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和親的異國公主43
來和親的異國公主43
顧璃聽了她的話,只是緩緩搖了搖頭。 如今皇宮里的侍衛被皇上換了一大半,戒備加強,想悄悄出去可沒有那么容易。更何況她是為了等謝良回來才暫時留在宮里,最多再忍兩個月罷了。 東方浩鄞總不至于這兩個月里就先把她玩死了吧。 公主可是想等謝大人的消息?圖雅猜中了她的心思,想了想提議道,為何不悄悄出宮之后再親自去尋他呢? 顧璃無奈搖了搖頭:一旦逃出宮,皇上必然會立刻派人追捕,只怕我還沒來得及啟程,就先被抓回來了。她嘆了口氣,再者,他給我的信里從未提及自己的詳細住址,只知是在西南邊境的某個縣城,并且隨著他查的事情進展還在不同的州縣之間往來,并無固定居所,人海茫茫,我又該去哪里找他? 等等 給她的信上雖然沒說,可給東方浩鄞上疏的奏章上興許會有些別的消息? 顧璃又想到了那一瞟而過的微恙二字,心里一動,當下忍著疲憊的精神和酸軟不堪的身子,又重新坐起靠到床頭,把枕邊的奏折拿到手里,翻開讀了起來。 果然。 他受傷了。傷到了腿,暫且在云州的某處醫館休養中。 傷筋動骨一百天,他卻跟她說兩個月后就返回京城來見她。這是根本就不打算等身體完全養好了吧。 寄給她的信看來是只報喜不報憂。 云州亂民漸眾,臣恐諸邊宵小有異動之心 奏折里提到西南邊境稍有動亂,前不久發生一次了暴民行動,雖有州府衙役及時鎮壓,但他的腿就在那時混亂之中意外受傷,導致行程拖延。此外還說了一些他沿路所查到的高睦在宮外做的一些暗樁生意之類,只是現在已經用不上了。 一旁聽她念出來的圖雅回憶了一下,也點頭道:如此說來,上回奴婢也曾偶然聽一個小宮女談及此事,她的老家便在云州,說近來那邊局勢動亂,百姓人心惶惶,她也十分擔心自己的父母家人,好幾日都沒有睡好覺。 可知道是什么原因?顧璃忙追問。 不知。圖雅搖了搖頭,思忖道,聽謝大人這意思,仿佛就是因為大慶新皇登基,君權交替,南邊的番邦不老實了,故意挑動紛爭,趁機擾亂百姓? 如果局勢不安定,那隨時可能有紛爭升級,爆發成大規模動亂的危險。 謝良身在其中,現在又腿腳不便無法趕路,一旦動亂發生,豈非首當其沖? 顧璃強行壓下心里的擔憂,又把那奏折捧在手里,從頭到尾細細地看了一遍。 這一回,倒是看出了些許端倪。 里面提到上回向皇帝敬呈過的高睦重要罪證,隱約有流露出與暴民動亂有絲絲關聯的意思,還有先回稟告之事還請陛下萬勿疏忽之類的字眼。 這想來也不是他寫給東方浩鄞的第一封奏折了。 到底還有些什么別的內情是她所不知道的? 東方浩鄞愿意把這一本給她看,會不會是因為這里面剛好沒有提及那些秘密內情呢? 但很顯然,有某件重要的事,與眼下西南的局勢有關,也與謝良現在的安危有關。 兩天后,顧璃休養好了身體,又被傳召去御書房侍奉圣駕。 她稍微隱晦地試探了下口風,見東方浩鄞好像的確沒有把其他謝良的奏章給她看的意思,便在一旁老老實實地替他研墨、換茶。偶爾被他攬進懷中耳鬢廝磨一番,午后小憩時又被抱進偏殿里要了一回。 在偏殿的床榻上小睡了片刻醒來,顧璃走回到御書房,卻并沒有看見東方浩鄞的身影,料想他是恰好有別的事情處理,暫時離開了。 時機難得,她想了想,腳步輕微地走到后面書架邊,悄無聲息地在上面翻找起來。 部分近期的奏折和圣旨幾乎都按照日期先后存放在這里,只是奏折封面并沒有寫姓名,要從中找到謝良的只怕也不容易。 她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回憶了下他最早離開京城大約是什么時候,然后從某一日的奏折開始,一本一本地翻開來看,只快速地掃一眼尾頁最下方的落款,不是他的就再原樣放回。 就這么快速地過濾翻找了一陣,倒還真幸運地叫她找到了。只是打開來一看,里頭的內容倒是平平無奇。 開頭是循規蹈矩地恭祝太子殿下登基,說自己正在外調查高睦的老底時,突然聽聞了這樣的大喜之事,十分高興,原本按禮節應該即刻啟程回京來親自觀禮祝賀新皇的,但手頭正好查到了一些非比尋常的消息,亟待求證,所以暫且還留在南方州城。 顧璃看完,將奏折合好放了回去。 謝良提到的先回稟告之事顯然不是這一封。 她繼續向后翻找過去。 大概再過了十幾二十本,果然又找到了他的。相對于第一本看起來更厚了些。 而這本里上奏的內容卻讓顧璃吃驚不小。 原來高睦當初作為宦官之首,把持了一段時間的朝政,為了之后能順利地冊立幼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竟然私通外賊,聯合了西北的梁國將領,企圖在邊境制造戰亂,甚至暗中答應敵方,要主動割讓五城。 雙方約定,等皇帝駕崩,年幼的七皇子即位,梁國就會即刻展開進攻,先吞掉那五座城池。 外患從來都大于內憂,值此緊急關頭,大慶朝廷的上下官員必然都會把注意力轉移向邊疆,著力于抵御外敵,便不會再有人費心思去質疑高睦手中的遺詔,質疑七皇子的繼承權。 而等高睦借幼帝之手裝模作樣地調派大軍去到西北,象征性地開戰幾回,梁國那邊就會率先撤軍,然后雙方派人和談了事。當然,吞下去的城池是不可能再吐出來的了。 但即便如此,在大慶的官員百姓們看來,這也可算是成功遏制了敵軍的攻勢,及時止損,眾人大多不會覺得那被割讓掉的五座城可惜,興許反而會認為那是交換和平理應付出的代價,同時隨著這起事件的最終解決,也會有更多人逐漸傾向于支持宦官政黨。 最后梁國獲得了城池,高睦成功穩住幼帝政權并擴大勢力,就能成為大慶幕后真正的掌權者。 真是一件除了被犧牲的百姓,雙方都會得益的事。 顧璃實在沒想到那個老太監竟然會卑鄙至此。 幸好他早早地被東方宸圍殺了。 想來,西梁那邊聽聞登基的大慶新君并非年幼的七皇子,而是之前的太子東方浩鄞,也就大約能猜出高睦出了意外,答應割讓給他們的城池也泡了湯。 不過,大慶這邊的局勢雖不像西梁人所期盼的那樣發展,但似乎他們也并不想輕易撤回已經準備好的開戰兵力。 他們不僅與高睦暗通,連南方邊境的番邦小國也有所往來,謝良便是在那里,通過偶然截獲的書信探知西梁并沒有真正放棄進攻的計劃。 南邊小國之所以暗中配合,在西南邊境制造動亂,也就是想四處點火,令大慶顧此失彼,更加捉襟見肘,也跟著趁亂撈一波好處。 眼下西梁其實已經蠢蠢欲動,只怕西北邊疆開戰在即。 顧璃目光凝重。 謝良奏章上的最后一句話映入眼簾。 茲事重大,此局唯有英武將軍孟長毅可解,百姓生死存亡,陛下萬萬不可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