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書迷正在閱讀:老婆今天懷崽了嗎[快穿]、大唐驗尸官、禁臠H<重生>、第五乙女 四殺阻止不了她、[綜漫] 我的真命天子自帶BGM、[綜漫] 靠抓犯人在酒廠升職、[綜漫] 小玉綜漫世界歷險記、[少年白馬醉春風] 謫仙東游、[綜英美] 與聲與共、[歷史同人] 始皇后宮傳
“兒臣辜負皇爺爺期許,深感愧疚,但父皇,這會兒,最最應該松口氣的,不該是你么?” 父子二人,一跪一立,眼底灼灼著的,盡是火光。 半晌,元初帝咬牙:“……皇室的臉,都教你丟盡了!” “來人,晉王以下犯上,僭越忤逆,拖下去——責八十廷杖,而后閉門思過!” 門外,一直候著的太監哎了一聲,須臾之間,便有禁衛入內,道一聲得罪,便將秦崢從地上托起,挾著胳臂將人自甘露殿中拖了出去。 秦崢并不掙扎,甚至有意放松了身體,借著這個機會將一直跪著的膝蓋伸展開來,耷拉在地上被人拖走。 朱氏面色也冷了下來,雖是跪著,心神卻也隨著秦崢而一道從甘露殿中飄了出去。 元初帝閉了閉眼,而后也不管跪在一旁的皇后,教人宣了內閣大臣景兆顏,司禮監提督太監全才、秉筆太監呂何入內覲見。 待人進來,元初帝便仿佛嚼穿齦血一般喝問:“那道封側妃的圣旨便罷,左右那司姓小兒在涿州鳩縣縣衙里的戶籍冊子尚未更易,依舊還是女子身份,只消這人不出現在人前,誰知曉他是男是女——那道蓋了印璽的空白圣旨,朕已經下令封存,又是如何出的司禮監???” 提督太監全才是個三十多歲模樣的太監,聞言跪的利索:“奴才有罪!” 秉筆太監呂何青紫著一張臉,哭喪著臉,說話間拉扯到臉上的傷,不時還要再倒抽幾口涼氣: “圣上,那晉王府的太監跟著晉王一道進的宮,拿了晉王的腰牌去了司禮監,扒了咱們手底下太監的衣裳,拿了腰牌,搶了儀仗……連帶著,那道一早兒就封存起來的圣旨,也沒保住,教他們給搶了去,您瞧瞧,奴才這臉上傷的……” 元初帝氣得直哆嗦:“孽子,孽子——” 一直跪在一旁的朱氏忽而一聲嗤笑,自個兒從地上起來,無視了此時甘露殿里的外臣,轉身便走。 門外一直候著的兩列侍女瞬間跟了上去,一行人在甘露殿內瞧去,三五息的時間里,便只剩了個背影。 元初帝一時心梗,扶著書案晃了晃,方才穩?。骸半奚陷呑?,到底是造了什么孽……” 景兆顏低咳了兩聲,臉上哭笑不得,他卻是接了皇后教人遞過來的信兒,匆匆忙忙過來趕著救人,路上便撞見了晉王府的太監們使了儀仗,歡天喜地地朝著晉王府的方向去了—— 那里頭混著的,興許不止是太監,約摸著還有些瞧著像是會些拳腳的軍漢。 晉王手底下的人,多半是出自宮中禁衛,由先景升帝派出去的那些個一早便跟在他身邊的人手,這些年約摸著也是該把這些人給用得熟了。 換個人,莫說想要偷偷摸摸混進宮里,闖進司禮監…… 羊胡子清瘦老頭一頓,他記著,早些年跟在先帝身邊兒的那個大伴,似乎也是姓全來著,聽聞如今已經卸了身上的差使,跟今上討了恩情,打算去給先帝守陵,也是個忠仆……就是不知,跟如今這位司禮監的提督太監全才,又是個什么關系。 景兆顏余光掃過一旁二話不說,直接跪地請罪的全才,眼底多了幾分思量,但眼下: “臣也是聽聞,宮中起了儀仗,頒了圣旨去晉王府,內閣卻不曾有接到圣上傳召,亦不曾有定稿進呈、附屬公文下送,擔憂恐為內侍矯詔,故此匆忙請見圣上?!?/br> “如今之際,不管是按著先帝所遺圣旨,將那人封為側妃,還是任由晉王殿下將那人名字填入空白圣旨之中,以男子之身……居于王妃之位,這于禮法不合,也絕不能開此先例,否則,皇室顏面又將要何存??!” 一地狼藉之中,元初帝冷笑一聲:“朕又何嘗不知???” “可那是什么,那是先帝所遺留未頒的圣旨——雖非傳位詔書,可那是先帝遺旨!” 父大于子,孝大于天,一層層的禮制這么壓下來,元初帝能如何,再下一道圣旨,明言先考圣旨荒唐,不符世情,下這道旨意的時候,是老糊涂了不成? 這話便也就是騙騙那些個百姓,一道圣旨,便是帝王親筆所書,卻也要連同原稿一道送入內閣,經內閣而后入司禮監,再按照流程進行頒發……皇帝老糊涂了,內閣三位閣老呢,也跟著胡涂了? 再則便是臣為君者諱,子為父者誨,君臣父子,忠孝兩重,再如何也絕不能這般明旨發下去,直言先帝有錯。 先帝遺旨沒有錯,也絕不能有錯。 錯的……便只能是那個不該覬覦不屬于自己位置的人! 第124章 只消把這個人解決了,剩下的所有一切,便皆能歸邪反正。 景兆顏捋了捋自己的胡子,面有遲疑:“恐怕,不是那么容易?!?/br> 元初帝倏然看向他:“如何?” 景兆顏躬身行禮:“圣上容稟,此人身份若只是鳩縣一小兒,自該任由圣上處置?!?/br> “但如今,那空白圣旨上寫著籍貫,卻是縈州?!?/br> 見元初帝皺眉,尚還未曾反應過來,景兆顏喟然一嘆:“陛下莫不是忘了,縈州知府方敬庵年前所上的折子,言縈州商戶組建商會,多有維持民事、民生之舉,更是為著支持朝廷,花了大把的銀子,將其投入孤老童寡之身,興辦慈幼院、養濟院、漏澤園?!?/br> “如今縈州治下,當可謂是老有所依,幼有所養,卒有所葬,皆因縈州商會援手,更每逢初一十五,便牽連組織起縈州城的郎中們興起義診會診,使眾醫齊聚,共商共討,博眾家之所長,教學相長,更有牽頭想要在縈州組建醫學院之舉,此事雖還未落定,卻已然提上案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