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6
己在害怕什么。怕的是闔上眼后他會悲傷地發現,從今而后,自己真的不再有夢了。所有的切切紛紛嘈嘈都在火影纏扭中化成灰了。要毀掉一個夢的悔痛,與把夢留住的煎熬,哪一個才會是生前老七的選擇?還是因為同樣都是苦,所以才選擇了隨湯哥而去?(一直以為是眼前的這兩個警察串通了媒體。難道向雜志爆料的,是你?)被催眠的心只需要一個指令就能破除,讓夢里的人驚醒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夢,湯哥說。你看,他們果然都醒過來了。你從前都沒聽說過嗎?這首歌是酒吧這一行的禁忌,除非要結束營業,不可以隨便播的。這個法子果然奏效了。下輩子?我沒想過這個問題。不過我碰過一個生前做乩童的鬼,他說我們的上輩子都是還沒成年就夭折了,所以沒有男女之間的冤與債。你覺得呢?嗯,干脆下輩子還是當gay好了。我要一世一世輪回下去,看看要到哪一世我們才可以終于不必再受苦。一定要過過那樣的人生才甘心啦,你說是不是?踩不完惱人舞步,喝不盡醉人醇酒……這是三步華爾茲哩!陪哥哥跳完這支舞,就算是道別吧……怎么?Tony沒教過你嗎?阿龍閉起了眼,燃燒的紙錢轟然就竄成通頂火苗的那瞬間,又回到了他的腦海。他永遠忘不了屋里那些游魂望著蔓燒的火勢,驚怕地瞪眼呼喊卻發不出聲音的景象。他們顫抖著,開始彼此緊緊擁抱在一起,往角落的位置步步退縮,終于全擠在曾經是老七昏迷倒臥的甬道。無路可退了,反倒讓他們慢慢地平靜了下來?;鸸庥臣t了他們蒼白的面龐,在他們原本空洞的目光中也有了類似焦點死而復活的小小火苗跳躍。老七垂著臂立在原地,仰起臉望著朝屋頂舔舐的火舌。那個畫面,不知為何,讓阿龍有那么一剎那想起了杰克與豆蔓的童話故事。那個仰望的姿勢,猛然一瞧會以為是個小男孩在等待著什么。也許他那一刻正在想的是,攀登不斷抽長延伸的焰苗是不是就會再次遇到那個孤獨的巨人?還是說他確定最后會有巨人穿破屋頂從云端跌落?在魔蔓頂端那個世界里曾經發生過的事,從此將會是他和巨人之間的秘密,永遠只有他們自己才會知道……還來不及追問湯哥那Tony現在好不好?便已聽見消防車嗚咿嗚咿扯起了催命似的警笛。記憶中,那刺耳嘶嚎從四面八方的巷弄里沖奔竄出,就像是一群噬夢的獸正狺狺齜牙,撲向了從那片火光中紛紛驚逃出的魂影。——全書完?指隨國民政府赴臺的退伍老兵,閩南語。②?AndersonHaysCooper,美國記者、作家和電視主持人。③?太太以外的小妾,閩南語。仿佛在癡昧/魑魅的城邦王德威我需要愛情故事——這不過是我求生的本能,無須逃脫。郭強生是臺灣中堅代的重要家,最近幾年因為同志議題(二?一?)(二?一二)以及散文專欄而廣受好評。即將推出的代表他創作的又一重要突破。在這些作品里,郭強生狀寫同志世界的癡嗔貪怨、探勘情欲版圖的曲折詭譎;行有余力,他更將禁色之戀延伸到歷史國族層面,作為隱喻,也作為生命最為尖銳的見證。郭強生喜歡說故事。他的敘事線索綿密,充滿劇場風格的沖突與巧合,甚至帶有推理意味。然而他的故事內容總是陰郁濃麗的,千回百轉,充滿幽幽鬼氣。這些特征在新作里達到一個臨界點。郭強生的寫作起步很早,一九八七年就出版了第一本集。這本集收有他高中到大學的創作,不乏習作痕跡,但筆下透露的青春氣息令人感動。之后題材擴大,基本仍屬于都會愛情風格。九?年代中郭強生赴美深造戲劇,學成歸來后在劇場方面打開知名度。他雖未曾離開文學圈,但一直要到才算正式重新以家身份亮相。是郭強生暌違創作十三年后的結集,由十三篇短篇組成。故事從紐約華洋雜處的同志世界開始,時間點則是九一一世貿中心大樓爆炸的前夕。這個世界上演轟趴、嗑藥、扮裝,還有無止無休的情欲爭逐。但索多瑪的狂歡驅散不了人人心中的抑郁浮躁,不祥之感由一個臺灣留學生的失蹤展開,蔓延到其他故事。這些故事若斷若續,場景則由紐約轉回臺北的七條通、二二八公園。郭強生筆下的“夜行之子”在黑暗的淵藪里放縱他們的欲望,舔舐他們的傷痕。青春即逝的焦慮、所遇非人的悲哀,無不摧折人心。他們渴望愛情,但他們的愛情見不得天日。就像鬼魅一般,他們尋尋覓覓,無所依歸。是郭強生第一部長篇。借由一位“灣生”日籍導演在七?年代重回臺灣拍片的線索,郭強生鋪陳出一則從殖民到后殖民時期的故事。時間從一九四一年延續到二??七年,人物則包括“灣生”的日本人、大陸父親、原住民母親的外省第二代,再到美籍日裔“二世”。他們屬于不同的時代背景;但都深受國族身份認同的困擾。他們不是原鄉人,而是“惑”鄉人。而在身份不斷變幻的過程里,郭強生更大膽以同志情欲凸顯殖民、世代、血緣的錯位關系。對他而言,只有同性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的欲望或禁忌,才真正直搗殖民與被殖民者之間相互擬仿(mimicry)②的情意結。誰是施虐者,誰是受虐者,耐人尋味。也是一部具有鬼魅色彩的。真實與靈異此消彼長,與里電影作為一種魅幻的媒介互為表里。至此,我們不難看出郭強生經營同志題材的野心。他一方面呈現當代、跨國同志眾生相,一方面從歷史的縱深里,發掘湮沒深處的記憶。當年以知名的青年作家盡管異性愛情寫起來得心應手,但下筆似乎難逃啼笑因緣的公式。這樣的,我們陡然感覺作家現在有了年紀,有了懺情的沖動。他的故事夸張艷異之余,每每流露無可奈何的凄涼。他不僅訴說熾熱的愛情,更冷眼看待愛情的苦果?;闹嚺c虛無彌漫在他的字里行間。隱隱之間,我們感覺這是“傷心”之人的故事,仿佛一切的一切不足為外人道矣。*也許正是這樣“傷心”的著書情懷,促使郭強生短短幾年又寫出另一本長篇吧。不論就風格、人物,以及情節安排而言,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