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節
書迷正在閱讀:三國董卓大傳、南閥、魔帝穿書后變成了香噴噴cake、重回高一、美強慘大佬不干了[快穿]、重生異界之踏上巔峰、[海賊王同人] 一覺醒來香克斯又在和我道歉、新婚事后想跑路?卻被嬌妻拿捏了、陛下重生后對我窮追不舍、舊婚燕爾
“你和史鐵生是朋友嗎,你們為什么會有交集?!泵襟w記者來了精神。 一個殘疾人作家,一個享譽國際的知名導演。 哦不對,好像郝運也是作家來著。 他不僅在歐美是暢銷書作家,在國內也一樣如此,最近還出版了《長安十二時辰》《催眠大師》等作品。 即便不看他出版之外的成就,他也是個知名作家。 而且前不久他還拿了米果的星云獎。 這是華人第一次獲獎,在內地其實也被瘋狂報道了好幾天,熱度到現在都還沒有徹底消散。 只不過郝運在其他領域的成就更加耀眼,所以大家就很難去正視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 “對,我和史鐵生是朋友,幾個月前還探望過他,沒想到……”郝運不勝唏噓,他之前還想著過幾年給史鐵生做個人傳記電影呢。 沒想到只是幾個月時間,故人就已經凋零。 世事無常,不外如是。 “聽說黑豆傳媒已經購買下史鐵生作品的所有版權,是因為你們的朋友關系嗎?” 記者這樣懷疑很不禮貌,但是可以理解。 影視版權這東西動輒就十幾萬甚至上百萬,更何況是所有作品的影視版權。 “購買版權是公司行為,和個人交情無關,如果說個人交情的話,我給史鐵生寫了一個劇本,本打算國外的事情結束了之后拿給他看,詢問一下他的意見……唉……” 郝運真的很惆悵。 很是可惜這位新朋友,都沒見幾次面的居然就陰陽相隔了。 “劇本大概什么時候拍,你會出演嗎?” 媒體更來勁了,沒想到史鐵生去世,居然有人要給他拍傳記電影。 換做是個普通導演,或許有人會說蹭熱度。 郝運絕對不會。 他在好萊塢那邊的頒獎禮上說明年要拍三部電影,國內這邊也有報道。 大家都知道他的電影拍攝檔期排的非常密集。 “鐵生他演不了,鐵生沒他這么帥,郝運演我還差不多?!笔煜さ穆曇魝鱽?,郝運轉頭就看到是余華。 余華穿著一身黑色的衣服,臉上帶著一點兒笑容,但是眼睛里噙著的淚出賣了他內心的悲傷。 大概是不管怎么擦都擦不干凈。 郝運和他握了握手,又去回應媒體的提問: “不確定會不會出演,也不確定什么時候拍,只是劇本已經寫好了,劇本要讓他的家人,還有朋友都看看,沒有問題之后再開始拍,不好意思,各位,我今天只是史鐵生的朋友,不是明星,請大家放我們過去?!?/br> 媒體獲取到了足夠的信息量,也不再纏著不放,任由史鐵生和余華離開。 “給你說個事,或者說想請你幫個忙……” 一邊走一邊說。 余華把郝運當成史鐵生的朋友,沒有拐彎抹角做鋪陳,三言兩語就說完了。 “這個事比較難辦啊,要不讓我試試?” “咱們盡點力就好,其實鐵生根本不在乎這個,生死他都看淡了,更何況是這種身后虛名?!?/br> 兩人走進追思會現場就沒辦法再商量這事了。 場內已經有不少人了。 大家都穿著平時穿的衣服,就好像不是參加追思會,而是參加一個朋友平常的聚會那樣。 而且,也沒有請太多的人。 很多平時和史鐵生關系很好的人,都沒有出現在這里。 郝運和史鐵生的家人說了幾句話就進入場內了。 沒有人高談闊論,大家小聲的說著話,對于史鐵生的離去唏噓不已。 郝運拿出了劇本給余華看。 這個劇本,主要的核心自然是史鐵生的人生經歷和他的作品,而支線則是他的朋友們。 很多人拍傳記電影,都喜歡寫愛情。 系統給的這個《守門員》劇本沒有那么做,而是重點著墨于那些可愛的作家們。 這是一部屬于友情的童話故事。 人無完人,大部分人都有齷齪的心思,也都干過齷齪的事情。 然而,《守門員》這個劇本里的人物,都體現出了有趣的一面,它是用一種很輕松的氛圍,去把原本很沉重的人物傳記給表達出來。 這種手法很溫情。 就連郝運新修改的結尾,也寫成了“地壇里那個玩耍的孩子回去了”。 這種溫情,更加凸顯出史鐵生人生的坎坷,以及文字的力量。 那副厚厚的眼鏡下的含笑的眸子,看著世間忙忙碌碌的人們流露出的溫情和愛,就如同他一生經歷過的無數波瀾后靈魂深處的風平浪靜。 這個“職業是生病,業余是寫作”的人,鼓舞那些同樣“命若琴弦”的人,把精神化成了地壇中的一曲常唱常新的歌謠。 郝運和他比起來真的不算什么。 郝運那時候只是窮,但是他長得帥,身體健康。 “寫的真好,你的文字比我的文字更暖人?!庇嗳A感慨說道。 “誰的文字不比你的文字暖人呢?” 郝運看著前邊大屏幕上史鐵生的影像,覺得史鐵生的文字一樣很暖人。 迷茫的人看一看,總會有不同程度的收獲。 閑聊了一會追思會就開始了。 盡管大家都不想把今天的場合變成沉重、乏味——史鐵生最討厭的那種追悼會——但其實沒有多少人能夠提得起談笑的興致。 今天有一部分人屬于各種機構,他們可能會把這個當工作。 可是也有一部分人是史鐵生真正的朋友。 史鐵生的人格魅力擺在那里,他的朋友都非常欽佩他這個人,讓大家怎么笑得出來。 追思會開始,一個又一個的人上去追思。 郝運也不例外。 他走上前去,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這里可能我年紀最小,但是還是允許我喊一聲‘鐵生’,鐵生走了,文壇痛失一位老大哥。 我還記得我上學的時候,有一段時期特別迷茫。甚至有些自暴自棄。 直到讀了《我與地壇》。 我就想這輩子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地壇看一看。 后來我終于有機會來到首都,去看了天安門,去看了長城,也沒忘去看一看地壇。 地壇可真大啊……” 郝運稍微停頓了片刻,讓人有點搞不清楚他為什么感嘆地壇真大。 不過他很快就繼續說了下去。 “人大概都是不滿足的,我又想要是能去看看寫出《我與地壇》的人就好了。 后來終于有了機會。 那天跟著姜聞、余華、莫言他們去拜訪鐵生。 我當時很期待,心里想著鐵生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見了面才發現,他看起來真的很弱小。 只是我沒有辦法憐憫他。 他也不需要我的憐憫。 我突發奇想的要給他寫個劇本,把他的人生經歷拍成電影,和他約好了要一起討論,一定會爭取他的意見,不會胡亂煽情。 沒想到我剛把初稿寫完,還沒來得及拿給他看,他就走了。 非常的……遺憾! 不過,電影還是會拍的,我會個人出資拍攝這部電影,然后把電影所有的收益分作幾個用途?!?/br> 現場的眾人也沒想到,郝運居然現場宣布要拍史鐵生的電影。 自己掏錢拍電影可以理解。 郝運在娛樂圈混得很好,個人名下好幾家公司,屬于身家百億的巨富之人。 掏錢拍電影對他來說壓力不大。 更何況,電影屬于一種商品,并不是單純的付出不求回報。 然而,聽他的意思,他并不打算要電影上映后的收益。 只有余華知道,郝運的這個臨時起意,是因為他們這些朋友們的請托。 “一部分收益‘或將’用來修繕升級地壇公園,如果電影收益不夠千萬的話,我個人會補足千萬,升級后的地壇公園,會有一個小小的鐵生紀念雕塑……” 國內外有很多公園放有名人塑像供人懷念,這體現了社會對人文精神的傳承與尊重。 史鐵生的一篇《我與地壇》,不說名流千古,最起碼確確實實屬于一篇不錯的文章。 而史鐵生在文人當中或許也排不上前列,但是很少有一個人,一個地方,能夠從骨子里彼此融洽。 從地壇37.4公頃的土地里辟出三米五米并不過分。 兩種人文資源相得益彰,有利于弘揚人文精神。 不管是對史鐵生來說,還是對于地壇公園來說,其實都沒有誰高攀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