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關于楊學(上)
【后記】關于楊學(上)
1 事實再次證明我寫文的意義就在于寫后記,這篇雖然寫得又短又莫名其妙,但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對寫后記的向往。 這篇文還挺意料之外的,就是開文就在意料之外,開文后的每一步都在意料之外,我既沒有想到這篇文會相聲到這個地步,也沒想到后面的車居然還能開起來我是真把不住方向盤。 開這篇的起因文的開頭也說了,主要就是因為自己為了寫隔壁的文查產卵器資料的時候誤上同人車被雷,就想自己動手試試跟老流氓玩道具會是什么反應。 我忘記自己之前有沒有說過,開車最大的樂趣就在于同樣的py在不同角色身上可以開出不同的效果,因為每個角色的反應是不一樣的,而楊學的反應,應該會是我寫過的所有角色里最有意思的一個了。 楊學是我大三時候寫的耽美文(劃重點,介意的慎往下看)里的主角,初始人設就是個又痞又慫又會撩的頹喪老流氓,聊他得從那篇文開始講起。 大三是我腦洞最活躍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腦洞大多都是幻想向的,不像現在,一篇比一篇現實(我覺得也是因為我年紀大了的緣故)。 那是一篇腦洞向的文,腦洞是15年9月還是10月的時候,假日躺在沙發上看綜藝,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如果讓作者和自己筆下的主角合作上一檔綜藝會怎么樣? 然后就有了那篇文。 文的背景設定是架空現代,有全息技術,作者通過全息網游的形式進入錄制,而各自的主角是節目組根據原著修正過后捏出來的虛擬角色。 那篇文算是我寫的第一篇群像文,五個作者,五個主角,一共十個角色,彼此之間要有互動,還要平衡戲份太難了。 但當時不知天高地厚,真的覺得自己能寫好,于是就動手做了幾萬字人設和背景,寫了十萬字第一卷現在回頭看看,崩得一塌糊涂。 不說崩文的事了,說回老楊。 五對作者和主角分別來自懸疑、玄幻、武俠、言情和耽美,楊學是懸疑組的作者,他的官配是懸疑組的主角,是他那一系列懸疑文里的反派BOSS,一個作案手法高明的反社會人格變態。 楊學寫的這個系列的文特別有意思,因為正義方的主角幾部里一直在換,因為經常干不過這個反派會被反殺,通篇只有反派永垂不朽,活到大結局才死,而整個系列的完結就是以反派的死為標志的。 那篇腦洞文里,楊學本來以為節目組會從正派陣營里挑一個人氣最高的主角來跟他搭檔,沒想到撞上了自己文里的反派主角,碰面的當場腿就軟了,往后慫了一整卷。 第一卷里,楊學外表就是那副不修邊幅的頹樣,還有個本篇里沒體現的設定是,他煙癮大,常年叼煙,經常因為抽煙被嫌棄,節目因為審核緣故把他的煙和諧了,所以錄制的時候他的煙盒里只能摸出棒棒糖。 這個老流氓對別人都是又痞又撩,但在他兒子面前卻慫成孫子,這兩點構成了他的表面人設,也就是之前說的又痞又慫又會撩的頹喪老流氓。 但當時做人設的時候多埋了一個點,就是他早年的人設跟現在完全相反,是個優秀到鋒芒畢露的人,后來經歷了一件對他打擊極大的事,他把自己關了兩個月后才走出來,此后就慢慢活成現在這副慫樣了。 最初做人設的時候,就是只有一個這樣模糊的概念。 這個概念從15年的年末模糊到了16年的年中時,終于被我填清晰了,從此他的形象在我心里就又清晰了一層。 2 楊學出生在架空現代西北部一個小城鎮的單親家庭。他從小就沒見過父親,對父親的了解是成長過程中從旁人的口中拼湊出來的:殺人犯、潛逃多年、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死刑所以他小時候就一直被身邊的孩子叫小殺人犯。 然而從小帶大他的母親是個近似圣母的人,對所有的苦難都逆來順受。為了不讓他重蹈他父親的覆轍,她一邊盡她所能地給他最多的愛,一邊像念經一樣告誡他要做一個好人,千萬不能走上不歸路。 他小時候被欺負的時候,腦中確實經常會浮現出一些非??膳碌南敕?,但因為有母親的告誡在,他知道自己不能這么做,所以一直只是想想而已。 所以在他的印象里,童年的自己是一個非常陰郁孤僻的形象,沒有朋友,也很少和人交流。 他可能是遺傳了父親的智商,成績一向很好,尤其在理科方面表現得像個天才,所以小學畢業后順利地保送進了縣城里最好的初中。 他在初中里依然孤僻,不合群,卻已經比較少受欺負了,因為周圍的同學里了解他身世的人已經很少了。 他意識到離那個家越遠他就越安全之后,就一直致力于遠走高飛,靠著升學一路越走越遠。 進高中后開始學做人,他開始模仿自己以前遇到過的人里最受歡迎的那一類,學得還很成功,人漸漸地圓滑起來,人緣也漸漸地好了起來。 再后來,他以省理科狀元的成績考上了理想的學府,離家五百來公里,很少回去,老家除了母親別無牽掛。 他在大學里混得風生水起,成績好,能力強,長得也人模狗樣,怎么看都是一副前途大好的樣子。 他大學里有過兩段戀情,第一段的對象是公選課上認識的女生,后因性格不合適和平分手;第二段是大三選導師時認識的同門師兄。這個師兄青年才俊,相貌堂堂,人有能力,也很欣賞他,跟他熟絡之后就開始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楊學幼年缺愛,特別吃這一套,所以一直對師兄很有好感。兩個人你來我往相處了一段時間過后,師兄就跟他告白了,他考慮過后發現自己也不排斥同性,就跟他在一起了。 直到在一起之后,他才漸漸發現,這個師兄的掌控欲極強,深入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生規劃,且不容他拒絕 他給楊學規劃的人生就是:和他一起留校讀研讀博,目的是將他一刻不離地拴在自己身邊。 剛開始的時候楊學無所謂繼續讀書還是工作,所以同意了師兄的安排,于是師兄就整理提交了他的資料,幫他報名了保研。 然而就在保研面試前一陣,他接到老家打來的電話,說母親查出癌癥晚期,已經化療到第二個周期了,現在情況不太好,看病的錢也不夠,希望他回來看看。 他掛掉電話,回電給母親,果然電話里母親還一個勁地告訴他自己情況很好不用擔心 楊學就是那天晚上學會抽煙的。 3 本來他對讀研讀博與否都是無所謂的,但現在母親病了,家里缺錢,他就想直接工作不讀研了。 他跟師兄半遮半掩地說了這件事,只說自己還是想早點賺錢補貼家里。師兄家境優渥,聽完之后直接提出要養他,楊學骨頭硬一口拒絕,兩個人當天就吵翻了。 吵翻后沒多久,楊學直接回老家照顧母親,中途師兄因為找不到他打電話來求和好,連哄帶騙得知楊學的情況,提出要來看望他的母親。 他來了之后,就借住在醫院附近的賓館,每天都來探望楊學的母親,所以一開始母親對師兄的印象很好,還為兒子交到這么好的朋友而感到高興。 這段時間里,兩個人也像是和好了,楊學也對師兄很是感激直到師兄再一次提起保研的事情。 楊學又拒絕了一次,堅定表示自己畢業后就工作,而且會選擇回老家工作,被師兄劈頭蓋臉罵了一頓。 罵完之后,又好聲好氣地安撫他,讓他去安心去面試保研,mama這里由他來照顧。 這是楊學第三次拒絕了,他徹底不耐煩了。他感覺到了師兄的輕慢,感受到了師兄一直在枉顧他的意志,也隱約明白了 或許自己讀不讀研對師兄來說都不重要,他只是不允許自己規劃好的事情脫離掌控而已。 兩人當晚又鬧翻了,差點動起手來,但雙方都克制住了,最后不歡而散。 翌日,保研面試的前一天,師兄走進病房,直接當著他mama的面,不顧他的反抗把他拽出了病房,說自己已經給他定好了回程的票,逼著他回學校參加保研面試。 那個時候楊學才知道他師兄也是個瘋的。 兩個人在走廊里爭執,然后大打出手,他mama化療化到走不動路,硬撐著爬起來到走廊上來求人拉架。 最后醫院的保安趕走了師兄,楊學帶著一身傷把母親扶回病床,坐在病床邊削蘋果的時候,一直陰沉著臉,一顆蘋果幾乎在他的刀下變成藝術品。 到此為止,他的情緒已經沉底了,看似平靜,但底下暗流洶涌 直到他mama拉著他的袖子哭著擔憂地問他兒子你在想什么的時候,他才突然回過神來,收起剛才所有恐怖的念頭,溫柔地幫母親擦干眼淚,喂她吃蘋果。 楊學那個時候的情緒既不激烈也不豐富,打完架后對師兄只有恨而已,至少并不覺得難過。 然而他不難過,他mama卻很難過,翻來覆去地問他怎么交了這樣的朋友,又讓他不要再跟這個人有往來了。 楊學勸了一晚,保證了一晚,終于讓母親平靜下來了。 然而第二天,師兄竟然又上門來了,和顏悅色地向兩人為自己昨天的沖動道了歉,然后就跟楊學的mama出了個柜:我是您兒子的男朋友。 楊學直接提刀把人逼出病房了。 后來楊學花了很長時間向母親解釋他和師兄的關系,最后發現母親在意的并不是同性戀這件事,而是這個人怎么能這么對你?換句話說,如果師兄真的對他好,即使是同性,mama其實也是不會反對的。 往后幾乎一個星期,母子兩個人都活在這個師兄的sao擾中。 這個人陰魂不散,怎么趕都趕不走。母親為此常常擔驚受怕,而楊學的腦中翻來覆去都是那些血腥殘忍的畫面,只想找個機會讓他永遠消失 然而他看著母親,想起從小母親對他的告誡和勸慰,最后總能慢慢克制住自己的本性。 惹不起總躲得起。 最后楊學臨時換了聯系方式,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絡,母子二人又連夜轉了一次院,這才甩掉了那個變態師兄。 鬼已經甩掉了,但心病已經種下了。越到后期,楊學越發現師兄的這件事對母親的影響很大,這件事徹底觸發了她的恐慌、焦慮和抑郁,她的精神狀態一度比身體狀況還要差,病生得越重,憂慮就越重,越是放心不下兒子。 第二年的三月,母親病逝了。 她臨走的最后關頭,精神和rou體都痛苦不堪,常常望著楊學流淚。 她心疼楊學被師兄傷害,所以難過地念叨他怎么這么對你他怎么可以這么壞你要離他遠一點; 又擔心自己離世后楊學從此只有一個人了,總是焦慮地想托付一個人照顧他,卻總因為找不到而急到大哭; 更恐懼兒子走上丈夫的老路,翻來覆去地說著從小就勸誡他的那句話: 你要學好不要學他 楊學從小情緒里就像是缺少悲傷這一環,自打他記事起就沒怎么哭過,沒想到最后是母親的離世為他補全了情緒上的最后一環。 他cao辦喪事的過程中只是悲傷,最后是在回家收拾遺物,看到她放在床頭柜上的老花鏡的瞬間突然崩潰慟哭。 那一刻是他第一次這么清晰地感受到一個活生生存在過的人就這么在他的生命里徹底消失了,再也不會出現了 更何況那還是他從小到大唯一的親人,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真心愛他的人。 他很不喜歡悲傷這種情緒,所以嘗試著用另一種同樣濃烈的情緒來代替,也就是他對師兄的恨。 他總是覺得,師兄是讓母親病情加重的推手,他應該為此付出代價。 曾經腦中謀劃過的那些思路和手法開始沸騰,他身體里那些嗜虐的因子也隱約開始興奮。 最后,他選擇了最有把握的那一條計劃,在畢業之后動了手。 實施的過程中,一切都按照他的計劃進行著,每一步都非常順利且完美 然而就在他徹徹底底地掌控了那個控制狂的生死,可以輕而易舉奪取他性命的時候,他忽然清醒了過來。 他母親從小對他的告誡在這一刻奏效了。 這一刻,他才發現那些告誡已經像金箍一樣死死地箍在了他的頭上,如今念咒的人不在了,但箍還在。 于是最后他收手了。 事件過后,楊學逃離了大學所在的城市,也沒有再回老家,而是選擇了一個人去南方。 他在一間小租房里落了腳,撐著最后一口氣,給房子的每一扇窗都裝上了厚實的窗簾之后,把自己在這間封閉的屋子里關了兩個月。 太長了,還是拆兩段發吧。 因為是大綱寫作,所以其實寫得挺草的,很多細節都沒有完善,比如他的計劃到底是怎么實施的,怎么保證自己不被抓不被報復,他到底對師兄做了什么又做到了什么地步 至于為什么不完善 因為我智商不夠 我大三的時候還試圖掙扎,非要試著寫點挑戰智商的劇情出來,現在已經接受自己智商不行這個事實了,不會再挑戰自己的智商寫懸疑推理文了,所以這邊也不打算完善了,大綱草就草吧。 總之就是那個時候他抓了人渣師兄把人囚禁了,本來是想折磨到死的,但在失足的邊緣良心喚起,最后關頭把人給放了,自己逃去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隱姓埋名。 我寫偏現實向的文寫多了看看這個劇情還有點中二,但還是覺得中二期的自己挺牛逼的,至少現在的我肯定已經想不出這樣的劇情了。 所以以前寫文偏劇情流,現在寫文偏感情流,這大概就是這幾年里我最大的轉變了。 二者沒有高低之分,只是我個人傾向的問題,另外我好像確實是感情流寫得比劇情流要稍微好一點,大概是感情流回避了很多我寫作習慣上的缺點,比如行文拖沓,劇情節奏亂等等(然而也無所謂了,我已經過了會拿自己的文去向別人求建議的年紀了。人年紀越大越固執,現在寫文真的只是為了自己爽,爽就多寫點,不怎么爽了就少寫點,徹底不爽了就不寫了 不多說了,總之下一章應該就能徹底結束這篇了,我終于可以解脫了,Yes?。ㄎ杖?/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