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不做工具人 第247節
書迷正在閱讀:這個炮灰女配我不當了、七零千里姻緣一線牽、重生之第一財閥、在狗血文里當人渣翻車后[快穿]、重生后教主只想和影衛貼貼、沙雕攻穿書后、重生后金絲雀只想搞事業、極品社畜當上假少爺、一九九八、把我偷走吧
她在心中幻想過很多種與平河公主相見的場景,但從未想到過,這一天會是在她穿越后最落魄后的時候。 在何柔的設想中,她本該抱著抱著孩子,與魏郎并肩而立,嘲笑平河公主見識短淺跋扈善妒,只知道守著后院的一畝三分地。 而不是現在,平河公主高高在上,她卻馬上就要淪為階下囚。她甚至都沒抬眼看她一眼,仿佛她只是個微不足道的賤民。 “公主所言甚至有理,知府大人怎么看?” 曹知府能說什么?他難道要當面忤逆平河公主,告訴她是駙馬在力保何柔和蘇逢春。 若他真這樣說了,平河公主深查下去,怕是何柔的真實身份都要被挖出來了,屆時才叫追悔莫及。 宋傳義這是故意將燙手山芋丟回到他手里,但曹知府只能硬著頭皮接下:“宋大人只管秉公辦案即可,相信公主也是這個意思?!?/br> “好,既然如此,本官判薛嬋娟與蘇逢春義絕,限蘇逢春在十日內,歸還薛家所贈所有資產。將犯婦何柔、罪人阿慶、石莽押解入監,何柔生子之后再由刑部復審,定死罪或終身流放?!?/br> 宣判完畢后,蘇逢春臉色衰敗的跪倒在地。 完了,全完了,他苦心經營了這么多年,好不容易讓蘇家更上一層樓,現在全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想到這里,蘇逢春看向顧辛夷,神情哀切道:“嬋娟,你我夫妻多年,你就真的忍心趕盡殺絕嗎?唯昭也是我的兒子,只要你能原諒我,我會補償你們母子的?!?/br> 每次聽到蘇逢春稱呼自己為兒子,薛唯昭都會生出惡心感。他有多慶幸薛夫人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就有多遺憾,他竟有這么一個毫無禮義廉恥的父親。 “不必了,你還是快些清點好從薛家拿走的資產,免得誤了交接。對了,別忘了加上你平日假借他人之名,偷藏在外的資產,這些都是薛家的?!?/br> 蘇逢春悶哼一聲,氣得連話都說不出來。 衙役上前,要將何柔帶走,她拼命呼喊系統。 [系統!我不想坐牢,你快想辦法救我出去!想辦法把我送到京城中。] [快點!我一刻都不想在揚州待著了。] [宿主大人請冷靜,脫身之法需要500積分,宿主大人現在只有40積分。] [我不管,你一定要想辦法送我離開!] 第257章 外室文中被貶為妾的原配32 即將被關入大牢的恐懼, 讓何柔心理防線全線崩潰。 [我不要坐牢,那里那么多病毒和細菌,萬一我腹中胎兒出事怎么辦。] [宿主大人別著急, 男主肯定會想辦法救你的。] [魏郎遠在京城, 等消息傳到他那里,孩子都要出生了。我要賒欠積分, 系統,你一定要幫我!] [可是透支積分, 不能及時還上的話,將面臨嚴重懲罰,宿主大人真的要冒險嗎?] 在系統提醒下,何柔稍微冷靜了一點。 [讓我好好考慮一下, 再觀察一下情況,看曹知府能不能想辦法把我救出來。] 聽到何柔和系統對話,顧辛夷若有所思, 看來系統對何柔也不是百依百順, 兩人合作是基于某種約定的。 直覺告訴顧辛夷, 系統想從何柔身上得到的, 絕不僅僅是積分那么簡單。 意識到眼前情況暫時無法扭轉, 何柔努力克制憤怒,盡量讓自己冷靜。 蘇逢春搖尾乞憐的樣子讓她作嘔, 虧她從前還覺得他是個質量不錯的深情男配。 除了曹知府外,她現在能指望的就只有兒子了,但蘇瓊樓一副失魂落魄魂游天外的樣子, 讓何柔很是失望。 失望歸失望, 但她現在也只能搏一把了。 “大人,在被關入大牢前, 我還有話要和親生骨rou講,還請您可憐我一片慈母心?!?/br> 何柔輕撫孕肚低垂螓首,做出楚楚可憐模樣。 這個要求并不過分,宋知縣點頭:“只能在公堂之上講,且不可耽擱太久?!?/br> 何柔走到蘇瓊樓身邊,抓著他的手,一邊說話一邊悄悄在他掌心寫字。 “瓊樓,都是娘不好連累了你,是我做錯了事,你日后定要規矩做人,好好孝敬你的父親?!?/br> “這是娘的貼身玉佩,送給你留作紀念,你一定要好好收著?!?/br> 蘇瓊樓只覺掌心發癢,愣了片刻,才意識到何柔是在他掌心寫字。這個小游戲,他們母子剛相認時曾一起玩過,他并不陌生。 你的生父在京城,平河公主駙馬魏子騫。 京城,平河公主駙馬,玉佩信物。 何柔在蘇瓊樓掌心描了好幾遍,語氣傷感道:“娘知道今天的事對你打擊很大,你若心中實在煩悶,就到京城散心?!?/br> 說完話,何柔在衙役的押送下離開,留下萬分驚愕的蘇瓊樓。 身世遭到曝光,從風光無限的嫡長子淪為jian生子,對蘇瓊樓造成了重大打擊。在此之前,他一直以為是養母生不出兒子,才將他奪來養在膝下。 今日方知,原來養母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是爹和生母調換了他和薛唯昭的身份。但他們做這些都是為了他好,他又怎么忍心怪罪爹和娘。 剛勉強接受這一事實,親娘又往他頭上扔了一道炸雷,他的親生父親竟然另有他人,身份還不一般。 蘇瓊樓下意識抬頭看向平河公主,對上她深邃的目光時,又即刻低下了頭。 若他的生父真的是平河公主駙馬,他和寧安郡主豈不是親姐弟?就算同樣是庶子,公主府的庶子可比商戶庶子高貴多了。 蘇瓊樓握著冰涼的玉佩,胸口發熱發脹,生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慶幸。 他就知道,他這一生注定非凡,怪不得生母常說,他是天生的貴人命,只要用心考科舉一定能金榜題名官運亨通。 他一定要去京城認親!等到與生父相認,他一定要讓養母后悔今日所為。讓薛氏后悔不念情分,將他逼得走投無路。 欣喜若狂之余,蘇瓊樓想到生母之前讓他英雄救美,有意撮合他和寧安郡主,心中又有些狐疑。他們若真是同父異母的姐弟,如此行徑豈不是亂了綱常。 隨即他又寬慰自己,生母先前只是說讓他結交來自京城的貴人,是他自己會錯了意而已。在認父這樣的大事上,生母絕不會欺瞞他的。 堂審結束,平河公主謝絕了曹知府的邀約,帶著愛女寧安郡主移駕回了別院。 顧辛夷春風拂面,帶著薛唯昭離開衙門。從今以后,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衙門外,還聚著不少看熱鬧的百姓,顧辛夷朗聲開口。 “諸位,今日薛府大喜,認回了真正的薛氏骨血。從今日起,薛府將擺三天流水席為我兒唯昭慶祝,還請各種鄉親父老賞臉?!?/br> “好!薛娘子豪爽!” “恭喜薛娘子,賀喜薛娘子!” “薛家真是財大氣粗,真羨慕小公子,吃了十幾年苦,以后人生就全是享福了?!?/br> “這薛氏未免太絕情了一點,十幾年的夫妻說義絕就義絕,一點余地都不留?!?/br> 大部分老百姓還是喜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故事,當得知薛氏洗清冤屈,認回親生兒子后由衷為她高興。 但也有一部分思想迂腐的人,視封建禮教為圭臬,認為顧辛夷不顧夫妻情義提出義絕,是件大逆不道的事。 但這些人也只能在一旁說些風涼話而已,絲毫影響不了衙門的判決。 顧辛夷讓仆從一路燃放起早就準備好的爆竹,又派人抬著刻了“薛宅”二字的新牌匾,一路吹吹打打的前往蘇宅。 鑼鼓喧天的場面,比大戶人家娶妻還熱鬧,驚動了大半個揚州城。 小孩子們追著鞭炮拍手叫好,口中說著各種吉祥話,討到了不少喜錢。 蘇逢春失魂落魄的跟在薛家報喜隊伍后面,直到此刻仍不愿相信,他竟然輸了官司,蘇瓊樓心不在焉的跟在他身側。 公堂之上,宋知縣并未宣判對蘇逢春的進一步處罰。一來,還需要他在十天之內辦理義絕和歸還家產事宜。二來,現行律法中對他所犯罪行,暫時沒有明文處罰規定。 換子之事若發生在公侯之家,屬于混淆宗室血脈的大罪。但在沒有爵位的平民之家,男主人調換了妻子和外室的孩子,并無合適的罪名進行處理。 宋知縣打算待蘇逢春歸還薛家資產后,判處他受杖刑四十以儆效尤。 隊伍抬著薛宅牌匾一路來到蘇宅,幾個身手伶俐的壯漢,搭上梯子取下舊牌匾,將掛著紅綢的薛宅牌匾掛了上去。 不止如此,他們還拿著斧頭,將蘇宅牌匾狠狠砸爛。 看到這一幕,顧辛夷心中十分暢快,薛唯昭也由衷替母親開心。 蘇逢春看到這一幕,氣得睚眥欲裂:“不準砸!這是蘇家,你們不能雀占鳩巢!” “昭兒,你也是蘇家血脈,怎么忍心看著蘇家落敗?!?/br> 可惜沒人搭理他,流水席已經擺上,一路跟過來的百姓,圍坐在桌上談論薛、蘇兩家的案子。 還有膽子大的,悄悄壓低了聲音討論平河公主的儀仗有多威風。 至于薛唯昭,更是連眼神都奉欠給蘇逢春一個,他以有這樣一個卑劣無恥的生父為恥。 “哈哈,恭喜薛公子認祖歸宗,母子團圓,真是可喜可賀?!?/br> “薛公子器宇軒昂,一看就是有大智慧的人,將來一定能將薛家發揚光大?!?/br> 蘇瓊樓望著被眾人簇擁在中央,春風得意的薛唯昭,默默攥緊了拳頭??傆幸惶?,他會讓這個賤種跪在他腳下磕頭求饒。 塵埃落定,從此“江南金紡錘”蘇家,將徹底銷聲匿跡。 三日流水宴后,顧辛夷讓薛唯昭帶著她新招攬的得力管事,一起接收清點蘇家歸還的資產,而她則繼續為平河公主治病。 何柔雖人在牢中,但隨時可能靠著系統金蟬脫殼,有的事也是時候告知平河公主了。 藥香沖淡了血食的腥臭氣,平河公主理好衣裳,蒼白的臉色浮現出淡淡笑意:“說來好笑,本宮小時候最怕蟲豸,如今卻能面不改色的,看著這些丑陋的蠱蟲從體內清除出去?!?/br> “公主看起來不像會怕蟲子的人?!?/br> 平河公主面上浮現追憶之色:“身為皇家血脈,也就年幼時能怕一些東西,長大后各個都要練就鐵血心腸,哪敢將短處露在人前?!?/br> 說到這里,平河公主自己笑了:“真是年紀大了,一不小心就絮叨起來?!?/br> “公主正值盛年,怎么能說年長?!?/br> “盛年么,借你吉言了。不知薛夫人以后有何打算,可是有意立女戶將薛家發揚壯大?” 不等顧辛夷回答,平河公主自顧自接到:“這世道對女子限制諸多,還好朝廷準許建立女戶,也在律書上寫明女兒可繼承家產。雖然不如兒子繼承的多,但至少比前朝好?!?/br> “公主說的極是,這也多虧了開國時鳳陽公主為天下女子爭取權益?!?/br> 顧辛夷進入任務世界后,了解過啟國歷史,最佩服的便是鳳陽公主了,堪稱古代奇女子也。 “本宮一向崇拜鳳陽公主,若她是男兒身,必然是當之無愧的太子人選??上?,可惜?!?/br> 平河公主口中為鳳陽公主抱不平,心中又何嘗不是為自己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