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四阿哥端起飲下,蹙眉:“這是什么茶?” 平時太子帶人過來,茶和茶具都是自備的。四阿哥一個人過來只喝白水,喝茶還是頭一回。 頭一回就給他整郁悶了,一股濃重的青草味。 茶葉是葉,不是草,她煮了什么給他喝。 難喝倒是不難喝,咸咸的,就是青草味太重了。 姜舒月抿嘴笑,又倒了一碗給他:“是千斤草和鹽煮的涼茶,夏天喝預防中暑?!边€能補充電解質。 咸咸的,涼涼的,倒是解暑,四阿哥又喝了一碗,總算把嘴里的辣味驅散了。 于是不再逞能,仍舊只吃豬蹄燉玉米。宮里只吃豬rou,豬頭、下水和豬蹄一律不在個人的分例中,幾乎吃不到。 剛開始吃的時候,四阿哥心里還有些抗拒,認為不潔,可見小丫頭啃得歡實,再加上其他菜都放了辣椒,不得不屈尊降貴也夾了一塊啃。 豬蹄rou雖不多,勝在軟爛,味道也還不錯。 “豬蹄是哪里來的?”四阿哥在宮里吃飯從來都是“食不言”,到田莊之后,見小丫頭她們總是一邊吃一邊閑聊,便也入鄉隨俗。 姜舒月斯哈斯哈吃著干鍋珊瑚菌,感覺渾身舒爽,灌下一口涼茶才道:“麥收完不休息,輪作大豆,莊子里的勞力太累了,幾家湊錢托左莊頭進城買豬蹄補身體。我也想吃,就湊了一個份子?!?/br> 四阿哥聞言注意力很快從豬蹄轉到了大豆上:“麥收完不用養地嗎?如此輪作會不會影響下一茬小麥的收成?” 問題越來越專業了,姜舒月放下筷子給他解釋:“大豆是直根,扎根比較深,只吸收深層土壤的養分,而小麥扎根相對較淺,吸收淺層土壤的養分,互不干擾。大豆的根瘤供養自身的同時,還能為土壤提供養分。大豆收獲之后,枝葉腐爛較快,還田也是一種很好的養分。除此之外,大豆和小麥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作物,病蟲害交叉很少。在兩茬冬小麥之間輪作大豆,不但能增收,還能起到養地的作用,一舉兩得?!?/br> 四阿哥聽著聽著也放下了筷子,上下打量姜舒月:“你怎么知道這么多?” 姜舒月:村里人不識字,還能騙他們是書里寫的。印四肯定認字,而且一看就是好學生,要怎么蒙混過去? 早知道不說這么多這么詳細了,姜舒月腦筋轉得飛快,cpu差點干燒了:“我額娘陪嫁的典籍里有相關記載?!边€是書里寫的,但對方看不到。 烏拉那拉家先福晉留下的陪嫁,已經由太子派人轉交給了烏拉那拉家二房暫時保管,可先福晉娘家都是讀書人,怎么會有農學典籍? 但旗人中的讀書人,與漢人不太一樣,家中沒有那么多藏書,買些農學典籍充數做嫁妝也是有的。 四阿哥并沒懷疑,還在心里給小丫頭打上了一個好學的標簽,并且將這個法子記在心里,打算持續關注,看看最后效果如何。 如果真如對方所言,倒是可以說給皇上聽聽。 畢竟大豆耐旱是共識,而據欽天監測算,今明兩年雨水都少,恐怕旱災會持續。 一旦旱災持續,糧食欠收,百姓活不下去就要鬧。 百姓鬧起來,朝廷只有兩個選擇,要么賑災,要么鎮壓。 無論哪一種都耗費頗多。 在災年,能讓百姓吃上三分飽,不至于餓死,就算有反清復明勢力的挑撥,也鬧不出多大陣仗。 話題結束,午飯繼續,四阿哥啃過豬蹄,又啃玉米。 他在暢春園吃過玉米,不管是煮著吃,磨碎了貼餅子,還是做窩頭或者熬粥,都粗糙得難以下咽。 就算是用玉米渣熬粥,吃到嘴里沒有香味也就罷了,每喝一口還得抻長脖子才能咽下。 可與豬蹄一起燉過的玉米,又香又糯,自帶的甜味和豬蹄的咸香水rujiao融,比暢春園御膳房做出來的好吃多了。 四阿哥自以為學到了玉米的新吃法,打算回宮之后自己試著做一回。 吃過午飯,四阿哥讓姜舒月帶他到后院看看。 站在地頭,眼前一片郁郁蔥蔥,心情都莫名變好了。 姜舒月讓立夏拿來小背簍,輕輕背上,轉頭對四阿哥說:“玉米可以煮著吃了,四公子要不要親自下地采摘,拿一些回去?” 想起剛剛吃過的豬蹄燉玉米,四阿哥點頭,當先走到玉米地不算熟練地掰下一根玉米,扔進姜舒月背著的小背簍。 姜舒月只覺背后一沉,就笑吟吟跟上去,自己并不動手,只看著對方掰。 才掰了幾根玉米,小背簍就換到了四阿哥背上。 倒是個知道疼人的,姜舒月對四阿哥的表現非常滿意,也對一年之后的契約婚姻有了些憧憬。 掰了二十幾根玉米,四阿哥帶著姜舒月走出玉米地,瞧見她白皙的手背上有被玉米葉子刮出的紅痕,不禁蹙眉。 “以后這種粗活,讓下人做?!闭f完對方,再看自己,堂堂皇子被人忽悠成了農夫,說出去也是夠荒唐的。 姜舒月笑著糾正他:“讓別人摘,哪有自己采摘好玩?!?/br> 后世非常流行采摘,不僅要自己驅車去果園或蔬菜大棚,采摘之后的菜果還要自己花錢買回去。 售價比超市都高。 主要圖個新鮮,還有采摘的樂趣。 至于手背上的刮痕,姜舒月壓根兒沒注意到。穿越前她經?;钴S在各種農學基地,凡事喜歡親力親為,更嚴重的傷都受過,這點剮蹭又算什么。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海棠書屋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 title=蒹葭是草target=_blankgt;蒹葭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