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相親宴
第十九章相親宴
無論皇都蟄伏了多少殺機,年關也如期將至 臘月二十四,宮內已經布滿了鰲山燈,先帝朱清奢靡成性,在年關總會擺駕觀天臺,觀天臺曾是觀測家國氣運的圣地卻成了先皇賞月玩樂之地每當朱清圣駕一到便是漫天的煙火,這一放便是數十日,不過朱榆不喜這些做派,只命宮中臘月三十,放出三千孔明燈,以示嘉年。 孔明燈做工簡易,但在黑夜中卻宛若小型驕陽,點亮了半個皇城,倒也不失壯闊景觀,百姓自發閉目祈福,年味中帶上了幾分興興向榮之感,而這一天,宮里侍者越來越忙,女皇也并不清閑,會在太廟和石廟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 正月初五夜,朱榆去了皇夫處,同高長佩一塊喝椒柏酒,吃餃子,正吃到一半皇夫突然皺眉,青竹趕緊捧來盛物到高長佩跟前。 叮咚 一枚銀錢從高長佩嘴中掉了出來,皇夫看清之后臉色并不好看,不過就連美人黑臉也還是那么好看。 皇夫好運!我親自放進去的銀錢最后居然到了皇夫嘴里,我可是巴巴等著好運兆頭能掉到我碗里。 朱榆笑吟吟的看著高長佩,余光卻依舊游弋在那枚銀錢上,皆是對小小一枚銀錢的戀戀不舍,高長佩對朱榆行徑不置可否的同時,再多怒火也只得收著。 明日就是舉行朝會的日子,朝中大臣的誥命官人皆會進宮向你行禮慶賀,你入宮數月,未曾好好見過家人,到時候你也借此機會好好和你父親相聚,鳳儀殿這邊他國使臣都慶賀完畢之后,我也會讓首輔先行離開,讓你們一家團圓。 多謝陛下。 皇夫多禮了,這皇宮本就只有高墻紅瓦無趣得緊,若是皇夫進入皇家就連團員年都見不到親人,倒就是我這個做女皇的虧欠了皇夫。 看著笑得天樂的朱榆,味蕾泛出了似銅幣留存的苦勁。 -----------------百官正夫賀拜皇夫-------------------- 辭舊迎新的嘉年,朝中誥命官人向皇夫賀詞,若是往日能近得皇夫跟前,對這些誥命官人來說也是一種體面,可是,卻沒有一人是心甘情愿出席今日擺下的閻羅宴。 徐文昭班師回京煞氣滔天、一時風光無量,那般動靜誰人不知,早已牽動了皇城所有人的目光,洗塵宴上發生之事早已在民間流傳開來,如今朝中五品以上的誥命官人皆聚于一堂,相親會的事宜定會在今日下定奪。 沒有人愿意讓自己的女兒娶不,到了徐文昭這里誰娶誰還真有待商榷,而嬌生慣養的嬌小姐到這樣一個比女人身形還魁拔的閻羅手里,沒誰能說可以鎮住這樣的丈夫,況且,這徐文昭既然沿襲了東平王的封號,定還會重返那寒苦之地的邊疆,還真在他討不到多少益處,除了官品不高,急于攀附之輩沒人愿意將自己女兒送進火坑。 因此,前來的誥命官人在高長佩引出話頭之后,紛紛警鈴大作,準備擺出了各式各樣的理由,推拒這場相親宴,高長佩又豈不知他們的心思,他目光淡然掃過滿堂父人,率先封住他們的退路。 瞧著諸位的臉色都不是很好看啊,本宮身為國父,第一次設下宴席,各位官人就想聯合起來駁掉本宮的命令?這樣讓本宮難做,那本宮可就只能讓各位官人的夫人難做了。 高長佩說話語調平仄有序,并未見半分急躁,但是話語中卻不加掩飾的帶著刀子直接砸向殿中所有人,官階低的還沒得說,一些一品大官的父人們眉目間,已經出現了惱意,但皆掩住心思并未發作。 許官人,你覺得呢? 妻主乃嘉議大夫的許官人,聽到自己被點名之后,立刻躬身拜禮滿:皇夫言重了,既是皇夫設宴,那便僅次國宴,小女能受皇夫之邀那是便是恩寵,怎敢不去? 高長佩頷首,將目光調轉一個方位:李官人,本宮聽聞李侍郎家風嚴謹,李家小姐更是英武不凡,有其母之風范,前段時間齊太師還在陛下面前提及過此女,本宮倒是想見上一見。 被帶你到名字的李官人面色雖然非常難看,但還是拜禮應和;小女能得皇夫青睞,太師贊譽是她的福氣,她雖離了皇城去為命父祈福,不過命父會加急信書讓小女定趕上此次皇夫設下的宴席。 她是個的有心的。 得到想要的回答之后,高長佩又陸續的點了幾個誥命官人回話,皆沒有出現駁皇夫顏面的情況。 莫不是本宮誤會了諸位官人?看來并非不滿意本宮此次舉宴,那方才怎會臉色怎回那般難看。 哪怕高長佩明知故問,他們也得揣著明白裝糊涂:大抵是今兒進宮時遇了寒,唐突皇夫了。 諸位還得多注意身子,罷了,本宮也不一一問下去了,若哪位官人另有它由不便赴宴可得告知本宮。 殿中竟一時陷入沉默。 即使如此,今日到殿的官人可得帶著兒女按時赴宴才是。 聽到高長佩這番話,坐在排首一直瞇著眼睛的老父人終于睜開眼睛,好好的抬頭看了看高坐上喊著淺笑,氣質貴雅的高長佩。 我東伊國人杰地靈,女兒英武,男兒秀麗,本宮自是不能偏心只讓女人赴宴露臉才是。 不少一直陰沉著臉閉口不言的命父們,當高長佩畫音落下之后像是換了一張臉一般,終于有了幾分喜色。 殿中命父朝著高長佩奉承了幾輪之后,高長佩恰合時宜的讓諸位官人退拜離宮,當坐在排首的幾個老父人被身邊的侍者攙扶著離開之后,殿中其他命父才陸陸續續的散場。 到底是高首輔教養出來的,有些手段,到真能在皇夫身上看到高首輔年輕時候的幾分模樣。說話之人正是剛在殿中閉目養神的老父人,太傅正夫,一品誥命官人楊父人。 哼,和高簪一樣滿肚子全是彎彎繞繞。與楊父人同行的正是齊太師正夫,同樣是一品誥命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