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這不是朱砂?”她震驚轉身,掃過胤禛,又看向允禵,目光緊緊盯著他。 “這是你……你們的血?” 不管震驚與否,殿內的驚呼和夸贊的話不絕于耳,將千秋節的氣氛烘托到了極致。 允禵躬身,姿勢與以前也不一樣,多了一抹硬朗,也帶著幾分晦澀。 “額娘,皇兄說的話,兒臣都聽到了,深以為然?!?/br> 他抬起頭,深深看著從小就疼他的額娘,燦爛笑開,露出了唇上的細微傷口。 “兒等身體發膚皆來自額娘,懇請額娘收下皇兄與兒臣的賀禮?!?/br> 他再次跪地,仰望太后,隱含哀求:“兒臣不孝,不能侍奉額娘左右,但為大清,為皇兄,為額娘,兒萬死莫辭,絕不后悔!” 太后的身子微微顫抖,沉默了好一會兒,她才深吸了口氣,上前扶起允禵。 “好,你們兄弟齊心,你好好為你皇兄辦差,本宮——等你們回來!” 說罷,她松開允禵,掩下自己快咬碎的牙關,轉身往殿外走去。 “時辰不早了,該去給太皇太后請安,奉老祖宗去正大光明殿了?!?/br> * 六月十八日,太后在正大光明殿,展示了皇上和十四貝勒的賀禮。 她跪請太上皇旨意,欲去五臺山為大清將士和兒子祈福,太上皇準了。 六月二十,太皇太后懿旨嘉獎,親自為太后擇了吉日,十日后出發五臺山,令溫憲公主夫婦護送陪同。 在此之前的兩天,是欽天監選出的吉利日子。 六月二十八,撫遠大將軍允禵奉皇上掛帥,御駕親征,于午門直出,百官和后宮妃嬪等人相送。 太后站在城門樓上,對身后妃嬪對耿舒寧跟隨出征一事的酸話和編排充耳不聞。 她面無表情吹著風,冷眼瞧胤禛在大軍前頒布親征詔令,以振奮士氣。 耿舒寧身著束身宮袍,兩把頭戴麒麟點翠長簪,就站在圣駕明黃華蓋下靜立。 太后眼神難掩冷厲,她那好兒子和這賤人的大禮,她收下了,早晚她會親自還回去! 耿舒寧一點也不在意相隔甚遠的冷睨目光,恨她的人多了。 她在意的是,出宮之前,胤禛竟問了一個讓她始料未及的問題。 他問:“寧兒,你夢中所見,朕此次出征能打勝仗嗎?” 這叫見過四大爺被釘在恥辱柱上的她,該怎么答呢? 第118章 耿舒寧先前忙于掌管宮務和選秀之事,因著分寸,從沒主動打聽過邊疆的形勢和與之相關的朝政。 及至經張家口一路北行,途經北巡之路,去烏蘭布通的路上,耿舒寧才知道,選秀還沒開始,準噶爾就已經開始了數場小規模的擾邊之戰。 在御駕車馬上,耿舒寧隱約聽到追擊噶禮而來的董鄂增壽稟報,噶禮帶領的三千將士,已在準噶爾東路軍首領策零的幫助下,與策妄阿拉布坦在和田匯合,開始了兇猛的攻擊。 胤禛顧不得生怒,立刻召允禵和兵部尚書張廷玉和京郊大營將軍富察馬武,一起在御駕上議事。 耿舒寧在屏風后隔出的臥寢內,安靜喝茶,心里有些糾結。 事到如今,她和胤禛的感情,忽略后宮的些微動靜和太后等人的針對,跟后世的兩口子沒什么區別。 小打小鬧是有,大都算情趣,他們的感情已經超越了耿舒寧上輩子談過的任何一場戀愛。 所以她糾結,有些事情該不該跟胤禛說。 說了,她可能會被當作妖怪,即便胤禛對她有感情,也不會放任對自己的一生了如指掌的人,如猴兒一樣俯瞰他至今。 不說,以胤禛心思縝密卻格外多疑多思的性子,跟康熙完全不同,兩敗兩小勝,甚至還要兒子為他雪恥的那段歷史,太叫人下氣了。 中間反復耽擱好幾年,四大爺也累得自己猝死御書房,為后世留下了不少隱患,死了太多的人,她無法眼睜睜看著。 她習慣了相信自己,卻始終無法完全信任旁人。 貝齒折磨著櫻唇好一會兒,待得聽到胤禛令人傳旨的時候,耿舒寧深吸了口氣,終于下定了決心。 就讓她再造作一回吧,這是她對藍盆友的最后一次試探,如果他不讓自己失望,她就交付信任。 如果……結果不盡如人意,耿舒寧目光轉向窗外,看著越來越荒涼的景色,那以后就只能跟上輩子一樣,靠她自己了。 * 胤禛在見過增壽后,迅速下旨,令大軍兵分兩路。 一路以允禵帶領,增壽輔佐,帶軍直奔西北,停留寧夏,與年羹堯一起攻打西藏那邊的蒙軍和噶禮。 一路則由胤禛親自帶領,一路往北,直奔準噶爾老巢,從背后打策零一個措手不及。 大軍駐扎休息半日,進行分兵,而后就要疾行軍,一路不停與青海的綠林軍和北蒙軍匯合。 允禵自御駕上大跨步下來,吩咐自己的副將去召集西行的將士。 他在跳下圣駕后,目光掃過在外面守門的趙松和小成子,腳步罕見地遲疑了片刻,始終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人,蹙眉停了幾息才離開。 只是他繞到后方自己的帳篷前,還沒來得及讓副將請帶隊的首領過來議事,手心里就被塞了個小巧的荷包。 低著頭瘦瘦小小看不清面容的太監,甩袖子打了個千兒,壓低了嗓音。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海棠書屋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 title=target=_blank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