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四阿哥定定看了她一眼:“你似乎很喜歡種地?!?/br> 這回姜舒月沒藏著掖著:“左莊頭說我天生會種地,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我確實喜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土地永遠不會辜負勤勞肯干的人?!?/br> 見四周無人,站在田埂上仰頭看他,眼巴巴地:“所以成親之后,我還能種地嗎?” “你也說了,八字還沒一撇呢,害不害臊?”四阿哥耳根發熱,撇下她,獨自背著玉米朝灶屋走去。 姜舒月:她喜歡種地,光明正大,有什么可害臊的? 屁顛屁顛追上去,又提議:“前院的辣椒、韭菜和番茄大豐收,要不要也去摘點兒?” 不管怎么說,先在婚前把興趣培養好,婚后才有繼續種地的可能。 四阿哥將背簍扔給長命,長命張大嘴巴:主子爺下地干活了? 除了每年的二月二,眾皇子跟著皇上扶犁下地,四阿哥很少對農事上心。 長命張著嘴巴接過背簍,聽主子爺吩咐:“把玉米裝好,帶回去,將背簍騰出來,我還要用?!?/br> 跟著皇上春耕也還好,天氣不算熱。這大夏天的,四阿哥額上全是汗,還想干啥? 將玉米收好,就見主子爺跟著舒月姑娘鉆進了菜園,又是辣椒、又是番茄,就連韭菜都親自割了半畦。 長命:主子爺不是想去戶部行走嗎,怎么看著越來越往工部靠了? 朝廷六部沒有農部,農事本來歸戶部管,可戶部只管田地和賦稅都要忙不過來了,根本沒時間發展農桑。 而皇上又格外重視,便將發展農桑這一塊從戶部挪出來,在工部單獨成立農事司。 理由十分牽強。 工部興修水利,有利于發展農桑,比戶部這個管錢的衙門更適合。 皇上注重發展農桑,可要技術沒技術,要人才沒人才,戶部管了這么多年都管不好,急于甩包袱,讓工部這個臨時接手的怎么管? 可誰讓人家是戶部呢,管著朝廷的錢袋子,在六部中的地位僅次于吏部,又豈是工部敢招惹的。 工部尚書被迫接下這個爛攤子,頭發愁白了。 戶部甩完包袱,還得了便宜賣乖地給工部提要求呢,每年要籌集軍糧多少石,太倉的儲備糧需要多少石……規定得明明白白。 總量不減反增。 工部尚書心里苦,不僅愁白了頭,還脫發呢,后腦勺一大塊斑禿,無冬歷夏都得戴著帽子遮丑。 四阿哥有事沒事就往霧隱山田莊跑,從客人變成半個廚子,現在又從廚子變成了農夫。 因著霧隱山田莊的關系,四阿哥雖然還辦著皇上交代的戶部差事,可私下沒少往工部的農事司跑。 有一回,工部的人見到他,半開玩笑問:“爺不會放著戶部的美差不去,想來工部的農事司接爛攤子吧?” 據說工部尚書都知道了,天天燒香拜佛盼著四阿哥過去領銜呢。 發展農桑這破差事,費力不說,功勞全被戶部拿走了。四阿哥年齡不大,沒有多少經驗,可他畢竟是皇子,總能為工部在皇上面前分說一二。 來時兩手空空,回去滿載而歸,四阿哥騎馬都帶著笑,長命卻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 快到城門時,四阿哥才壓下唇角,恢復了一貫的冷臉,對長命說:“給立夏和小滿傳信,下次烏拉那拉家的大姑娘再去霧隱山田莊,不許她進門?!?/br> 長命應是,在心里給烏拉那拉家大姑娘點上一根蠟。 白色的。 要說這烏拉那拉家的人都是妙人兒。 二福晉削尖了腦袋往永和宮里鉆,想盡辦法討好德妃,只為得到德妃的推薦,把女兒嫁給四阿哥 若不是中途被太子攪了一下,現在估計都成了。 即便不順利,也并沒說死,看德妃曖昧的態度,興許還有門兒。 可二福晉的這個女兒,也就是烏拉那拉家的大姑娘吃飽了撐的,大老遠跑到霧隱山田莊去說四阿哥的壞話。 還被正主知道了,能落著好才怪。 回宮之后,長命又開始發愁:“爺的伙食都是大膳房做的,這么多鮮貨怎么吃???” 宮里主子們的膳食,由兩個地方在做,一個地方是御膳房,主要負責乾清宮、毓慶宮和慈仁宮的膳食,另外一個地方則是大膳房,除了以上三處,所有人的膳食都由大膳房來做,做完各處派人去取。 宮里沒有皇后,最得臉的四妃因著要照顧年幼皇子的關系,所居宮室倒是配有能做簡單膳食的小廚房,可也只有那四處宮室有,阿哥所并沒有。 現阿哥所只住了三位皇子,即大阿哥、四阿哥和剛搬來不久的三阿哥。 若是大阿哥得了鮮貨,可以送到惠妃娘娘的延禧宮去做。換成三阿哥,拿去榮妃娘娘的鐘粹宮便是,自有榮妃娘娘親自安排。 只四阿哥一人,沒處做去。 其實德妃娘娘的永和宮也有小廚房,可那個小廚房忙得很,不是在給十四阿哥燉牛乳,就是在給十四阿哥煲湯,一天到晚不得閑。 而且四阿哥與德妃娘娘的關系很一般,這半年多又因為議親的事鬧得不愉快,長命提也不敢提。 四阿哥盯著那兩筐鮮貨看了半晌,對長命說:“都拿去毓慶宮?!?/br> 東西才送到,人也到了。太子看看那兩筐鮮貨,又看四阿哥:“小丫頭倒是大方,給你摘了這么多?!?/br>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海棠書屋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 title=蒹葭是草target=_blankgt;蒹葭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