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06 竊遺信美人露猙獰 遇刺殺太子知端倪
「一」 06 竊遺信美人露猙獰 遇刺殺太子知端倪
江皇后死前寫道,她終于想明白了韋波是什么人。 我瞧她不是那么清楚,否則怎會讓自己死得如此難堪。 尉遲同季瑤落在永安宮窗前時,皇后的身體還有余溫。 黑黢黢的穹頂下,白花花的rou疊著rou,血花濺上帷帳,被扯碎的帷帳成了唯一的遮羞布。jian夫是在失去行動能力后遭到虐殺,胯下殘缺的器官裸露在外,胸口遺留匕首刺穿的血洞。yin婦雖然瞪著那對空洞的眼睛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神情卻平靜地令人憂傷,與jian夫的不甘形成鮮明對比。 鋒利的金子易劃破腸道和內臟,造成內部大量出血,是故吞金而死的人會經歷極其痛苦的死亡。她選擇這樣的死法,焉知不是為皇帝的死心存愧疚。 季瑤對她的死感到乏味,尉遲倒是興致勃勃地把玩著手里殘缺了綴珠的金步搖。 是不知春。季瑤的指尖碾過杯沿殘存的酒液。 此刻她已換上月白襦裙,整潔素凈,玄色紗質帷帽下神情淡淡,一點不像個嬌弱柔媚、長袖善舞的煙花女子。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尉遲笑得很不尊敬,這家伙誘騙皇后給老皇帝下的也正是這味藥。 他是你們的人。 他不可置否,你才是我們的人。 這也未必。徐徐而無謂的語氣令尉遲側目,季瑤隔著帷帽回視,莞爾一笑,我是為了自己。 尉遲移開視線,看向桌面上的帛書:皇后吞金自盡并親筆寫下一封,想以此在危急關頭證明太子的清白,我們卻不會讓她如愿。 季瑤摘下面紗,信手翻開帛書里邊將一個女人所遭遇的冷落和侮辱悉數陳列,在竭盡了惡毒之詞后,才坦陳自己是如何瞞著太子和母家江氏一族,調開太子,獨自在皇帝祭祀飲福的酒中下毒,又指使唐乞前去刺殺。 原來如此死人不會說話。蕭家硬要唐將軍做東宮的幕僚,皇后也可以強令他做中宮的門客。 遺書她已讀完,閱后即焚,簌簌火舌吞滅余燼。 尉遲也一并將遺書讀了,讀完十分憐香惜玉,嘆息不已。他有胡人血統,火光下鼻梁挺括,眉眼輪廓分明,極易給人以深情款款的錯覺,這皇后果真也是糊涂人,事情哪里就沒有轉圜余地?簡直是自尋死路。 大善人。季瑤嘲道,你有沒有想過,或許她堅信齊循早晚有一天會為他的母親報仇。 看來我們得夾著尾巴做人了。尉遲對季瑤試圖拿太子恫嚇他感到好笑,如今太子已淪為階下囚,你難道還有什么期許。對了,我一直很好奇,你到底是如何看待齊循。 怪不了尉遲多事,干他們這行最怕的就是對目標人物動情,偏偏季瑤的態度總是曖昧不明,時而流露出厭惡,時而卻不掩飾親昵贊許。 齊循很容易被騙,也沒什么本事。季瑤這下真的笑了,除了床上。 似鬼似魅而幽黑的眸因躍動的火苗染上人間煙火氣,越發襯得朱唇綠鬢,艷若桃李。 也不知她是不是近日扮太子寵姬扮上癮了,尉遲覺著那笑容十足的輕佻,他自然也聯想到曾經撞破他們的好事,以及一些糟糕yin靡的場景。 有一點我能肯定。尉遲意有所指,在床上算計男人的女人實在令人膽寒。 ? 齊循再次見到季瑤已是三日之后。 對于尋常的帝京百姓而言,這三天發生的事可謂轟轟烈烈,簡直湊夠了往后十余年的酒館談資。 而置身暴風眼中的齊循卻陷入了久違的寂靜。 曳泉宮深居禁庭,冬寒夏暑,春則蟲鳥不鳴,秋則百芳凋敝,歷朝歷代未加修葺,常用作宮嬪的冷宮或宗室的囚牢,院內枯井荒置,圍院的蔓草足足長得比人要高。 齊循欲見母親最后一面,卻被太后下旨軟禁于此。 很快就是廢太子的詔令,宮人向齊循復述了太后的訓誡。 防禍于先而不致于后傷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齊循身為太子,輕視身邊的禍根,致使小人有機可趁。如此朽木,不堪主理國家大事,更不配坐上天子之位。 這話明里暗里都是太后的失望。齊循低下頭,像霜打的茄子。 中途靖南王的養子沈淵來了一趟。 沈淵說,如今朝廷對外只道帝后情深,皇后為皇帝殉情。但其實大家都認為乃是皇后害怕自己穢亂宮闈一事敗露,密謀殺了皇帝,唐乞便是受皇后的指使 持此觀點者主要有三個理由,其一,唐乞乃是一路受江家提攜,江皇后更是將唐乞meimei嫁與齊循以加強權力紐帶;其二,刑部拷問了皇后身邊的掌事宮女春萱,得知其與皇帝身邊的宦官有所勾結已久;其三,據大理寺來報,飲福的祭酒中的確查出與死掉的宦官腹中類似的毒藥。負責解剖的陸大人指出,這味藥是前朝宮廷用以處死犯事妃嬪的秘藥,正好為此事中前朝幽靈般的身影搭上了線。尤其這味藥只在永安宮找到,東宮卻遍尋不得。 總之,太子的支持者們以上述論證為中心據理力爭,甚至恨不得找出十萬個鐵證證明齊循不是從江皇后肚皮里生出來的。期間多少真真假假、刻意抹黑,難以一言蔽之。 齊循握住沈淵的手,悲慟道,連我也知道這是陰謀,難道皇祖母看不出來嗎? 太后亦有很多無奈。沈淵的側影如一尊涼薄的佛。 為了解救做孩兒的,肆意往其母親身上潑臟水。齊循不由想,自古君王視臣子為棋,視理政為博弈,可臣子們所謂棄車保帥,無非也是將他、將母后視作掌中爭奪權力的工具。 當時在興慶殿的廊間,因不知蕭家手中到底握有多少籌碼,靖南王囑咐我以退為進,主動向蕭家示弱,置之死地而后生。他顫聲詰問,可是否有人料到我這一線的生機要以母親的犧牲為代價? 抑或他們正是這出戲的主謀。 他們何苦自斷羽翼。沈淵仿佛深知齊循心中所想,向他搖頭,斯人已逝,殿下當專注眼前。 齊循定了定心神,問鎮國公府如今作何反應? 沈淵說江老國公羞愧難當、幾度暈厥,鬼門關走了一趟,醒后說無顏面見先帝,披麻戴孝的就要告老還鄉。不過,沈淵補充道,您舅舅承襲了爵位,倒沒有隨老國公一起回鄉下。 江家不容小覷,連老頭子也與他們苦苦周旋了一生。齊循問,蕭嵩那邊又如何? 太后召集內閣擬詔廢了您太子之位,改立五殿下為皇帝,因其年幼,便由太后、蕭貴妃垂簾聽政,靖南王、蕭丞相、武安侯輔政,登基大典等出了國喪擇日舉行。 齊循閉眸,藻荇般濃密的眼睫下流露出一絲不忍,唐家 沈淵向來唯齊循馬首是瞻,與顧東華那種狐朋狗友式的縱容不同,他有一套自己評價是非曲直的標準。比如此刻,他認為太子應當毅然決然與唐乞劃清干系,而非表現出軟弱。 于是他躬身行了個告退的禮,沉聲說,臣不便久留,太子妃正在來的路上,旁的事殿下問她吧。 果然當天下午,太子妃也被關了進來。 二人在冷宮中四目相對。 唐燕儀一想到后半輩子都要和這個罪魁禍首朝夕相處,絕望都寫在臉上。 她年幼失怙,不久母親也因憂思甚重離開人世,和唐乞相依為命,如今頂天立地大英雄般的長兄突然成了國賊,遭人唾罵,叫她如何能相信? 看著那些禁軍闖進來把東宮翻了個底朝天,她獨自坐在亭子里從天黑哭到天亮。后來婢女來報,唐家闔府上下都被帶走了,反抗的都被抹了脖子,順從的也要嚴刑拷問,不久也逃不出抹脖子的命運。曾經一處踢毽子的姐妹、素有嫌隙但也曾帶她賞花戲鳥的叔伯、嘮嘮叨叨但其實人不壞的婆子們,想到這些熟悉的面龐統統將成為劊子手刀下的亡魂 唐燕儀邊哭邊打冷戰,落寞可憐,埋頭落下的淚幾乎溢滿茶杯。 十三四歲的小姑娘,被兄長悉心看護的花骨朵兒,未及盛放又嫁入東宮,煌煌的奇珍異寶,流水的錦緞羅綺,就連皇后因見她年紀小,想起自己的女兒昭華,從未辭嚴厲色。 齊循溫言相勸,小姑娘橫豎不理會,他也不由無奈:罷了,我也沒旁的可說。你看看本太子,難道就好到哪去了?沒了爹娘朋友,離了東宮軟榻,現如今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可抱頭痛哭又有何用? 素日嬌嬌怯怯的太子妃聞言渾身顫抖同那種小動物式的楚楚戰栗不同,更像被激怒后的應激表現罪魁禍首用這些話裝可憐,實在叫唐燕儀無法忍受,她忍不住呢喃,你去死吧。 齊循以為自己聽錯了。 可小姑娘說完這句,便從袖中掏出兵刃,便如燕子投林,充滿殺氣地撲向齊循。 眼前寒光一閃,齊循下意識出手擊向她左腕,打落一柄短刀。先她一步踹飛地上的兇器,望向氣勢洶洶的小姑娘,匪夷所思:唐乞人糊涂了,你又是發哪門子瘋? 你還敢提我兄長!不要臉!不要臉!唐燕儀氣得直跺腳,我堂堂唐大小姐怎么嫁了你這個不要臉的男人! 他干下這等事,豈非糊涂?齊循始終難以面對昔日亦兄亦友之人的近似背叛,咬著牙表現得不屑一顧。 唐燕儀抽泣:我大哥確實想讓你當皇帝,這事兒我知道但他想了已不是一天兩天,怎么偏偏這會兒就孤注一擲了。 她無非也是疑心他籠絡了她兄長。 縱使嘴上不說,世人皆會這樣猜想,皆會以為他是殺父弒母喪盡天良的畜生,他不愿再分辯。 阿兄定是被那個人誘騙了。唐燕儀生怕這人不認賬,追到窗邊,倔強地拽住齊循的衣袖,要與他對峙,你可別說她不是你派來的! 他沉下眸,察覺端倪:你說何人? 就是那個女人??!唐燕儀控訴,那個叫阿瑤的女人。 -- 文好難寫 下章拉男二出來遛遛 噫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