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劉樞在窗前踱起步來,她要好好想一想,站在這個抉擇的十字路口處,要如何做才是良解? 隱隱的,她敏銳的政治嗅覺讓她意識到,這也許是一個千載難逢之機,一個或許能令一切都天翻地覆的節點。 她等待了數年,忍耐了數年,也積攢了數年,雖然還是不夠強大,但也并非一無所有。 她還是需要一些關鍵的力量,例如 一股恰如其時的東風? 一個不可或缺的良臣? 一場突然而至的驚變? 轉機會發生在今年嗎? 劉樞在踱步思索的時候,殿中始終鴉雀無聲,沒人敢在她想事情的時候弄出一丁點兒聲響。 她負手在后,緩步徘徊,哪怕是專注想事情的時刻,她的腰背也會無意識的挺的筆直,多年的王宮禮儀訓練讓她的肢體習慣了在任何時候都保持高雅的儀態。 她身材頎長,肌理勻稱,緊實有力,頭腦靈敏,散發著年輕女子最美好的健康與活力。 在先王精心布置的策略下,劉樞終究是長大了。 以后她和她的國家將會如何,就要靠她自己了。 半晌,她足下一停,已經想好了,轉回身,道:傳下去,寡人將赴雍城,于溫泉行宮靜養。 唯。聞喜和侍女們一同應下,他聽得出來,每當王上用這樣篤定的語氣說話的時候,便是有了十足的決斷。 再者,劉樞繼續道:既然相國如此上趕著來請寡人做一選擇,那么寡人自當要與他談談條件才是。該說個什么條件才好呢 聞喜小聲道:王上,可要召相國大夫入殿議事? 不必。劉樞擺擺手,叫王庭舍人來,記下寡人的意思,傳與相國。 很快有宮人去通知了舍人。舍人急忙趕來,筆墨都不曾暈開,劉樞就已經說了起來。 劉樞才不會專門等他呢,她似乎頗有興味的扶欄瞭望,自顧自的說下去:寡人* 前幾日批閱奏疏,典曹大夫曾上表言道,有鄖國公子私自潛來漢國,欲求我邦庇佑,有這事吧? 她壓根也沒指望有人會附和她,畢竟旁的人哪里看過奏疏呢?就算聞喜偶爾替她念過一兩卷,也早就忘記內容了,誰會對那些每日成堆的瑣碎政事有印象呢? 劉樞卻能。 也許是天賦卓絕,也許是頭腦年輕的優勢,劉樞總能將每日發生的政事理出頭緒來,樁樁件件,條分縷析,并且和之前發生過的政事相互連綴,勾勒出一個個大政策、大事件進程的全貌。 并且在心里記下個七七八八,毫不覺得枯燥。 有時候連相國都不小心記混的事情,劉樞卻可以在朝會上條理分明的替他數點出來,然后吩咐有司辦結。 少年人的精力和敏捷,遠非老態龍鐘的老人可以比擬。 劉樞接著道:這樁事,寡人記得那時相國沒有應允鄖國公子的請求。 這符合高傒的行事風格,鄖國地處偏僻,向來與別國關系生疏,突然偷偷跑出來一個公子,任何國家都不敢貿然提供庇護的。加上高傒近年來年老昏花,心思都在漢宮庭之內,沒功夫去過多調查那位異國公子出逃的來龍去脈,就干脆一拒了之。 可寡人欲應允鄖國公子,將其留在灃都別館照應。劉樞一字一句的宣布,告訴相國,若能如此,寡人便于三日后動身前往雍城行宮。 并且相國也需陪伴寡人同行。 否則的話,動身之期,就來年再說吧。 這是劉樞提出的全部條件。 舍人戰戰兢兢的記下來。 窗外的遠處,大雪鋪滿了層層疊疊的漢家宮闕,一眼望出去,都望不見樓宇的盡頭。 劉樞眼落遠方,嘴角浮出一絲笑意,一切全看相國的決定了。 三日后,聲勢浩大的王駕車隊由灃都開赴雍城。 第49章 歸途 歸途 越靠近西北方位, 風雪愈盛,鵝毛般的大雪遮迷了人眼,酈壬臣和田姬抵達了鄭國北部最后一個城邑邲城, 離開這里,兌換傳驗,便是漢國。 邲城郊外有一處酒肆, 用草泥灰筑成,屋頂的煙筒冒起炊煙,里面燒著炭火, 看起來很暖和,二人決定在此吃上一頓熱飯,休整一番。 鄭國食貨享樂之風盛行, 沒有禁酒令,因此每個城邑都有許多飯館和酒肆, 一到夜間,圍著好多醉漢,官吏也不做限制。 她們將馬匹拴在酒肆外的一處粗木樁上,掀開粗毛氈做的帷帳, 走進去, 一股熱氣撲面而來,緩和了面頰的冰冷。 這位夫子,您這邊歇! 酒肆的堂傭馬上熱情的圍上來,瞧著她們的打扮,一口一個夫子叫著,設座端茶。 酈壬臣環顧一圈, 現在還是白天,酒肆里人不多, 三兩個為一伙,一堆堆的圍坐著談天。 屋里面陰暗的角落處,獨自坐著一個人,背對門口,身形竹竿子一樣瘦,呷著手中的一碗濁酒,身上裹著薄薄的舊棉襖,后背一堆補丁,帽檐壓得很低,辨不出男女。 酈壬臣輕嘆一口氣,喃喃道:這樣天寒地凍的季節,竟有人會獨自在邊陲酒肆里飲酒,一定是很孤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