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唐華彩 第1081節
書迷正在閱讀:古代小夫婦在八零、穿越后紅娘系統逼我營業、滿級炮灰修真穿回來了、獨悅你[帶球跑]、沙雕美人揣崽連夜跑路、直男綁定cp系統后、我用嬌妻系統稱霸星際、敢向皇帝騙個娃、穿成渣攻后我沉迷寵夫、甜美人
末了,見李泌不為所動,李俶終于是沒忍住說了幾句氣話。 “滿嘴都是蒼生社稷、仁義道德,歸根結底,無非是因他掌著權、能拜你為相!昔日恩義你全然不顧,一心撲在你的仕途上,這便是你所謂修道之人的德行嗎?!” “誤會了?!?/br> “我沒誤會!”李俶倏然起身,“成王敗寇,我既輸了,我認。但你既當了背主之叛徒,休再以那套假惺惺的話來指指點點,大可不必!” 李泌無言,只是默默看著火上在煮的那鍋梨水。 這梨水,其實是他與李亨、李俶、李倓之間的情誼。那還是在靈武之時他們最艱難的一段時光,朔北風大干燥,當時他們物資極缺,吃食不多,更沒有調料與茶葉,議了軍務之后,哪怕只剩下一顆梨,他們也是煮成梨水分了吃。 “我是叛逆,你是宰相?!崩顐m道:“我信佛,你信道,我這里廟小,怕是容不下宰相,請吧?!?/br> 說罷,他抬腳一踹,把火上煮著的鍋踹翻,梨水潑灑,那煮得軟熟的梨也摔在地上摔得稀爛。 分梨,分梨,最后還是要分離了。 李泌微微嘆息,起身,離開了廳堂。 李俶站在那,目光瞥著他的身影,私心里其實是希望李泌能回過頭來,與他表個決心。 哪怕只說一句“我并非真心支持薛逆,不過是虛以委蛇”也好。 可李泌竟是一步步走了出去,沒有回頭,李俶頓時愈發失落。 他感覺到了,人心正在一點點地倒向薛白。 薛白根本就不需要殺他,薛白最大的武器就是時間。 這種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失去一切的感受讓李俶痛苦異常。 可他卻還在心里告訴自己道:“不急,薛逆會犯錯的,他已經開始犯錯了?!?/br> *** “你說,百姓能感受到朝廷這么做是為他們好嗎?今秋西北必有大戰,朝廷要打仗急缺軍費,卻沒有把稅賦加在他們頭上,為什么他們還罵罵咧咧?” “沒地方燒香了啊?!?/br> 時間已是盛夏,杜五郎與顏泉明騎馬走在長安西郊的官道上,一邊并轡而行,一邊隨口聊著。 他們是代薛白巡視關中抄沒寺產的情況歸來,離長安還有數十里,天卻快要黑了。 今夜他們就打算宿在前方一個由寺廟改成的驛館里。 從官道往南邊的山林里望去,漸漸地,能看到一個建筑顯出了它的屋檐。 “就在那吧真大啊?!倍盼謇商忠恢?,道:“就是不在官道上,哦,有小路能過去?!?/br> 他看到了官道邊另外造出來的小路,倒也方便。 “這寺廟原本叫崇光寺,建于隋開皇年間,武周時修繕過?!鳖伻鞯?,“它離官道不算遠,遂只作簡單改建,便當成驛館了?!?/br> 不同于顏季明被派往河東,顏泉明這兩年一直在長安、洛陽一帶,作為顏家頗為出色的一個子弟,他雖盡量不招搖,以免樹大招風,但也算是薛白的心腹,低調地做了不少事。 “你記憶真好,這些都記得?!倍盼謇筛锌艘宦?,隨著顏泉明走了一段,忽然想起來,道:“對了,張垍出家后,有段時間就住在這崇光寺里吧?” “是啊?!?/br> “那他如今呢?” “移居到別的寺廟修行了吧?!鳖伻鞯?。 “咦?”杜五郎問道:“他的佛法很高深嗎?如今每個寺廟里能留下來的僧侶可不多?!?/br> 顏泉明不想回答這些死纏爛打的問題,道:“也許是不想回到寧親公主身邊,努力修行了吧?!?/br> “顏大哥說話還真風趣?!倍盼謇傻?,“說來,張垍還說殿下的身份不是……” “到了?!?/br> 說話間,兩人已到了那由寺廟改建的驛館,能看到馬廄里栓著不少的驢、馬、駱駝,入內,能看到大院里堆著成箱的貨物,留了幾個人在看守,顯然是大商旅。 杜五郎四下一看,先去訂廂房。 以前驛館多是給官吏們住的,分上中下三種廂房,按品級來分配。如今抄沒了寺產之后,驛館的數量增加,商人百姓住驛的條件也就放寬了許多。 杜五郎與顏泉明是微服私訪來的,也不用亮出印信,很快就訂到了廂房。還買了一封報紙,竟是當年的,說是長安城發了報紙之后,便有人連同城內要帶的信件、物資一起送過來,時效頗高。 這段時日杜五郎不在長安,遂買了好幾份報紙,又要了幾個烤得熱乎乎的胡餅。 顏泉明則正在與一個商賈交談,問河西走廊的商路既然斷絕了,為何他們還在走商。 “郎君不妨猜猜小人準備去哪里?!?/br> 顏泉明道:“我看你們的貨物都是關中的特產,而不是西域的珍寶。必然是從長安出發,只是為何不多帶絲綢,反而運送更笨重的瓷器?” “郎君好眼力,小人們已在長安旅居了兩年半了,河西通道不通,不敢輕易行商,這次確實是從長安出來??蓞s不是返回西域。大唐雖與吐蕃在和談,可看這樣子,今年隴右一帶只怕不安定嘍?!?/br> 竟是連一個商旅都知道西北會有戰事,可見民間也有奇人。當然,事關他們的生計,他們不得不仔細打聽。 他們竟不是要返回西域,顏泉明遂皺眉思索他們要去何處。 “我知道你們去哪?!倍盼謇珊鋈坏?。 “哦?這位小郎君請講?!?/br> 顏泉明也有些訝異,自己都不知道,一向不太聰明的杜五郎竟是先知道了。 “你們去蜀郡,把這些貨物賣了,買了茶葉、蜀錦、竹紙、絲綢,再回到長安,賣些貨,添些貨,出發往安西,對嗎?” “哈哈,小郎君真是聰明?!?/br> “那是,我一向是以聰明著稱的?!?/br> 顏泉明一眼就看穿了杜五郎的把戲,遂從他手里接過那幾份報紙看了起來。 果然,許多事就載在近日的報紙里。 朝廷如今不讓各邦來的使者、商旅滯留在長安無所事事,遣返了一部分,編戶了一部分,又在報紙上鼓勵商旅采購茶葉,販往西域。 報上還說,大唐如今正在與吐蕃和談,明年開春之前便會有結果,到時與安西四鎮之間的道路便會打開。 現在泡茶已經漸漸開始風靡,若局勢真如報紙上所言,自然會是好買賣,滯留長安的商旅們終于也開始動了起來。 顏泉明卻很清楚,所謂的和談只是與吐蕃贊普赤松德贊之間的談判,達扎魯恭卻不會輕言罷兵。到時商旅們采購了茶葉,河西走廊若還未打通,看似朝廷失信,可胡商們迫切想要聯通西域的愿望,卻也可能促成大唐的勝利。 正在此時西邊有快馬狂奔而來,揚起塵煙滾滾。 那馬上的騎士人未至,而聲先到。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一瞬間,驛館內已有另一名騎士牽馬而出,去接這封西邊來的急報…… 第565章 內斗 皇城,御史臺。 莊嚴的官署大門前來來往往的都是衣冠楚楚的官員,這日,卻有一個衣衫襤褸的婦人踉踉蹌蹌地走來,到了御史臺前,跪倒在地,以頭磕地。 她沒有說一句話,但那佝僂而卑微的姿態輕易就讓人知道她是來喊冤的。 事情很快傳到了御史中丞崔祐甫的耳里。 “何事?” “來喊冤的是鄠縣捉不良帥封小勾的妻子辛氏,前來狀告鄠縣縣令鄭直齋冤殺了她的丈夫?!?/br> 崔祐甫稍稍沉思,很快就想起來自己聽說過鄭直齋的名字,于是起身,走到多寶擱前掃視著那擺放整齊的一封封卷宗,不多時就從中取出了一卷。 這案子此前他就看到過了,鄠縣的捉不良帥封小勾仗勢欺人,曾經趁著戰亂殘殺了那戶人全家五口,此事當時就在鄠縣傳得沸沸揚揚,證據確鑿。鄭直齋上任后,查訪清楚,遂命人拿下封小勾治罪,不料封小勾仗著武藝,公然拒捕,前去捉拿的衙役一死二傷,鄭直齋遂命人射殺了封小勾。 卷宗打開,十余份口供、證物清單,以及鄠縣、京兆府、大理寺、刑部的批文,一應文書齊整,這案子原本已結案了,沒想到橫生事端。 崔祐甫被重用之后,上書朝廷五項革除積弊之法,其中就有一項是審理天下冤案,肅清戰亂期間地方留下的積案、重整綱紀,而鄭直齋所為,正是奉行此例。 “中丞,那婦人還跪在御史臺外,是否見她?” “你去見她?!贝薜v甫把卷宗遞給下屬,道:“曉之以理,讓她不要再胡鬧了?!?/br> “喏?!?/br> 崔祐甫于是繼續處置各種繁冗的公務。 他聰明、剛直,而且勤奮,上任以來極好地履行了御史中丞的職責,掌邦國刑憲、典章之政令。整肅司法、彈劾亂紀之事,監督百官。 不得不說,薛白監國之后,國事能迅速安穩下來,他占了不小的一份功勞。 這陣子,朝廷一直在抄收寺產,因此也引起了一些動蕩,有人在私下竄聯,包括崔祐甫族中的一些長輩也來找過他,委婉地勸了他幾句話。意思是,太子才監國就對佛門下手奪田,看起來行事很不安穩,不如請太上皇出來主持大局。 面對長輩們,崔祐甫不卑不亢,頗有耐心地勸說了他們。 “社稷多難之秋,國用不足,有人勸殿下改革稅制,以田畝多寡征收,殿下思慮再三,恐動搖根基。依諸位叔伯之意,太上皇秉政則不缺田地人口不成?殿下如旭日初升,你們怎敢棄殿下?而使太上皇不能安享晚年?” 其實他們都知道,換成太上皇掌權,加稅自然就是加在天下百姓頭上,到時不僅不用擔驚受怕,還能借機繼續兼并田地。 可世家大族中也不乏崔祐甫這樣有長遠眼光的人,吃了安史之亂的教訓,知道若是家國社稷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了,得做些改變。 崔祐甫提出了五項革弊之法,薛白支持他?,F在薛白在沒有傷世家根本的情況下要對付佛門,他投桃抱李,也表態支持。 在這件事上,他說服了一些人,沒有參與到詭譎的陰謀當中去。 他只管處置公務,肅清這大唐社稷。 傍晚,崔祐甫終于從案牘中抬起頭來,起身,離開御史臺。 出了官署大門時,他看到一個衣裳襤褸的婦人跪在那,這婦人頭磕在地上也不知看到他沒有,既不喊冤,也不說話,頗可憐的樣子。 崔祐甫想到被她丈夫殘害的百姓更為可憐,徑直走了。 他回到府邸時,一滴豆大的雨水打在他鼻子上,他抬頭一看,不一會兒,傾盆大雨落了下來。 次日,崔祐甫抵達御史臺,竟見那婦人還跪在那里,濕了又干的破爛衣裳、被沖刷的泥土痕跡,讓她看起來像是要發霉了一般。 他搖了搖頭,自到了官廨。過了一會之后,腦海中這案子揮之不去,終于讓人把辛氏召了進來。 “民女辛娣,來為我男人鄠縣捉不良帥封小勾喊冤,鄠縣縣令鄭直齋因私怨冤殺我丈夫?!?/br> 這句話她不知說過多少遍了,說得滾瓜爛熟,可她實際上是個不曾讀書識字,拙于說話的女人。 崔祐甫道:“天寶十三載元月初二,鄠縣城南,封小勾闖入葛三家中,霸占葛三之女,事后殘殺其一家五口,并揚言‘若賊兵至城下,以他們充軍糧也使得,我何罪?’此事有人證十三,證物七,且鄠縣人皆言封小勾脾氣暴躁,動輒打罵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