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他們家雖然沒有她說的那樣慘,全賴當家的肯付苦,不惜力地伺候莊稼,還有兒子左寶樹會做木匠活,但村里很多只靠種地過活的人家,就如她所說,絕不會好過到哪里去。 只盼著龍王爺在夏天多打幾個噴嚏,不然村里有些人家恐怕連今年冬天都熬不過去。 聽見自家婆娘還敢哭,左莊頭急得攥拳捶她,口中罵道:“混賬娘兒們,誰讓你給侍衛老爺還嘴了,還不快跪下給侍衛老爺賠罪!” 然而想象中的危機沒有到來,侍衛老爺并不看他們,只朝收割到一半的麥地看了一眼,淡聲對東家說:“走吧?!?/br> 大約是糧食減產的緣故,霧隱山靠近田莊這一邊的蘑菇啊木耳啊,全被洗劫一空,只能看見一些被采摘過的痕跡。 “能吃的野菜都被拔光了,看來村民們已經做好了今冬、明春挨餓的準備?!苯嬖略谝唤乜輼錁断抡伊艘桓C被村民們遺漏的蘑菇,只是拍了拍蘑菇們的頭,并沒摘下。 “你不摘它們,為什么還要拍它們的頭?”上個月簽契約的時候,聽小丫頭口出狂言,動不動就畝產千斤,四阿哥還以為她在吹牛,跟著一路走來,才發現她也許真有這個本事。 而且她總有一些很古怪的想法,比如蔬菜間作、糧食套種,還有剛剛傳授給左寶樹的深施肥,很多術語他聽都沒聽說過。 “蘑菇是靠孢子繁殖,拍兩下頭,可以幫助孢子傳播?!痹缰佬”訒r期糧食減產是基cao,可當真正要面對的時候,姜舒月還是心情沉重。 “孢子是什么?”四阿哥實在好奇。 不過更讓他好奇的是,她怎么什么都知道。 姜舒月站起身,背著空蕩蕩的小背簍往外走,還不忘給他答疑解惑:“孢子是蘑菇的種子,你可以這么理解。把蘑菇摘走的時候,打兩下蘑菇頭,等同于替蘑菇傳播了種子,等下回再來也許還能采到蘑菇的后代?!?/br> 四阿哥跟在她身后,若有所思。采蘑菇的小姑娘都知道采完蘑菇,要給蘑菇留下后代,等到下次來還能采到,朝廷怎么就不知道竭澤而漁的道理呢? 很多人都以為前明亡于大清,可若沒有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大清的鐵騎再厲害,也不可能如此輕易地踏進山海關。 在四阿哥看來,前明并非亡于大清,而是亡于瘋狂的土地兼并。 真正有地有錢的貴族豪紳,不用交稅不用服役,而像霧隱山田莊里這些無地的貧苦佃農卻要交丁稅和火耗。 國庫收入因此大打折扣,同時將貧苦百姓逼上絕路,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時候,就是王朝喪鐘敲響的那一天。 前明的矛盾,在大清同樣存在。 他都能看到的矛盾,皇上不可能看不到,但皇上只是口頭約束,私下敲打那些出頭鳥,從沒想過用重典。 他問過太子為什么,太子非常認真地告訴他:“因為大清的根基不是百姓,而是八旗?!?/br> 皇上天天把《貞觀政要》拿在手邊把玩,想要比肩唐太宗,成為一代圣主明君。獨獨忘了,《貞觀政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如果太子也這樣認為,大清或許很快便能追上前明的腳步。 “你最近好像瘦了一些,回去燉個雞湯喝吧?!苯嬖虏恢烙∷氖钦l,也不知道這一趟民生之旅,讓印四想到了這么多。她只想在婚前給他交個底,順便顯示一下實力,為下一步的談判做準備。 他垂眼看她,只能看見一個毛絨絨的發頂,忍不住抬手揉了揉:“不是想吃蘑菇和木耳嗎?” 姜舒月偏頭,躲開對方的魔爪:“山里的蘑菇和木耳都被采光了?!?/br> 左家有晾曬蘑菇干和木耳干的習慣,夏天采摘,曬干了冬天吃,也是一道好菜。 想來村里其他人家也會。 說話間已經走到小院門口,四阿哥看了一眼萎靡不振的小姑娘,吩咐長命備馬。 第43章 想吃 “公子,快吃飯了,要去哪兒???”長命邊準備邊問。 他吃慣了宮里糟糕的侍衛飯,很珍惜在小院里吃的每一餐飯食。 舒月姑娘大方,給東屋端什么菜,都有底下人一份。 量不算很大,勝在一模一樣。 別說在宮里,便是在普通的大戶人家都不可能。 有資格吃到主子剩下的飯菜,那都算是體面的奴才了。 宮里下人伙食最好的地方,非毓慶宮莫屬。倒不是太子有多體恤下人,而是太子的膳食豐盛,有時候竟然比皇上吃的花樣還多。 相比毓慶宮的奢靡,阿哥所就要簡單許多。 大阿哥搬進阿哥所,先是有惠妃娘娘的照顧。成親之后,又添了一個福晉和幾個侍妾,小日子過得美滋滋。 三阿哥端午之后也搬進了阿哥所,榮妃娘娘總派人去送吃食。雖然三阿哥還沒有成親,日子也過得相當滋潤。 同樣是有親額娘的阿哥,四阿哥在佟佳皇后薨逝之后就搬進了阿哥所,也不見德妃娘娘上過心。 別問,問就是忙不過來。 德妃娘娘養著十三和十四兩個小阿哥,可惠妃娘娘和榮妃娘娘也沒閑著,人家怎么就有時間管兒子。 再加上四阿哥平時不重口腹之欲,基本上大膳房做什么就吃什么。主子都吃不好,奴才們的飯食可想而知。 只有在霧隱山這個小院,長命才能吃上一頓好的。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海棠書屋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 title=蒹葭是草target=_blankgt;蒹葭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