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節
書迷正在閱讀:三國董卓大傳、南閥、魔帝穿書后變成了香噴噴cake、重回高一、美強慘大佬不干了[快穿]、重生異界之踏上巔峰、[海賊王同人] 一覺醒來香克斯又在和我道歉、新婚事后想跑路?卻被嬌妻拿捏了、陛下重生后對我窮追不舍、舊婚燕爾
對于電影,電影節主辦方也會幫忙宣傳。 他們在一些主要場合給豎立大幅的海報,上面有英、法、德、中至少四種語言的簡介,看到簡介并且感興趣的人會選擇來看電影。 另外,還有一批特意邀請來參加首映的電影人。 時間差不多了之后,郝運他們幾個再一次出現在了紅毯上。 除了開幕紅毯,主辦方也會為每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和展映影片安排紅毯環節。 其實還是前幾天走的那個紅毯。 戛納電影節的紅毯距離短的刷新你的認知,也難怪有不少明星被人催促也不離開,因為真要是單純的只走一趟,那真是幾十秒就結束了。 但它的確是全世界最被矚目的電影紅毯之一。 受邀來參加的嘉賓,主要有本屆電影節競賽單元竹席昆汀·塔倫蒂諾,當然還有華人評委徐恪,其他評委也被姜聞請來了幾個。 這個時候就沒必要避嫌了。 因為昆汀他們每天都在看首映、展映的影片,從電影節開始到現在已經看了好些部。 輪到姜聞監制的電影,你偏偏不來了,那才叫心虛呢。 目前還在戛納的華人電影人幾乎都來了。 演員、導演、影評人、資本…… 帶著墨鏡的王佳蔚在人群中格外的顯眼,他還不至于狂傲到,認為郝運這個新人導演的電影對他沒有絲毫威脅。 而且,人家也沒那么小氣。 就算郝運拿了獎,也不至于說就超過了王佳蔚。 各路媒體也來了不少。 戛納電影節的新導演,定義方式,是第一次有作品入圍或者參展。 哪怕你現在五十歲了,拍過二十部電影,但是你之前從未有過入圍和參展的經歷,那你也屬于新導演。 可郝運的這種新導演完全不一樣。 他從里到外都是新的,因為《心迷宮》是他第一次當編劇、第一次當導演。 之前甚至連拍個短片練手都沒有過。 這就讓大家非常的好奇,想要先睹為快。 紅毯結束,主創進入劇院休息廳候場,這是最后的如廁時光。 時間非常的短暫。 大家都在調整情緒,除了郝運看起來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就連周韞都有些緊張。 這部電影也有她的參演,理論上來說,任何入圍競賽單元的影片都有機會誕生任何獎項。 她有機會拿影后…… 當然,那樣就真的荒唐了,她的角色戲份很少,《心迷宮》的表演風格主打一個自然,根本就沒有什么深度可言。 至于郝運為什么無所謂,大家也沒心思去探究了。 這小子的腦回路和正常人不一樣,有什么正常人不一樣的表現,那是習慣就好。 大家都沒有說話,短暫的休整之后,陸續的進入影廳。 郝運他們進去的時候,現場的觀眾為他們鼓掌。 這個和電影沒什么關系,任何一部在這里參展的電影都會走這個固定流程。 主創的座位都在觀眾席的正中間,椅子上會有主創名字。 郝運他們來到自己的座位之前,先保持站立向觀眾示意,供媒體拍照,隨后落座觀影就行了。 電影是中文對白,肯定不可能配英文。 和跪不跪舔沒關系。 電影人更覺得原聲對白才更有感覺。 為了讓別國的人能夠看懂,一般都是用字幕的形式,這些電影人久經沙場,看字幕也不耽誤理解電影的劇情。 以前參演的電影,郝運都是直到電影上映后,才知道電影的成品是什么樣子。 這一次是他執導的電影,完全是依照他的意志完成的剪輯。 他對這部電影可謂是了如指掌。 所以,他有時間去偷偷的觀察其他人看電影的反應。 沒有人痛哭流涕。 這本來就不是一部煽情的電影,全片沒有任何一個煽情的地方。 誰要是哭,那絕對是對家請來的黑托。 從郝運的角度來看,大家看電影至少還都還挺認真的,反正都在很努力的看。 110分鐘的電影結束后,燈光重新亮起,郝運他們起身接受觀眾掌聲,再一次感受到世界對電影的尊重。 然后他們來到放映廳的舞臺上,接受媒體和電影人的提問。 《心迷宮》是十一點放映,放完了之后就快要一點了。 屬于上午最后一場。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時間段,因為不用急著給下一場騰地方,就可以多和大家交流,從而加深他們對這部電影的印象。 現場有組委會的工作人員發話筒。 一個外國記者拿到話筒后,當即就詢問了一個問題。 “電影的結構有些復雜,相信今天的不少觀眾可能都沒看懂——作為一個新人,為什么選擇如此復雜的表現方式呢?” “你是說非線性敘事嗎,我覺得對于作者來說,它是一個工具,我很喜歡這種敘事風格,更重要的是這個故事很適合這種方式去表達,我當時選擇這種風格……” 郝運直接用英文回應。 這種場合不牽扯鄭智,也不會讓人覺得跪舔外國,用英文更有利于溝通。 接下來的大部分問題都是詢問他這個編導的。 在這里,不會因為姜聞更有名氣而偏向于和姜聞交流,這是對電影本身的尊重。 哪怕是國內來的記者,話題也圍繞著電影,沒有問八卦的東西。 頂多就是有媒體不太相信郝運作為一個新人能夠拍出這樣的東西,話里話外有所質疑,懷疑是姜聞幕后cao刀。 陳楷格當年也是類似的待遇,他遭受的質疑不比郝運少。 但是這屬于正常的交流。 也正因為這種質疑,才更說明電影的優秀。 優秀到不像是新人拍出來的。 為了應對這種質疑,姜蜀黍給了郝運一個建議,讓他在電影節展示出他為《心迷宮》畫的漫畫,還有拍戲用到的分鏡手稿。 這下子…… 姜聞的分鏡手稿是啥樣大家都清楚,再看看郝運的,現場的質疑頓時消散大半。 話題圍繞著《心迷宮》,但是很快就發散到電影的方方面面。 正常的新人導演,肚子里可能根本就沒有這么多存貨,在這個過程中很快就被刁鉆的電影人掏空。 但是郝運不會。 他薅了太多的屬性,身上就從來沒短缺過。 這些屬性來自于國際大導、編劇、演員、影評人,在它們的加持下,郝運不僅能夠恰到好處的回答問題,還能有來有往的和現場電影人進行討論。 這個過程能夠加快他對屬性的吸收,加深他對屬性的理解。 哪怕是臨時屬性,也能提升他的電影功力。 聊的實在是太愉快了。 一直到兩點半,也就是下一場快要開始的時候,電影交流才結束。 這種快節奏,大家在電影節都習慣了。 只要吃兩塊面包喝點水,又可以走下一場的紅毯,繼續瘋狂但是又很過癮的看片之旅。 一年一度,累并快樂著。 郝運也不例外。 他匆匆的吃了點東西,就跑去走了一下棒棒電影《老男孩》的紅毯,然后以觀眾的身份,跟隨大家進去看片。 第295章 電影宗師的氣象 戛納電影節還是有不少好片的,并不是參展全都是晦澀難懂的獨立電影。 《好男孩》就看得很過癮。 樸贊郁之前的《我要復仇》也很有看點。 這老哥是和復仇杠上了,在電影放映結束后,他表示還將再拍一部關于復仇的電影。 《心迷宮》18號首映,第二天早上就有很多影評和媒體報道出來了。 媒體報道偏向于客觀事實,講有哪些人參與了首映,首映現場觀眾的反應,還有放映結束后,主創和大家的互動。 重點強調了郝運這個編導對電影的理解,讓電影人嘆為觀止。 而影評人就更加的主觀情緒化。 蒂埃里·弗雷莫是法國影評家,盧米埃爾電影博物館創建人,2001年起任戛納電影節藝術總監,選片委員會竹席。 他的這篇名為《新星閃耀,這是一部讓人用上帝視角審視命運的電影》的影評刊登在電影節的場刊《銀幕》雜志上。 從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蒂埃里·弗雷莫很正面的評價了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