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8
此刻深深體味到了孫悟空說的那句至理名言,像有一萬只蒼蠅在耳邊轟隆隆似的啊。聶謹言雖然不清楚四重奏指的是什么,但大殿處幾班輪換著的僧侶尼姑的念經聲,聽久了確實不太那么……容易入眠。聶謹言想了想,一抖袖子,像變戲法似地從袖口里,抖出一截有他整手那么長的玉制短笛。輕緩悠揚的笛聲,帶著淡淡的憂思,在這深夜里,如殿外月光般綿柔地響起。溫小婉捶床的動作很快停止,她愣在那里,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也不顧自己只穿著單薄的內衣,一下子跳下床,光著兩只腳丫子,跑到聶謹言的身邊,向是看稀奇物一樣地看著聶謹言吹笛子。聶謹言本是吹得好好的,原意是想哄溫小婉睡覺的。他是用了內力的,以此笛之音摒棄殿外吵雜的混合誦經聲,沒想到竟還把溫小婉吹下了床,弄得比之剛才還精神了。聶謹言停下了吹笛,皺著眉瞧著溫小婉,視線最后落到了溫小婉直接踩在青磚地上的雪白秀腳。誠如莫緋漾的評價,溫小婉這雙腳確實不算小巧,卻勝在形狀極好,雪白無暇,淡粉色的腳趾蓋像櫻桃瓣,嫩如一江春水。聶謹言默默地扭過臉去,喉間不禁動了一下。溫小婉沒看到,她以為聶謹言見她光腳下地,生氣了呢,連忙又跑了回去,剛竄回床上,她就問:“相公,你真多才多藝,竟然還會吹笛子?!?/br>這算什么多才多藝,聶謹言不以為然地說:“禮、樂、射、書、數、御,乃君子必修之課,”說到‘君子’的時候,聶謹言頓了一下,心里有些不太舒服,緩了一會兒,才又道:“是我娘教我的,她猶擅箏和笛?!?/br>能嫁到大儒之家的人,估計著也是當世才女。聶家若不是遭了滅門之禍,依著聶謹言的身份,怎么也能娶一個像這部里的女主黃沛鶯一樣的名門淑女吧。別說自己這原身的炮灰女配,就算自己原身穿來,估計著也是摸都摸不到聶謹言的衣袖邊的。這么說來,還是自己撿了一個大便宜呢。好吧,溫小婉雖然不喜歡大儒之家的酸腐——比如投井遜節之類的,但她必須承認聶謹言入了宮、成了內宦,混跡后宮這么多年,除了面癱之外,仍能保持些許品格,沒像林長海一樣徹底變態,還得托他這門出身,足見聶謹言自小家教甚嚴也甚好。按那個二貨妖孽莫緋漾所說,聶謹言入宮的時候,十周歲整,而這一時空的古人都早熟。十周歲,夠許多觀念都深深植根,不易改變的了。何況,還是按那個二貨妖孽莫緋漾所說,他師兄三歲起蒙、四歲習武,到了八歲的時候,已經小有成就、名聲漸成。甚得師門幼年女眷的崇拜,吸引一眾小女孩子的目光。嗯、嗯,值得一提的,那個什么小師妹……聽說她已經嫁了,很好很好,溫小婉決定以后只要她有機會在佛前焚香,就一定替這位小師妹多多祈禱——祈禱小師妹能生一沓的孩子。即使這位小師妹以后有機會見到聶謹言,最好這位小師妹的孩子也有一沓孩子了。聶謹言見溫小婉沉默下來,根本沒有想到溫小婉那顆小腦袋里,正盤點出一堆麻煩送子觀音的事呢,他還以為溫小婉又被睡意籠罩了呢。捏起手中的玉制短笛,再次吹了起來。在這溫柔如水的笛聲里,溫小婉一夜好眠。位于晉安國皇城中宮西南角的慈寧宮,也供奉著一尊菩薩,那是先皇從南海請回來的一尊珊瑚質地的大肚彌勒佛。有人叫大肚彌勒佛為未來佛。這尊菩薩笑口常開,笑得是世人看不透之事;大肚能容,容得是世間所有容不下的事。皇太后薄氏心情好的時候,會按初一十五的例份,早晚親自各上一柱香,心情不好的時候,會讓她身邊的近身嬤嬤田姑姑,替她擺上去。最近這段時間,皇太后薄氏的心情一直不好,并不是從壽宴上的刺客才有的。是之前,從晉安帝龍耀把她的兒子睿王龍騏派去南方治水開始,她這臉上就鮮少見了笑容。田姑姑端來一杯熬好、去了異味的杏仁奶,放到皇太后薄氏斜倚著的福壽榻上面擺著的坑桌上。“太后,喝口杏仁奶羹吧,您一早上起來到現在,一口東西都未吃過呢,”田姑姑侍候在皇太后薄氏身邊,有四十多年了。在皇太后薄氏還在娘家做大小姐的時候,她就跟在皇太后薄氏的身邊了。對于皇太后薄氏的喜好厭惡,是最清楚不過的了。今兒一早,五更剛過,皇太后薄氏就早早起床了,卻直到現在,大陽都爬起二竿頭了,未傳早膳更未進食上午茶。田姑姑看不過去了,吩咐了下人熬了這碗杏仁奶羹,端了過來。皇太后薄氏微閉著的眼睛,慢慢睜開,瞭了一眼放在炕桌上,散發出醇香氣味的杏仁奶羹,搖了搖頭,“月皎,哀家這心里苦啊,一點兒胃口都沒有,騏兒五天沒有消失了,南邊漳氣重、多有潮濕,我的兒金驕玉貴地長大,哪里受得那樣的罪,皇上都是好狠的心,這是生生的剜哀家的心頭rou啊?!?/br>短短幾句話,皇太后薄氏說得神色變化好幾番,獨提到‘我的兒’時,連‘哀家’兩個字都沒舍得用,一雙冷艷高貴的眼里,迸出無限柔情來。田嬤嬤哪里不懂皇太后薄氏,對親生兒子的一片慈母之心。她又何嘗不是。睿王龍騏也是她看著長大,親手服侍的。田嬤嬤田月皎一生跟隨皇太后薄氏,因而未嫁、無子。在她的內心里,完全是把她一手照看大的睿王龍騏,當成她自己的兒子一般看待的。兩個年過半百的老女人,在這個時候,感同身受,然后,又非常有默契地咒了晉安帝龍耀一會兒。兩個人正說得可以叫皇太后薄氏勉強喝下幾口杏仁奶羹時,外面守門的小宮女來報,說是皇后過來請安了。皇后薄氏,閨名其蘭,是皇太后薄氏的嫡親侄女、鎮國公薄天毅的嫡三女。其母同樣出身高門大戶,乃是輔國公的張華允的嫡長女。擁有這樣的出身,又有皇太后薄氏做靠山,皇后小薄氏在后宮中的地位應該說是穩固可靠、順風順水。可惜天不遂人愿,正是因為這樣的身份,她頗遭晉安帝龍耀的忌憚,嫁給龍耀這么多年,半分男女之寵未有,夫妻兩個相敬如賓,連床榻之間的姿勢都是規規矩矩,沒有半分多余的情趣可言。這樣的生活方式里,幾年下來,皇后小薄氏就有點招架不住了,越發往怨婦方面發展了。她三天兩頭來皇太后薄氏,也就是她親姑姑這里哭訴,弄得皇太后薄氏不勝其煩,卻也不能在宮門口豎一個‘皇后與狗禁止入內’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