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重回
44 重回
青玉雖色澤素雅,有萬古長青之意,更有歷朝歷代的君王將其作為傳國玉璽的原材,但在玉器里卻不是最適合日常佩戴的一種,因在民間傳言中,青玉有招致災禍的說法。 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它也可是驅邪避兇的好東西。 寂行無法遠行千里,于是輾轉從陸均曄手中獲得此玉,又經七七四十九日的開壇誦經為其開光,才最后將它送到飲花手上。 那段時間寂行還對她萬分冷淡著,好容易得了件禮物,飲花想也不想就欣然收下,就這樣日日帶在身邊。 玉石養人,沾染上人氣后被磋磨得愈發溫潤。寂行觀察了一段時間,見她沒出什么差錯,也就放心讓飲花繼續將玉帶在身上。 沒料到的是它居然會丟。 沈洵將其撿了去,但說到底他不算青玉之主,所得兇兆自然遠大過吉。 沈家起的一連串禍事無根無源,那究竟是從何來,究竟是否與這枚青玉有關? 飲花抱著這樣的疑慮,帶著沈洵重新做了一次觀落陰。 這次霧氣散去后,面前出現的亦是似曾相識的地點沈家的屋舍,只不過飲花與沈洵是站在門口的路上,就好像中間并沒有多余的繁復步驟,他們只是從廳堂往外挪了幾步。 但他們都知道,這是另一個世界,準確來說,是從前的世界。 明明是同一間屋子,此時所見卻一掃先前的沉沉死氣,世界之外的雨水沒有下到這里,抬頭明晃晃,是一片艷陽天。 爺爺! 隨著一道清脆的喊聲,飲花的意識回籠。 沈洵說:那是我的女兒。 飲花稍頓,見那垂髫稚子正高高蹦起,揮手與正在修繕屋頂的爺爺打著招呼,不由道:很可愛。 多謝。 沈洵偏過臉,像以往收到旁人對女兒的夸獎時一樣,客套地回一句感謝。 飲花忽然覺得他這時有些不一樣。 慢著點兒,別摔了。 遠遠傳來女子輕聲的叮囑,飲花問:那是尊夫人? 正是。 飲花點點頭,繼續做一個旁觀的看客。 沈夫人是在繡花,中途不時分神來看一眼女兒的動向,沈母則在一旁擇菜,其樂融融的場面,卻不見沈洵。 直到沈洵從屋里走出來,手中端著尚熱的茶水,飲花下意識側頭看了看身旁的這位。 沈洵笑了笑:小佛主是不是也在想,我怎么不去幫父親的忙。 飲花沒有多言,她只是在想,這樣家人和樂的場面,很好很好。 不等沈洵多解釋,場景自己給出了回復。 沈洵將茶水遞給了母親妻子還有女兒,自己則仰頭朝屋頂上喊:爹,我來幫你。 說著他就準備去爬架好的梯子,沈父忙阻止他:你身子骨弱,別來添亂! 沈母等人看見,也急急放下手里的活計,去把他拉回來。 沈洵無奈,只好跟著母親一起擇菜,預備做待會兒的午餐。 我自小便是如此,沈洵說,什么重活都做不了,他們總是照顧我。 飲花不知如何寬慰,一時緘默不言。 眼前的一家人,還在幸福中忙忙碌碌,渾然不覺之后的危險。 但是他知道,她也知道,這是沈家最后和睦的景象了。 沈洵聽從飲花所說,心中一直想著家人接連去世的幾個場景,于是他們來到了這里。 他父親出事的那天。 還看嗎?飲花問。 嗯,沒有關系。 沈洵輕輕牽了嘴角,唇色與臉色一樣,蒼白得毫無血色。 兩人就這樣靜靜看著他們,沈洵沒忍住走近,走到家人身邊。 他不能碰他們,伸手了也只是觸碰到一片虛空,當沈洵望著從女兒發間穿過的手發呆時,飲花告訴她:除非先叫醒他們,讓他們意識到你的存在,否則永遠不能碰到的。 良久,沈洵搖搖頭:不必了,這樣看著就好。 日頭越發偏至中空,沈洵已經將菜洗凈備好。 女兒大聲喊道:爺爺,好了嘛?爹爹要做菜啦! 快了,就好!沈父也跟著喊話回道。 他沒騙人,沒過多久便收拾好修繕用的器具,順著斜斜的房頂往下走。 是這里吧。 飲花轉過身,不忍地閉上眼。 隨著一聲疾呼,身后傳來重物落地的聲響,緊接著庭院里亂起來,男女老幼的驚聲糅作一團亂麻,顯然都被嚇得不輕。 而沈洵,已經是第二次見到此情此景的沈洵,握緊了拳頭,欲上前的腳步方邁開,又收了回來。 他眼睛濕著,像被太陽晃了眼,問飲花:還要看很久嗎? 飲花有些不忍,默了默,開口:才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