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話題度是好事,流量也是好事。陸鳴在一個綜藝里能找到這樣的攝影、編劇、演員一起合作,得益于他身上的話題度和流量。這陣容里尤其突出的就是演員金燦,24歲就成了三金影后,以她的咖位,沒必要來參加這樣一個綜藝節目,她能來,一方面是節目組努力了,另一方面也是看在好友于詩文的面子上。金燦也許并不需要一個綜藝節目來保持熱度,但于詩文需要借助節目的熱度走進公眾視野,讓更多人注意到她這樣一個攝影師,希望能得到更多參與到電影項目制作中的機會。 陸鳴并沒有找到合適的合作導演。來參加節目的大多數是北電導演系在讀學生和一些廣告導演。嶄露頭角的商業片導演對這個節目不感興趣,忙著拉投資、找劇本,籌劃著自己的下一部電影。小眾的文藝片導演對這個節目更不感興趣,他們中許多人頗有些清高的意味,對一切商業化元素都采取十分保守的抵觸態度。 在可選范圍內,陸鳴沒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來講這個故事。 于是陸鳴決定自己當導演來講這個故事。 嚴格來說,陸鳴屬于非學院派導演。表演與導演完全是兩個維度,他對于導演的了解主要來自于以往片場的觀察。 但導演電影并不是一件程式化的事,它需要很多個人思考,每個導演都有獨特的個人色彩。 陸鳴還沒有導演過真人電影作品,從他的動畫短片里,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設置一些象征意象,喜歡具有沖擊力的畫面和宏大敘事,他的短片作品還帶有一種寓言童話色彩。 《好長的冬天》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從小當童模的胡楊楊,當楊星宇交出劇本終稿后,這個故事的內核是兩個年輕人互相救贖。 陳儀是單親家庭的孩子,高中班里不起眼的女同學,敏感自卑。她注意到胡楊楊的異常,并鼓勵他去醫院治療厭食癥,替他補習文化課,最后陳儀入園考進中國政法大學,胡楊楊去了北電。故事結束在他們高考后無憂無慮的夏天。 陸鳴通過了這版劇本,并決心拍好這個故事,盡管這已經偏離了他最初想討論的話題。 陸鳴原本期望探討的話題是現代社會中人的異化。他最開始接觸到“異化”這個詞,是在讀到卡夫卡的《變形記》的時候?!蹲冃斡洝分魅斯窭锔郀栐谧兂梢恢患紫x后,被家人冷漠對待。書中很奇特的一點是格里高爾在變成甲蟲后幾乎沒有驚訝的情感,而是開始思考自己沒有辦法承擔家庭責任了,家人該怎么辦??ǚ蚩ㄍㄟ^這個故事來傳達人在現代社會中,社會性被重視,而個人性被逐漸消磨的現狀。 胡楊楊這個角色的設置初衷就是陸鳴希望借由這個故事來喚醒更多人對自我的關注,從別人會如何看待自己中解脫出來,而要尊重個性,對很多年輕女性來說,首先是要從自己的身材在別人眼里如何的無盡苦惱中解脫出來。 陸鳴刻意將這個人物設置成了一個男性,一方面是對性別刻板印象的一種反抗,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還想討論親情的異化這個問題。胡楊楊形象的另一部分靈感來自于陸鳴兩三年前無意間看到的一個短視頻,記者采訪一個6歲的男童怎么看待自己的童模職業,一個小孩子張口閉口就是“多少錢”、“窮不窮”,還透露了以后不想讀書、只想掙錢的打算。有網友評論稱這是她第一次在一個小孩身上看出油膩感。 陸鳴當時就十分感慨,又很無力。一個六歲的小孩有這些想法,表現得庸俗勢力,主要責任并不在孩子,而是應該考慮他處于何種家庭環境。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當父母的,這個世界上除了全心全意愛孩子的父母,還有隨意棄養殘疾兒童的父母,也有把小孩包裝成網紅、童模當搖錢樹的父母。 陸鳴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能再有機會將自己真正想講的故事,但這是一個集體合作的淘汰制節目里的作品,還是要尊重其他合作伙伴的意見,拍一個救贖片就拍一個救贖片吧。 演技是一種很玄妙的存在,它也沒有具體的范式,也沒有循規蹈矩就能習得的套路,演技講究一點靈性,一點巧思,一點與生俱來的天賦。還有一些演員只有在演特定角色的時候才能演好,也就是所謂的戲路不寬。金燦就經常被詬病只會演倔強的女孩,但在一種小生、小花里,她能演好一個類型已經算不錯的了,多得是流量花生連入戲都做不到,不是面癱臉,就是肢體語言極其浮夸,有些人臺詞都說不清楚,有些人說臺詞像背書,還有些人干脆全靠配音演員。 對這樣一個綜藝短片拍攝,金燦沒有做太多準備,她駕輕就熟地演起了一個倔強敏感又有些自卑的高中生,眼神怯生生的,生氣時又看、流露出一些恨意。 而陸鳴則做了大量前期準備來幫助自己進入角色。他看了關于童模的一部紀錄片、一篇紀實報道,又找了關于厭食癥患者的紀錄片和youtube上面許多厭食癥患者的康復分享。他把其中對他有啟發的內容摘錄下來,整理成文檔,打印出來,再在打印稿上圈劃、批注,添加自己的所思所想。 陸鳴觀察視頻里童模的神態和說話的語氣,學習那種流里流氣又帶著點勢力的口吻,為胡楊楊角色前期形象做準備。他又模仿厭食癥患者典型的略微佝僂著背,面對家人的試探躲閃的目光,和那種已經放棄正常進食后無奈又絕望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