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珍惜和去揮霍是同一件事情
去珍惜和去揮霍是同一件事情
大二下學期新增了實驗心理學。我和應鴻雪不同班,但他上課的時間,我碰巧也在實驗樓給學姐的研究做主試。 每周這個時候,我做完實驗,都會坐在他教室的后門等,像接人放學。那邊有張小桌子,實驗樓里常有這種配置,方便學生討論。 后門沒燈,幾乎沒有同學會走這邊。只有我們倆在黑暗里碰頭,低聲聊天,往樓外走。 我們親密得像戀人,又似只是曖昧好友。 他生日的時候,我中規中矩地送了支鋼筆。對著賀卡思考良久,只寫了簡單的生日快樂,學業順利。 一起上公共課的時候瞥到他用過幾次,后來就再也沒見到那支鋼筆。 我四月生日,春去夏猶清,這時節容易抑郁。 拜父母所賜,他們在家庭群里沒頭沒腦地爭吵,上演你退群來我便哄的戲碼。 我知道他們是因為父親出軌的事情,也知道他們發在家庭群是要擴大戰場,演給本不應卷入其中的孩子看,讓孩子也分擔承受他們的痛苦。 我無動于衷。強迫癥復發。 如果要形容那種感覺,更像是軀體被扭曲壓縮成一只旋緊的發條,腦海被探進一臺全自動打蛋器,然后狂攪。 圖書館前的長臺階上,我已經因為邁腳先后順序不滿意,反復走了六遍了。 我又在這個地方哭了。 本來不想這么脆弱的。 應鴻雪陪我去看了心理健康科,又拿了熟悉的藥;學院老師推薦了靠譜的心理咨詢師,我在樓上和咨詢師面對面的時候,他就在樓下長椅上坐著等。 每周一個小時,我有時候紅著眼睛出來,有時候木著臉不想說話,偶爾心情轉好。 應鴻雪都照單全收,問我晚飯想吃什么。 生日的時候,和應鴻雪、魯清一以及另外幾個朋友一起過的。在他們倆租的房子,餐廳有張很可愛的圓桌。 在20歲的年紀(魯清一除外),大家暢談,大笑,分享蛋糕和飲料,又湊在一起用Switch玩和。 非我夸張,那堪稱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夜晚top10。 應鴻雪送了我一對圓形耳夾,端莊大氣,鑲了類似孔雀羽毛的東西,很漂亮。 他寫了長信,字不算工整,滿頁的祝福,溫馨而得體。 他問我六月的晚會要不要一起跳舞。 是這樣的,江城大學學了一堆西式的東西,有畢業舞會這回事。只是我們系很多人后兩年要去英國,基本都提前到大二的末尾。 我那時病情嚴重,情緒反復,正是應鴻雪每周陪我去做心理咨詢的時候。 大概是同情吧。我想。 去珍惜和去揮霍是同一件事情。我已經沒有力氣談戀愛了,現在這樣也很好。 偷來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將及時行樂作為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