人還是我。他堅信他用大半輩子積累出來的資源有無限的力量,畢竟早就在別處驗證過無數次。于是我搶在前面說,我知道您會怎么做,停了我的信用卡,把我掃地出門,再收回您給過我的一切。我全部接受,今天就搬出去。我一口氣說完,一秒未等立即掛斷了電話。我感到自己的心臟加速狂跳,仿佛一顆在地上彈動的乒乓球,越是彈不起來,倒彈得越快。“我是個自由人了”這個結論在我腦袋里響個不停。接著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熟悉的畫面——望不到邊際的農田、七零八落的矮房、灰撲撲的麻將館和被斬斷大部分的煙囪還有一堆黑白照片里唯一一張沒發揮出彩色照相機能力的彩色照片。語言和圖像是一對一聯動的,每個單詞都有對應的形象,每個人的都掌握一套獨一無二的詞語畫面配對庫。此時此刻我意識到,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自由”和楚悉的老家被我配成了對子。偏偏對他來說那里是最不自由的地方。我認為自己長上了翅膀,想要飛一飛,自然而然地將他的家鄉選為了目的地。我訂了最近的一趟航班,三個小時后起飛,倒也不趕,反正沒什么行李可收拾,只要安頓好家里除了我之外唯一的活物阿蓋就好。打開衣柜、儲物柜、看向屋子里四處的陳設——只要能進入我的視線的物品仿佛都不屬于我。我感到所有“我的東西”都有我爸的股份,驢脾氣上頭,一件也不想帶走。此刻我被理想主義百分百侵占了大腦,又還沒吃到苦頭,因此膽子比天大,只往雙肩包里裝了幾件換洗衣物、我自己的銀行卡、楚悉送我的非洲木雕就出了門。行李中本來還應該有那本書,不是樊憶川的而是楚悉的那本,可我卻沒在他的房間里找到。阿蓋被我放在門外,緊貼著墻角,我拜托了許若楠來帶走幫我養一段時間。完成“托孤”后,我將鑰匙投進了一樓的信箱里。一共兩把,一把是我的,一把是楚悉的,他臨走時扔給了樊憶川,樊憶川又還給了我。鑰匙受到重力感召落到信箱底部發出聲響的瞬間,我與這間房子完成了徹底的告別。從信箱銀色的金屬表面我看到自己隱隱約約的影子,眼前浮現出里面在黑暗中平躺著的兩把鑰匙,與我銀色的臉重疊。我突然記起出院那天樊憶川說重力是物質對孤獨的反應。這一對鑰匙共同掉進信箱,大概不會孤獨,看來他說得不對。重力的存在是為了證明告別的泛濫。泛濫的東西都普普通通,不具備特別的價值,不值得傾注過多的關心。畢竟抬起腳邁出一步,就算對上一腳所踩土地的告別,多的時候一天可以告別幾萬次。我在楚悉老家的縣城里住了幾天,除了吃飯睡覺沿著路隨便走走以外只做了一件事——每天下午到棋牌室旁邊,靠著只剩半人高的大煙囪殘跡坐一會,不再往村子里面走,所以沒有見到楚悉的mama。背靠灰色的錐形,注視我所認為的“自由”。奇妙的是自由本來讓我聯想到飛翔,飛翔又是地球上最鮮活的動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