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
祁元詢雖然是主角,但是他的存在感并不強。對于皇帝和朝堂諸公來說,有效利用光幕透露的未來信息進行某些決斷,是非常重要的技能。皇太孫未來可能會自毀長城、與宗藩對上的可能性,已經是無限大了。而每一次選擇的不同結果,都不利于京師的正統朝廷。這一點會對太孫造成很大的影響——由正統而來的聲望,會受到極大的損傷。也就是祁元詢不愿意出門惹人眼,否則的話,他怕是能親耳聽見街巷之中大變的流言。太孫以仁孝著稱,這“孝”嘛,先太子薨逝,太孫哀毀過甚,無人可以指摘,但這“仁”嘛,現在一看,就見仁見智了。不同記載里的趙王世子都是同一個人,但為什么,某些記載里是“暴卒”、“病卒”,某些記載里卻活得長長久久呢?要說這和太孫沒關系,是沒多少人信的。祁元詢是宗室,不是仕途晉身的朝堂袞袞諸公,他們的想法會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某些原則,他相信大家都是一樣的。就像做生意,大家都希望和氣生財、守規矩,不希望遇到使陰招的家伙,其他方面也是一樣的,某些手段你可以用,但是,底線是輕易不能觸碰的。親叔叔、親堂弟都敢下手弄死——關鍵是,下手的人,一向以仁孝示人,不是名聲本就不好的暴戾之人——誰敢保證,不會在背后被他下手?當今天子,在這個時候,就很矛盾了。大周的元從勛貴凋零,也就意味著武將集團的力量銳減,大周的軍事實力會受到影響。天子之所以不著急,敢下手,就是因為,他有兒子,有一批被封為藩王、屏衛皇室的能干兒子!天子分封藩王,是有他的用意在里面的!朝廷想要安穩,就得有兵馬,可是,軍權控制在勛貴武將手中,天子又不放心,只能讓權柄落到自家人的手中,他才能放心。所以除了嫡長子出身的先太子之外,其余年長的皇子,受到的教育都偏向于統兵。嫡長子治國,其余諸子拱衛,這是當今天子宣武帝早早定下的方針。先太子與諸王確實兄友弟恭,而且個人能力很強,長于治國的同時又并不是對軍事一竅不通。有太子在,諸王也不敢生異心。宣武帝的安排很完美,只有一點沒料到——先太子年壽不永,將他的一切布置都打亂了。太孫比之乃父,不僅在幼年的時候沒有接受過完整的繼承人教育——畢竟皇嫡長孫八歲的時候才病夭,最開始被作為繼承人培養的,并不是當時還只是皇第三孫的太孫——而且過于文弱了。沒有乃父的威望與手腕,太孫對掌有兵權的叔王們,是極度排斥的。能和堂兄弟們兄友弟恭,并不代表太孫不忌憚皇叔??!關于這一點呢,祁元詢大概是知道天子是怎么教育的。畢竟每次有入宮見面,天子都要囑咐他們兄弟們要相互扶持、囑咐太孫看顧宗藩親戚,總而言之一句話,咱們老祁家才是一家人,一定要團結!太孫的心思不可能瞞過天子,天子常在太孫面前提到宗藩,而太孫在光幕未曾出現之前,常被天子夸贊的一點,就是他順著天子的心思,說日后定會倚仗諸位皇叔,若有敢言廢藩的佞臣,定不相饒。對于皇爺爺在這一點上顯出的天真,即便是本身作為藩王世子的祁元詢都覺得可笑。光幕異象出現后,有感于天下或有動亂的宣武帝,提前再版了。里頭有一條,就是諸王有“合法起兵”的權力。若是朝廷有jian臣,而天子忠jian不分,那么分封在各地的王爺們就可以領兵討伐。也就是說,所謂的“清君側”、“靖國難”,都是藩王起兵的正當理由。祁元詢簡直要為皇爺爺精妙的天才設計鼓掌。這條目一出,何愁本身就對藩王們忌憚不已的太孫,不將藩王們當成眼中釘rou中刺??!*太孫忌憚諸王,是許多人都能感覺到的。只有幻想著老祁家一家親的天子,才會覺得自己的后代子嗣,真的是兄友弟恭、叔侄和睦。光幕關于祁元詢的那幾條連續變換的記載,就是對天子明晃晃的打臉。或許天子唯一能從中感到安慰的,就是不管怎么樣,rou都是爛在祁家的鍋里的,沒有像他這些年擔心的那樣,被哪個開國元從摘了桃子。而這部分的記載,更是證明了,不管怎么樣,封建藩王,在這個時期還是正確的選擇。不過,與其讓的記載變為現實,還不如從源頭上,將威脅消滅。本來就經常派勛臣武將、邊塞藩王北征的天子,又開始籌劃著征北了。但是今年年初的時候,他剛派以晉、趙二王為首的藩王兒子們帥軍北征,再度用兵,勞師過度,反而不美。況且,年長的藩王們,已經陸續都在上京的路上了。七月,秦、晉、趙、吳、齊五王入京,還有幾位藩王還在路上。作為獲得光幕記載文字彰顯次數第一的名人,祁元詢歡迎親爹回趙王府的時候,被老爹用看不知道什么珍稀生物的眼光看了一通。趙王的眼神,大概類似于“我家的豬仔兒子這么有出息嘛”這樣的。祁元詢并不是很想知道,自己在親爹心里到底是個什么印象。趙王覺得兒子連續上光幕,在本紀里被史臣夸出花兒來的形象很不真實。然后,光幕就告訴了他,什么叫做真的像假的似的。“太宗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詔:今年以宣武三十五年為紀,明年為永樂元年。建文中更改成法,一復舊制……”——這一段記載很正常,畢竟曾經出現過的仁宗本紀就已經說明了太宗是誰。但是,奪位之后改年號,還把前頭的年號時間給否認的舉動,就真的很神仙。這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啊,才能把侄子治國的這些年限全部否決掉!祁元詢看著親爹的本紀,大概體會到了,遠在封地的親爹親娘看到和他有關的仁宗本紀記載時候的心情。老爺子還在皇位上坐著呢!不過祁元詢覺得老爹還能搶救一波,雖然他起兵造反搶侄子皇位,但是,他能干??!更重要的是,老爹的繼承人——也就是他,他的繼承人——男主角,都是史書蓋章的好皇帝,在老爺子那里怎么說也能有加分項。當然,看到后面一條記載的時候,祁元詢就知道,和老爹相比,廟號仁宗的他,顯然還是太菜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