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8
線往墨鯉手里一擱,大喇喇地露著胸膛,身上只披了一件外衫。涼風吹,細雨落。靠著窗戶的頭發不免被雨打濕,卻又不多,直接貼在額角眉梢,倒像是放浪形骸的公子哥。墨鯉目光奇異地掃了孟戚一眼。無他,這個樣子墨鯉沒見過而已,超凡脫俗的世外之人忽然換了模樣,看著新奇。不過看了一陣,墨鯉就把目光移開了,非禮勿視嘛。孟戚也不失落,好歹大夫還是瞧了他一陣的。墨鯉衣服補到一半,忽然回過味來!胖鼠用爪子撓壞了衣裳,為了掩蓋錯誤,孟戚又裝作衣料不好扯壞了他自己的衣服,現在兩件衣服都破了,罪魁禍首就是孟戚,怎么補衣服的人是自己?還有沒有道理了?這個坑他到底是怎么栽進來的?墨鯉對著手里的針陷入了沉思。孟戚見事情敗露,一掀窗戶直接跳了出去,跑得無影無蹤。“等等,你……”墨鯉驚而站起,隨后默默地把“沒穿中衣”幾個字咽回了肚子。算了,補吧。真要讓孟戚補衣服,墨鯉還覺得縫補的地方看了礙眼呢!其實大部分男子都是這等手藝,畢竟不是繡娘,也不需要什么高妙的針法技巧,把衣服補得能穿就行。孟戚可能還是早年投靠李元澤之前學的,后來做了國師,縫衣服這事兒根本輪不到他親自動手,估計還是李元澤屠戮功臣之后,孟戚回到上云山才重新拾起來的。墨鯉心緒繁雜,手下卻分毫不慢。很快一件衣服就補完了,墨鯉繞好了線,跟針一起收了起來。沒關窗,照舊留著一條縫,回到臥房想著是練內功呢還是裝作練內功等孟戚溜回來,忽然看到枕下有個東西露了出來。他伸手一摸,發現正是錦水先生配圖的話本。墨鯉對著話本靜默了一陣,抬眼見四下無人,遂鎮定地將其翻開。話本名曰,那等心性yin邪之人見到書名就會想到三寸金蓮,繼而想到這些女子的妙處,然而這是賣話本的人故意搞出來的噱頭,其實話本里說的是天上瑤池里的金蓮仙子,根本沒有玩弄穿了繡鞋的金蓮小足。楚朝曾經有令,不許女子纏足,雖然民間悄悄違令的不少,但是這股頑固風氣在平州并不盛行,特別是竹山縣這等窮鄉僻野,百姓整日勞作,家里缺人干活,哪里會把女兒生生地折磨成殘廢?墨鯉看書名沒領會到金蓮的這層暗示,只因許多話本的名字都叫金釵記玉蓮記什么的,便以為是才子佳人話本里的信物,金蓮配飾之類的。等翻開話本發現是金蓮仙子,頗感意外。這金蓮仙子雖然貌美絕倫,身姿綽約,但只有一寸高。每到月圓之日,金蓮仙子得了天地靈氣,才能恢復成正常模樣,于是就成了來無影去無蹤的女仙。今日同宰相公子春風一度,繼而銷聲匿跡,下個月又找上了探花郎。話本里完全沒有說這金蓮仙子為何到人間,為何尋歡作樂,只顧一味兒地描述那被翻紅浪,逍遙快活的樂事。尋常人看了大約會血脈賁張,恨不得種一盆蓮花等待月圓之夜然后佳人入懷。墨鯉:“……”這話本是京城里賣花的販子出錢請了落魄秀才寫的吧?不然怎么把人家公子買花的事寫得這么清楚?連哪條街哪個鋪子的細節都有!繼續翻,第三個買花的是浪蕩江湖的俠客,第四個得了花的是個給人坐館教書的窮書生居然是東家的花死了都出去,窮書生看得不忍心于是抱回家,金蓮仙子當夜報恩。這……好端端地為什么要抱枯死的花回家?再說了,蓮花養在缸里,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抱得起來一口缸?或者是從水缸里把那花帶著根一起拔了出來?這真的不會讓蓮花死得更快嗎?如果只帶了花與花根,沒有水缸,是放在家中何處養的?墨鯉滿心疑惑跳著書頁找,等看到窮書生竟然把花放進硯臺里盛了清水養時,忍不住用手指揉了揉額頭,然后重重地合上書頁。這種荒唐的話本,根本配不上錦水先生的好畫!且說月桂坊的錦水先生重重地打了個噴嚏,忍不住把被子裹緊了一些,戰戰兢兢地聽著外面的動靜,不管謀逆的人是誰,只希望京城能夠恢復寧靜。“罷了,改日去風行閣把賬結一結,搬去鄉下?!?/br>錦水先生自言自語道,京城真是太危險了。***“人呢?來人!”陸璋掙扎著從床上爬起來,他渾身疼痛,太醫卻只說是皮外傷,這讓剛醒沒多久的陸璋勃然大怒,隨手抄起個東西就狠狠砸了出去。這些天他不是一直昏睡,偶爾也會清醒一陣,能聽見身邊的人說話,只不過沒法睜開眼睛。對于寢宮之中的變化,陸璋隱約察覺到了,疼痛冒出的汗不會在第一時間被擦干,內侍在喂藥的時候也愈發心不在焉,應該侍疾的妃嬪更是一個都沒出現。他還沒有死!這些人就敢不把他當回事了?陸璋氣頭上完全沒有想到,因為封宮的命令,那些妃嬪想來也來不了。文遠閣的宰輔們不好提起跟妃嬪有關的事,三皇子則是干脆把這件事忽略掉了,宮人們最擅察言觀色,看到宰輔跟三皇子只肯做做表面功夫,哪還有什么不明白的。當下急得開始找后路的、換靠山了。即使是不關心前程,沒有半點野心的人,也要擔心皇帝死后自己會不會跟著陪葬。楚朝沒有殉葬的說法,陳朝這種事也不多,可是齊朝才剛剛開了個頭,有沒有都是繼位皇帝的一句話,現在誰也拿不準。即使新皇仁慈,沒有直接下令殉葬,被送去守皇陵也是一件可怕的事。不管是四十的老內侍還是不滿二十的宮女,從此就被困在那里,等于一生走到了頭,不會再有任何變化了。如此重壓之下,宮人在服侍昏迷不醒的皇帝時,難免就疏忽了一些。其實該做的都做了,只是不那么殷勤。就拿寢殿中的燭火來說,蠟燭的數目很往日一樣,可是沒有人及時去剪燈花,這就導致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