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3
胤斷絕——這不是到現在都沒人來投奔大周嗎?既然如此,就不如當他們全死了吧——本朝國王欺瞞上國、國內不滿等諸多原因,那么令其復為中原,歸為舊俗,也是應有之意。如果沒有前世經歷做參考的話,祁元詢覺得這還是很不錯的。只不過,安南與中國畢竟已經分開了數百年,就算原本是同文同種,如今也有隔閡了。想要讓大周能夠安然地統治,一時半會兒是不可能徹底解決問題的,還得徐徐圖之。先商量的是領兵人選。朝堂上的元從勛貴,祁元詢認識的也不少,但是往來的不多,關系最好的就是他家母后的外家魏國公徐家。所以他只聽武英殿內的部堂、閣臣們與天子討論,并不做聲。武事方面,天子擅長,但是許多后勤支持畢竟需要文臣的幫助,外加一些考量,天子可能也有疑惑,才會讓臣子先議論可行的人選。要不然的話,讓專業人員自薦不就好了?圣上要是真的已經下定了決心,行事應當是像上皇一樣,說一不二,直接點名的。一個個人名聽下來,祁元詢歸歸類,其實能擔大事的也就那幾個。元從勛貴里,如今最能頂事的,是曹國公、西平侯,后族魏國公一系次之,穎國公等當年雖因光幕逃過受藍案牽連一事,卻到底已經衰頹,或讓爵歸居,或已往幽都,不堪大用。自家宗親,周王乃圣上胞弟,如今年又最長,格外不同。若周王當戍守宗藩,可調南地藩王,堂親如靖江王,宗親如岷王、楚王等。這些都不論,圣上屬意鍛煉皇子的話,沒人開這個口,但都覺得,也只能是漢王擔此重任了。沒人敢提到皇太子撫軍之事。此事不僅沒有先例,而且容易導致天子與太子父子二人因兵權生猜忌——隔壁朝鮮國的靖安大君是怎么“功勛卓著”,又是怎么從準世子一躍而為監國世子,最后受封國王的,鮮明的例子還擺在那里呢!——誰都不傻,開這種口。三種人選,都有好和不好的地方。首先勛貴,后頭因功封爵的先不說,京中聲名最盛的,就是“開國輔運”勛貴。雖說大家都是勛貴,且已經按照公、侯、伯分了等級(子、男二級在定爵之時便已革除),內部細論還分一等公、二等公等,但,定鼎后因開國之功受封的,與爾后立下其他功勞受封的,到底有區別。有開國之功,由上皇在宣武初年親封的,爵位前頭便有“開國輔運”四字。只不過聲名最盛、功勞最大,就代表著其實最受忌諱。國朝的幾回大案,牽連到最后,就是在治這些元從功勛的罪。和宣武帝起于微末不同,乾圣帝幼年的時候雖然還處于宣武帝創業階段,但那時宣武帝已經稱王,有了根基,乾圣帝吃過苦,但已經是長于富貴。容人雅量,乾圣帝不是沒有,但是問題在于,領兵幾十萬,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輕易放心。宣武帝為何在宣武中后期頻繁掀起治罪大案?還不是因為他的兒子們已經長成了!元從勛貴的罪要治,可是仗也得大。看看后期能被他倚重的都是誰?懿文太子離世前,軍中宿將以涼國公為首——這是東宮家的姻親,已經能算自己人了——太子離世后,鄭王這位太孫暗弱,涼國公便很快倒了霉。除此之外,受命領軍的,除了德高望重的幾位國公,便是秦王、晉王、趙王等諸王!乾圣帝對勛貴們不在意,卻不能不在意自己的兄弟。親兄弟也得明算賬哩!所以諸王領軍,做主帥,乾圣帝還沒下定決心。是以群臣推舉,又有不同的分類。祁元詢的那一堆叔王,以他看,其實是沒戲的,幾位提名宗王的部堂,怕是還沒從宣武時代走出來。剩下的便是勛貴與皇子——說白了有且只有漢王這一個人選。為什么曹國公李景隆、西平侯沐春是元從勛貴中的代表人物?不是因為他的爵封最高,而是因為他們和皇家的關系最親近!別看當年光幕中,曹國公率軍五十萬都被趙王世子一萬拒敵于城外,就覺得這人不堪重用,光幕記載中的“建文帝”怎會讓這等人當主帥。其實從各方面來看,當時的情況中,曹國公都是最佳人選。魏國公和趙王一脈關系密切,就算祁元詢當年居于京中就感覺出了大舅舅的避嫌態度,在建文君臣面前也是不頂用的。西平侯,離得太遠,且摻和這件事著實尷尬。反倒是久居京中、屢受皇恩的曹國公,是最好的選擇。光幕上所言的李景隆是第二代曹國公,第一代的曹國公是上皇宣武帝的親外甥,喪母后便由舅父宣武帝撫養長大,情分格外不同。當時他的父親、也就是上皇的姐夫還活著,受封恩親侯,又轉封曹國公。也就是說,初代功封曹國公的,是李景隆的父親、追封岐陽武靖王的上皇親外甥,恩封曹國公的,則是李景隆的親爺爺,上皇的親姐夫。論親戚關系,曹國公還能叫乾圣帝一聲表舅,叫祁元詢一聲表弟。現今也是一樣的。天子通過正常的渠道繼位,少了靖難這個流程,手底下雖然還是有自己的一批心腹武將可以任用,但畢竟沒有因功封爵,統帥大軍就少了幾分底氣。如果是靖難入京的話,朝中職司相比于現在,一定會空出來不少,乾圣帝要怎樣安排自己的心腹,都是很簡單的。哪像現在,天子名正言順,卻還要面對手下得用的武將名位不顯,用得不趁手的前朝老臣占據高位的情況。曹國公因親緣關系在宣武朝屢受大恩,終于凌駕于一眾勛戚之上。而西平侯沐氏,也因初代西平侯乃孤兒出身,不知自己姓名,因受宣武帝與孝慈皇后二人養育,作為養子沐受皇恩而有此姓。若是西平侯家族也不能信任的話,國朝勛貴中,便沒有幾個能值得天子托付信任的了。也正因為如此,現今的曹國公和西平侯,才會成為勛貴統兵的首選。次選的魏國公是后族,所有的皇子皆是中宮誕育,在這個方面,他們就不能再過于顯赫了。否則的話,以外家之勢,凌駕于皇權之上,置祁氏皇統于何地?祁元詢腦海中想著這些信息,面上八風不動。大周征安南完全是立于不敗之地,只不過是傷亡多還是少的問題。作為皇太子,這一回的戰事,他能收到的也只是奏報罷了。古語有言,“君之嫡嗣不可以帥師”,所謂“君行,太子居,以監國;君行,太子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