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議
商議
傅昭臨出了笙院,直接打馬去了兆慶府。 兆慶府才是安都武官正兒八經當值的地方,大理寺的刑獄司,傅昭臨雖管著那兒,也只是在替皇帝辦事時才去,眼下啟陽貪污一案已沒有他插手的余地,他自然就搬回了兆慶府。 他今日是約了人談事,約的是御林軍的中將齊麟。 此次春圍的陣仗比往年大,皇家和百官家眷齊出行,要想護著他們,光是金吾衛幾千個精兵可不夠,所以需得從北營林其他軍調一些兵過來。 御林軍是護城軍,正兒八經培育來抵御外敵的,平日里除了訓練也沒其他事可做,此次春圍,正巧是用得上他們的時候。 齊麟是御林軍的中將,比傅昭臨大兩歲,兩人同是驍騎校出身,以前在北營林練兵時整日抬頭不見低頭見,便是稱不上朋友,也是實實在在的熟人了。 傅昭臨一跨進門,便看到這人正背對著門,手插在腰上,扭著身子活動筋骨。 聽到門口腳步聲,他便回過頭來,一張方方正正的臉上全是不滿:"足足等了半柱香,你什么時候變得如此懶散了?" 軍中訓練過的,對待時間都十分嚴苛,傅昭臨還是嚴苛之中最能掐著時間的那種,這還是齊麟頭一次看他遲到。 有點瑣事,絆住了。傅昭臨面風不動,徑直走到書桌前翻找圖紙。 你這種人也會被瑣事絆???齊麟跟著他過去,聽了這話一臉不信,隨即想到什么,挑著眉一臉壞笑:該不會是什么溫香玉軟那種瑣事吧? 這話玩笑的成分居多,熟悉傅昭臨的人,誰不知道他不近女色,連個帶在身邊暖床的都沒有,是以齊麟才會以此作玩笑,若是傅昭臨身邊真有女人,他反倒不敢拿這種事做嚼頭,那怕是不要命了。 然而玩笑歸玩笑,卻實實在在戳中了傅昭臨的心事,畢竟不到一炷香前,宋莘還坐在傅昭臨懷里,溫香軟玉,四個字,一個都不得假。 齊麟性格粗放,說話也沒個正形的時候,傅昭臨往前因為同他相熟,所以從沒放心上過,這還是他頭一回覺得此人多事,實在應該把嘴堵上。 他面上不顯,手上的動作卻快了許多,只盼著早點說完事,讓他快點走。 要協商的事不多,一是要把幾處該派重兵嚴守的地方圈出來,讓齊麟那邊加緊防護;二是安都城的護衛問題,金吾衛要跟著皇帝去圍場,城里也需得有人守著,以防出什么亂子。 啟陽水禍面上是平息下來了,太子一黨倒塌,涉事官員殺頭的殺頭,流放的流放,做得十分利落。 然而傅昭臨身涉其中,看得清楚,知道這不過是個開始罷了。 慶帝如今年歲已高,又貪酒重欲,保不齊哪天突然就死了,留下五個兒子,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到時候可有得亂的。 皇帝死不死的倒不要緊,然而傅昭臨是他一手提攜上來的,他一死,禍水自然會涉到傅昭臨身上,若是要亂起來,免不了要拿他這個佞臣開刀。 眼下慶帝雖還沒死,一些小動作也是免不了的,所以傅昭臨才特意約見齊麟。 倒也不是因為特別信任他,只是相較安都城里別的武將,傅昭臨最了解齊麟。 這人說話雖不靠譜,做起正事時還是有腦子的,不然也不會年紀輕輕便升到了中將的位置。 傅昭臨特意調查過他,齊麟的出身背景與他十分相似,兩人幾乎是同一條道上爬上來的,只在性格上有差異。 性格差異不要緊,出身背景這般相似,立場和職位也沒什么沖突,兩人之間便有了什么默契似的,即便不會以朋友相稱,辦正事的時候,能順手行個方便的都會給。 御林軍中貴胄多,前年在北營林,齊麟與軍中一校尉起了沖突,兩人雖同級,不過那人是五皇子的人,父親也是一四品上將,齊麟與他對上后,在營里便受了排擠。 傅昭臨那時已被調去金吾衛了,雖還沒升到都督的位置,手上卻拿得到整個安都城中上至皇家官親、下至平頭百姓的案子,北營林的事,就算齊麟沒來求他,他也一清二楚。 后來那校尉因杖殺自己養的孌童一事被告發,便調出了北營林,人也在牢里關了半年。 傅昭臨沒主動管這事,不過恰好落到他手上,他順手給了齊麟一個方便。 他給出去的東西,自然是要收回來的,眼下正好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