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書迷正在閱讀:清冷魔尊戀上我、大師姐柔弱不能自理、花火繁星的夜、天后A在娃綜偶遇親閨女、我竟是偏執反派的白月光、死神喜歡搓麻將、滅世神女帶崽上門要我負責、阿福呀(1v1 h)、老流氓、穿越之病嬌女配要回家
虞歸晚還要帶人巡視村子周邊,看有無漏網之魚,不得空回家,就先讓人回去報信。 “那起不成氣候的畜生,哪里配虞姑娘出手,我們輕松就拿下了,得了不少傷馬,已經在那院里宰了,這是最嫩的一塊,虞姑娘交代我送來,說是明早包餃子用,還讓我告訴姑娘她巡視完就回家,讓姑娘別擔心?!眮韴笮诺膵D人嗓門洪亮的說完,再把手中提著的馬rou交給一旁的婆子。 幼兒松開攥緊的手,將刺了血痕的掌心收起來,焦灼的心才微微松了松。 外面的風雪緊,她親自包好一件厚實的狐貍毛斗篷交給婦人,叮囑道:“她出門急,沒帶披風,眼看這雪下的愈發大,你帶了這個給她?!?/br> 婦人接過,“哎!” 盜匪已被擒獲,廖姑也不必再守在家里,她跟幼兒說了聲就竄天猴似的跑出去,牽過自己的棗紅馬直奔村口,瞅著還沒有完全咽氣的匪首狠狠抽上幾鞭,再招呼上小伙伴一起去找虞歸晚。 “師傅!” 大老遠就聽到小徒弟聲情并茂的呼喊,虞歸晚勒緊韁繩,巡視的隊伍停在避風的墻后。 漏網之魚沒看到,倒是發現一窩下山覓食的野豬,大豬帶小豬足有十幾頭。 南柏舍附近的山頭都讓村民獵的差不多了,警惕性高的野獸也棄領地跑到了別的地方,這窩野豬應該是從別的地方稀里糊涂撞過來的,之前她就聽村民提及,跟東遼相連的群山野獸多,也會竄到這邊來。 入冬前從南柏舍運出去的木材也有很大部分來自東遼那面的深山,又沒軍隊駐守,東遼的邊民也不進山,哪里知道南柏舍的村民膽子那么大,居然敢跑過去砍樹,把半個山頭都砍光了。 對此,虞歸晚毫無負擔,東遼人都能扮作盜匪搶劫南柏舍,就不允許她的手過去討點便宜?發現了又怎樣,打就打,她人少沒關系,扔幾十個火/藥筒過去也能把東遼人炸飛上天。 她可以不主動欺人,但別人也休想騎在她頭上。 攏緊身上的斗篷,她攤開掌心接住下落的雪花,深吸一口冷透心脾的空氣,從中能辨別到血腥氣。 她握住雪花融在掌心,回身,“不是讓你守家,誰讓你出來的?” 廖姑縮縮脖子,“我擔心師傅?!?/br> 虞歸晚冷下臉,“胡鬧,這個時候要是有人趁機摸到家里去,會有什么后果,你可想過?” 廖姑一愣,意識到是自己犯了蠢,忙低下頭不敢說話。 虞歸晚也知道小徒弟是因為知道盜匪都被抓住了,家里也一切安全才出來。但是,廖姑也犯了擅離職守的錯,如果真有漏網之魚,后果將不堪設想。 “伸手?!?/br> 廖姑乖乖將手伸過去,啪一聲,結結實實挨了師傅一掌,從掌心到上臂全麻了,她暗暗呲牙,師傅的手勁兒可真大。 她縮回手,忍著麻痛,也不敢往衣服上蹭,怕師傅看了會更生氣。 “記住這個教訓,下不為例?!庇輾w晚冷聲道。 “知道了,師傅,徒兒下次絕不會再犯?!?/br> “嗯。走吧,回家?!?/br> 虞歸晚翻身上馬,回頭看小徒弟捂著手要踩馬鐙,可能是出來的急,只穿了棉襖,沒有披風,圓滾滾的小身板險些被風雪刮倒,臉也凍得通紅。 到底是心軟,她策馬過去,彎腰一把將小徒弟撈到身前,用斗篷罩住,帶著厚繭的手掌搓了搓小徒弟被打過的手。 廖姑趴在她懷里感受著包裹住自己的溫暖,很沒出息的吸了吸鼻子。 虞歸晚難得嘆了聲氣,自己真是越來越容易心軟了。 全村上下跟著折騰一夜,誰都沒睡,有不放心的還點著火把將自家的院子里里外外查看個遍,就怕藏著人。 待天亮,有四人騎馬趕往縣城,將昨夜之事上報官府。 村口空地的盜匪渾身凍僵硬,已經沒氣了,但村民沒有將他們放下來,而是移到更遠點的路口,當成路標,警示那些敢打南柏舍主意的人,睜大眼睛看清楚,這就是下場。 . 縱使知道虞歸晚沒有受傷,幼兒也沒完全放下心,總是要親眼見到人才行。 一進屋就被她拽過去上下摸索,虞歸晚有些無奈,索性解開斗篷讓她摸個夠。 “我就只射了一箭,沒動手,來報信的人沒跟你說?” 幼兒顧不得她身上的涼意,執意扎進她懷里,手臂緊緊摟住她的腰,“說了,可我還是不放心。只要你離了我的眼,我的心就跟放在油鍋上煎似的?!?/br> 虞歸晚也不好說什么,她習慣了刀口舔血的生活,在危機四伏的世界生存,幼兒卻不同,這人曾經是千金大小姐,打打殺殺的血腥離她太遙遠,目前為止見過經歷過最殘忍的應該就是親人獲罪、流放途中遭遇劫匪、盜匪進村了,還沒有見過尸山血海是什么樣,灰沉壓抑的天空,沒有生機的環境,每天數以萬計的死亡,那是她來時的世界。 她拍了拍幼兒的背,“我不會讓自己受傷的,我很惜命?!?/br> 幼兒垂頭拭掉眼角的淚,強笑道:“那最好?!?/br> “放開吧,我身上涼?!?/br> 幼兒將她退到炭爐邊,又拿過自己的手爐給她捂上,“你坐著,我去廚房看看餃子包好沒有?!?/br> 廚房里,余姐正在揉面做餃子皮。 兩個婆子在一旁剁rou餡兒,那么大一塊馬rou,一頓餃子也包不完,剩下的一半凍起來,一半做鹵的,待吃時切成厚片就是很好的下酒菜,配庫房里的高粱酒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