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
“皇周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軼漢唐,際天極地,罔不臣妾……”“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蕃,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其來朝貢,則以恩禮待之……”祁元詢在心里默默給老爹鼓掌,真是厲害了,我的爹!作者有話要說: “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軼漢唐,際天極地,罔不臣妾”這一段出自于鄭和的碑文,前頭是“皇明”,皇同“煌”,輝煌、盛大、宏大之類的意思,宋朝也稱過皇宋——關于這一點,就……咳咳咳——所以在國號前面加“皇”也不是大明的專屬啦,換個國號也能用,但是皇明聽習慣了,換了以后感覺怪怪的。發覺后邊寫年號,又寫成永樂了,還是把本章的年號改了算了Orz第6章第六章形勢諸王上京后,住的都是京城的王府。天幕又現異象的時候,皇宮里的宣武帝正命人安排明日的家宴。家宴并不需要過分奢華,但是菜單安排、地點布置、rou菜準備,都要提前做好準備。因正吃著午膳,他還特意讓尚膳監的太監將擬定的菜單送上,增、刪了一些菜。異象過后,他沉默了半晌,才吩咐近侍道:“今天午膳后,讓太孫來御書房聽訓?!?/br>擬好的菜單,他又增了幾樣。尚膳監太監趙忠誠恭敬地退下,吩咐太孫的內侍,則是天子身邊伺候的另一位大太監。大周內侍被監管得很嚴,超出職責范圍的事,是絕對不能管的。稍有行差踏錯,便是丟了性命的下場。只不過,回尚膳監讓人開始準備明日的家宴的時候,趙忠誠什么都沒說。菜單是天子親自擬的,天子擬單子的時候想什么,他怎么會知道?天子詔太孫入御書房參習批閱奏章,習禮政務,自太孫立后便是常事。天現異象,預言太孫未來帝位不保,天子仍待之如常,無疑是給外界一個訊號——他還無意廢儲。若是有意廢儲,天子絕對不會仍讓太孫習政務,反而應當慢慢將他應得的權力削減掉才是。東宮乃是國之儲貳,其廢立牽一發而動全身,不能妄動。縱然光幕上的內容顯示出太孫日后為君不利,不能擔重任,也不能成為拿到明面上說的依據。未來的事是能夠改變的,光幕關于祁元詢的記載一日數變便是例證。如此,若是太孫繼位后做出正確的選擇,未必不能改變未來的結局。趙王是天子的兒子,立孫子還是兒子為儲,對天子來說雖然難選,但絕對不是做不出選擇。如此力挺太孫,先太子懿文太子的面子絕對不小,是以,天子才在向外界表明,他還是愿意給太孫證明自己的。天子這樣的厚愛,太孫自然能感受到。既然如此,他更得證明自己。太孫之立,是因為他的純孝與仁厚,光幕中隱隱透露的信息,卻在揭露他似乎并不是那么的仁厚友愛。是以,太孫想要不辜負天子對他的這一份期許,就得好好表現。至于怎么表現嘛……光幕記載的內容,暫時不會有人在朝堂上將之作為依據,但是,每個人心照不宣,這就是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而其中的皇太孫,并不是正面的形象。作為未來天子,太孫祁元詝犯了錯,最大的錯誤,也只能是誤信小人,也就是說,太孫本人并沒有傷害親族的想法,只不過被jian佞小人挑撥離間了。太孫沒錯,未來會起兵“靖難”、“清君側”的趙王也沒錯,有錯的都是那些挑撥天家關系的佞臣。雖然東宮官員都是天子為太孫挑選的班底,說這些人都是佞臣,天子也難免有識人不清之嫌。但是與之相比,天子與太孫自然都是無辜的,都是佞臣們太會偽裝。是以第二日的家宴,場上諸王、諸郡王分坐,席上有幾道菜肴是趙王世子居京時出了名愛吃的菜,太孫也并無甚么異樣。甚至與諸位王叔、堂弟們交談之時,還盛情相邀,天家雖枝繁葉茂,但天子重情,叔王們、堂弟們,當常入京相伴,他也該多向宗族親長學習。*要祁元詢說,這皇家家宴,實在不像是家人相聚的樣子。菜肴是美味不錯,可是眾人言辭交鋒,倒讓他沒多少時間享受美味。光幕記載了那么多,想不到,懿文太子的面子還能那么大,讓天子仍要保下太孫。當然,以祁元詢的看法,天子也不是對太孫完全放心。要不然,今日的家宴,特意擺上他喜歡的菜式又是為了什么呢?只不過,近段時間的光幕記載最出彩的主角,其實還是趙王——和自家親爹比起來,祁元詢也確實不夠看——天子隔了一層向孫子顯示寵愛,給太孫的危機感并沒有那么直接罷了。這么看來,祁元詢目前擔當也不過是個平平無奇工具人的角色,只要他的親爹趙王在,火力就引不到他身上。只害死祁元詢一個人的結果,前段時間的光幕已經給出答案了,相信沒有人會那么笨。至于害死他們父子倆……呵,老爺子還活著,甚至還起碼還有四、五年能活,敢在他的眼皮底下做小動作,真是活膩了,榮華富貴也要一朝棄了。老爺子對子嗣的寵愛都比大臣深不假,但真的觸到什么逆鱗,就說不準了。手足相殘的先例,絕對不能開!祁元詢分析好了形式,判斷沒他什么事,宴會上的機鋒都聽進了耳朵,回擊的話卻沒幾句——嘴巴在忙著吃東西呢!*宣武帝雖已年邁,但保養得宜,白手起家開創大周基業,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氣勢。太孫坐在御座側的儲君席上,身形更顯瘦弱。大周宗藩,被封于邊地的親藩,都有其重任,這日家宴,回京的幾位藩王都是年長的強藩,縱然是被光幕斷言了宣武二十八年這個死期的秦王,光看外表,都十分的精明強干,更遑論其他幾位王爺了。身形對比過于明顯,和太孫一樣屬于第三代繼承人的祁元詢默默低頭,只管吃。作為一個有前世記憶的王府世子,祁元詢知道,過度的肥胖對身體的損傷是極大的,但是,太瘦也是不好的。他們老祁家的人,都遺傳了天子或天子的后妃們的好相貌。宣武帝本人的相貌,就是“相貌堂堂”這個詞的最佳寫照,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從窮得揭不開鍋的落魄農民家的幼子,一躍成為起義軍首領的義女之夫。當年參軍后的宣武帝,得到上頭的人看重的原因,除了他能力強有才干之外,就是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