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的榮華富貴 第64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守護甜心同人] 轉生吐槽役就要擼幾斗貓貓、[綜漫] 化身小說家
萬商說:“但現在存在一個問題。宋書生當居首功,偏他的身份有些難弄?!?/br> 萬商和詹權之間不僅是名義上的母子,更是政治同盟。他們之間必須要彼此信任。所以萬商很多事不會瞞著詹權:“宋書生疑似世家外室子。但他不想認祖歸宗?!?/br> “那他現在的戶籍是假的?”詹權立馬認識到了問題所在,“他沒法去考科舉?” “縱使我們幫他重新辦理戶籍,也依然會有漏洞。但如果是皇上出手,定能萬無一失了?!比f商說。但這也意味著宋書生一個大把柄落皇上手里,不知道他能不能接受。他要是能接受,萬商立刻給皇后寫信;要是接受不了,萬商也不敢替他拿主意。 “他的顧慮是什么?”詹權問。他同樣覺得宋書生是個絕頂聰明的人,與其試圖拿捏這樣的人,不如直接送他一場東風、結下善緣。 “應當是把他養大的舅舅舅母吧。我瞧他,該是盼著舅舅舅母平安無憂?!?/br> “皇上還不至于會捏著他舅舅舅母來要挾他!”這么下作的事,皇上做不出來。而且只要宋書生不背叛皇上,皇上也沒必要要挾他。強勢的皇帝并不擔心他一人犯上。 萬商道:“那我隨后立刻請他過府協商?!?/br> 既然困勁嚇沒了,詹權順勢說起了自己這次的差事。 這兩天之所以加班,是因為他們巡捕營設在城外的探子發現某村里有人借佛道之事行騙,于是第一時間報了上來。一般來說,這種行騙主要出現在窮鄉僻壤,京城附近不太會有。一開始聽說有人聚眾借佛道之事行騙,整個巡捕營都激動了,以為背后肯定牽扯了什么復國的勢力之類的,都覺得這次肯定立大功,興匆匆跑去抓人…… “我們審了又審,發現就一普通老漢號稱自己已經成仙,可以不用吃東西,大家見他果然好多天沒吃東西,就開始拜他……然后這這事傳出去后,見老漢還是沒吃東西,拜他的人越來越多?!闭矙嗫扌Σ坏玫卣f,“但其實這個老漢白天確實不吃東西,夜里他養的那條老狗會從洞里鉆進鉆出,把吃的送到他面前,一天至少一個饅頭?!?/br> 還以為是天降功勞,結果定睛一看,啥也不是。 萬商聽懂了。 好比說警察叔叔在網上發現一個販賣毒品的商家,以為抓到大魚,三等功妥妥的了,結果摸過去后發現那人并不制毒,只是拿真面粉當白粉賣,去哄騙癮君子。 萬商頓時理解了詹權的失望。 但話又說回來,村子里的普通百姓也太容易被騙了吧? 不見老漢吃飯,他就成仙了?然后就集體拜他? 竟然一點都沒懷疑過? 可見加強基礎教育真的迫在眉睫??!雖說封建帝王好似都喜歡使些愚民政策,但是萬商曾看到過一種說法,其實《三字經》、《弟子規》都是為了普及基礎教育弄出來的??梢娀实蹅円灿X得百姓高低得認識些字,再學點道理,這樣才不容易被騙。 自古以來,迷信都害人不淺。 等等,迷信? 萬商心里忽然一動,問:“你們暗中調查的近親成婚以至絕嗣的案例,現在有多少了?”想自下而上地發動輿論說近親結婚不好,還有什么比“迷信”更好用的方法? 只要用對地方,“迷信”這個工具也可以很趁手的??! 第85章 詹權認真回答說:“外地的案例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匯總, 到目前為止一共收集到一百三十七個因近親成婚而幾乎絕嗣或已經絕嗣的案例?!钡蔷秃椭罢{查出的那些案例一樣,這些家庭對于自家生幾個孩子就死幾個孩子的現象也是各有各的說法。 他們及他們周圍的人都沒往近親成婚那方向想。 可對于詹權這種親身參與其中的調查人員來說,他們幾乎已經能肯定近親成婚的惡果了。哪怕民間不信, 但他們這些負責在暗中調查的, 是萬萬不敢近親成婚了。 詹權又說:“外地的案例都是一波波送來的。等到八月中,大約能有三百多個案例。用這些案例去說服朝中的大人, 應當能夠說服他們了,只要世家不鬧幺蛾子?!?/br> 如果世家鬧了幺蛾子,那……瞧著吧, 肯定有大把大把的人選擇睜眼說瞎話。 萬商道:“我之前和你提過,想要把近親成婚不好的結論在民間擴散出去,并且叫民眾們發自內心地相信這一點, 我們絕對不能像其他政策那樣走自上而下的路子, 因為這條路子明擺著會被世家堵死。我們只能走自下而上的路子?!?/br> 其實關于近親結婚這個,萬商從來都沒指望靠這個就把全體世家徹底干掉。 說白了, 想要徹底消除世家的影響力, 那么“不歷州縣不擬臺省”比“近親結婚有害”有用多了, 且朝中已經施行,萬商只要平安順遂地活下去,遲早能見到世家倒霉的那天;想要壞掉世家的口碑, 那么宋書生找到的這個書信也比近親結婚有用多了。 雖說德妃和司馬度也是血緣太近以至生下了嚴重畸形的孩子, 但這個不能論證表親成婚不好。因為德妃和司馬度是同姓兄妹,他們偷情在當下的認知里就是□□。 “亂人倫,逆天道, 當誅?!边@是寫在書本里的話。 解密前朝史官留下的書信之后, 人們只能以此去批判世家內里藏污,批判他們道德敗壞, 不配成為“禮”的代言人,更不配成為“禮”的制定者,和近親生子并無關系。 萬商之所以一直關心近親成婚的調查進度,是因為她想要盡量減少世間近親成婚的例子。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各個家庭里的不必要的悲劇,甚至減少部分女性在生育一事上的犧牲。所以萬商無比希望“近親成婚有害”在民間成為人盡皆知的一件事。 在這個過程中,要是能順便打擊到世家,那自然更好了。 聽萬商這么說,詹權眼睛發亮地盯著她:“母親您可是想到什么好法子了?” “我也不過是靈機一動。主要還是你這幾天處理的案子給了我靈感?!比f商道。 詹權附耳過來,萬商壓低聲音在他耳邊如此這般一說。 詹權迷茫,詹權沉思,詹權震驚,詹權眼中的佩服都能具現化地溢出來了。 他贊嘆道:“我覺得可以一試!如此一來,不僅叫近親成婚的惡果深入人心,還能趁此打擊民間那些層出不窮假借神佛之事坑害百姓的騙子,簡直是一舉數得??!” 關鍵是整個過程很難引起世家那邊的警惕,因為一般人真想不出這樣的套路! 等世家意識到朝廷這么做的真正的目的時,一切都已經遲了。 萬商忙道:“還需從長計議?!?/br> “是是是,需從長計議?!闭矙嗾J真地點頭。他心說,太夫人想出了如此絕妙的辦法,若他們最后施行時出了岔子,浪費了太夫人的點子,那他們簡直要以死謝罪了。 當下還有更重要的事,萬商把信件交給詹權:“這樣,你先遞密折給皇上,只說有要事匯報,看皇上什么時候召你進宮。我這邊派人去請宋書生再問問他的意思?!?/br> 詹權自然也知道輕重,拿著信就轉身寫密折去了。 他現在官位太低,還不能自由出入宮廷,而皇上日理萬機,他想見到皇上,便需要先遞折子?;蛘咚扰苋m門口,再等皇上召見,這樣也不是不行,但這樣的行為總歸有些張揚。詹權領的畢竟是秘密任務,一旦張揚了,說不得皇上會心有不喜。 這邊,萬商立刻派人去請了宋書生。 宋書生這兩天待在家里并沒有閑著,而是仔細回憶舅舅舅母平日里的表現,思索了自己生母那邊的情況。然后他還臨時編了一出雜戲。這個雜戲很短,只有三折,不像《詹水香傳》那樣有幾十折,宋書生又只是先擬個草稿,熬了兩晚上就寫好了。 第三天,他拿著新寫好的雜戲去舅舅舅母面前,打著請她們幫忙審閱的名義,把戲里的故事講給她們聽。故事的開篇就是一個陳舊小鎮上,忽然來了一個年輕人。 這個年輕人相貌堂堂、風度翩翩,很快就在鎮上結下了人脈。 第一折戲是年輕人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暗中給鎮上的那家布樓設了陷阱。這個布樓可了不得,既做布匹生意,又做成衣生意,其主子是鎮上一頂一的富戶。但在年輕人的精心算計下,布樓生意接連虧損、賠得血本無歸,差一點就要倒閉了。 第二折戲是倒序,說十八年前的布樓就只是一家小小的布店。布店的少爺和鎮上另一家成衣店的小姐兩情相悅、互結連理。但少爺家里卻暗自勾結山匪,趁小姐父兄出門進貨時把他們殺了,害小姐家破人亡。小姐懷著七個月身孕時,忽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她當時處境艱難、無法報仇,只能借口出門祭拜親人,趁機假死而去。 第三折戲又回到十八年后,年輕人終于集齊布店謀財害命的證據,呈到縣令面前,縣令秉公執法,判了罪魁禍首砍頭,又判其他人流放。年輕人見布店一家惡有惡報后釋然一笑,然后自盡而亡。原來這個年輕人就是成衣店小姐當年肚子里的孩子。知道生父一家是惡人,他決心要幫生母報仇。但生父畢竟是生父,他只能自裁謝罪。 宋書生把故事讀給舅舅舅母聽。 這故事顯然在隱射什么,但細節上又和現實截然不同。 至少現實中絕不存在什么兩情相悅、喜結連理。 一開始,舅舅舅母就只是聽故事而已。聽到后來,她們聯想到了什么,都變了臉色。舅母一個勁地搖頭:“這年輕人太傻了,真是太傻了,他怎么能自盡呢?他生父那一家子都是罪有應得。他最后哪怕遁入空門呢?自盡不好,鈺兒你快改了吧!” 宋書生心道,其實年輕人選擇自盡,這是符合世間禮法的。普世的價值觀就是這樣,子告父是重罪。如果舅舅舅母沒有通過這個故事聯想到什么,她們絕不可能這么激動。所以即便生母家里不是他猜得那樣,也肯定和生父有仇,這已經能確認了。 舅舅舅母之所以選擇瞞著他,就是怕他像故事里的年輕人那樣陷入兩難境地。 宋書生便說:“故事就只能這么寫……但如果我是故事里的年輕人,我可以把報仇一事做得更隱秘些,叫人聯想不到我身上,這樣一來我自然就不用以死謝罪了?!?/br> 舅舅舅母對視一眼。舅舅問:“這故事叫人聽著難受,何必拿自己做比?生母和生父有仇。生母是好人,生父是壞人。不報仇,對不起生母;報仇,又叫人說嘴?!?/br> “不報仇,確實對不起生母。但報仇并沒有對不起生父。故事里的那個生父,他好似從未養過那位年輕人,既沒養,何來恩?回頭我要把這個故事說給安信侯太夫人聽。她和善極了,喜歡聽我講戲。只怕她也會這么想,生父既沒養育,何來恩情?” 舅舅自然不知道宋書生是去安信侯府做幕僚的,聽了這話直點頭:“我知道太夫人好,當初她在衙門口說的那些話,陳平那小子都講好多回了,叫人聽著真舒坦?!?/br> 舅母也接話道:“孫娘子前些天特意寄了一封信給我們,說是謝我們當初把她母女引薦給了太夫人的技堂。孫娘子帶著女兒如今在那莊子上住得好極了。她每日就幫著技堂做做飯,竟然也給算工錢。她女兒更是了不起呢,一邊繼續染布,一邊還學了字。我們收到的信就是她女兒寫的,雖然只是些大白話,但也很厲害了,是不是?” 好似每次提到安信侯太夫人,舅舅舅母都會比平日里鮮活。 如果太夫人真也覺得生父不養就無恩情,那舅舅舅母會立刻放心不少。她們便叮囑宋書生,一定要把這個故事說給太夫人聽,然后一定要記下太夫人是什么反應。 宋書生自然乖乖點頭。 正好這時太夫人差人來找,舅舅舅母二話不說就把戲本子塞進宋書生懷里,迫不及待地趕了他出門。宋書生瞧著她們這樣子,忍不住笑了出來:“那我就走了??!” 到了安信侯府,便有下人引路,引宋書生走去萬商住的榮喜堂。 大戶人家講規矩,不會由客人在府里亂走,引路的下人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客人基本上就不會撞上府里女眷了,也不會走到什么不該去的地方。但偶爾會有意外。 萬喜樂如今一直跟著思玉念書。 和思玉相處多了,萬商慢慢就看出來她心理上存在一些問題了,不僅領著思玉在練武場上跑步,還囑咐萬喜樂,白日里太陽好的時候要拉著思玉走出屋子去曬曬太陽,看看花花草草。曬太陽有助于維生素吸收,某種意義上確實會叫人心情好起來。 既是為了老師的健康,萬喜樂自然重視萬商的囑咐、認真照做。 但對于思玉來說,白日太陽好的時候就是最適合讀書的時候。既然要讀書,那就好好讀,怎么能去外頭玩呢?而且她本質上是一個不愛動的人,她喜歡待在室內。 見證了她們師徒的互相拉扯,萬商提議說那就變成聊天教學吧。因為讀書肯定不能讀死書。比如,學了一個歷史典故,不是光知道這個典故就成的,要認真揣摩故事里的每個人的言行,他們都是怎么想的,都有什么目的,怎么就促成了那個結果。 曬太陽時,正好能聊天討論這些。萬喜樂和思玉曬太陽的路線非常隨機。 宋書生默不作聲地跟著下人走路時,忽然聽到風里傳來一個年輕女孩的聲音,她道:“老師,既然早就有句讀這種東西了,大家刻印書本時,為何不把句讀一并標上呢?標了句讀,一方便閱讀,不會大片大片看著累;二直接就知道怎么斷句了?!?/br> 這個女孩聽上去年紀不大,性格顯得非?;顫?,肯定是那種在長輩面前被嬌養著長大的孩子。這種“嬌養”不是指她穿金戴玉,而是指她肯定得到了很多很多的愛。 她說:“做好斷句,那我只要認識一些基礎的字,基本上就能讀懂所有的書了?!?/br> “是啊,既然加了句讀有這么多好處,那為什么不加呢?”另一個年長的聲音說。 從能聽到女子的聲音時,下人就停住了腳。宋書生便低下頭,做出一副非禮勿視的樣子。其實他就算四下張望,也不一定能見到人,因為只是聲音傳過來了而已。 下人小聲說:“抱歉,您請跟著我往這邊走吧?!?/br> 宋書生就跟著下人換了路。不過他耳力好,還是能聽到那個年輕的聲音說:“老師您教過我,一件事既然有益卻沒有被推廣,說明背后存在更大的不為人知的利益。所以不加句讀肯定是因為有人不希望這么做,偏這些人能決定書鋪刻什么印什么?!?/br> 那年長的聲音就說:“不錯啊,開竅了!那我再考考你……” 下人走得急,宋書生被他帶著離了女眷越來越遠,后面的話漸漸就聽不清了。宋書生在心里說,太夫人果然不一般啊,真沒想到府里的年輕女眷是這樣被教導的! 這分明是別的府里教導男孩的方法,哪見過用在女孩身上? 可真說起來呢,男孩是家里的一員,女孩就不是了嗎?為什么只教男孩權謀,卻讓女孩學些琴棋書畫就好了?這是不是和句讀一樣,背后也存在某種巨大的利益? 宋書生壓下心里的想法。雖然已經聽不到,但他心里的聲音和思玉重合了—— 為什么不加句讀? 因為上層階級(指世家,但又不單指世家)想要將知識壟斷。 仆從帶路再沒出岔子,很快就到了榮喜堂。萬商才見到人就開門見山地說:“如果把你引薦給皇上,皇上出手必能保你一家平安。但最終還是要看你自己的意思?!?/br> 宋書生不假思索地說:“在今日之前,我大約還不知道怎么選?!蓖犊炕噬?,皇上就一定可靠嗎?即便皇上再怎么不喜世家,但皇上會認同他對生父的不屑和厭惡嗎? 可今日的他已經能夠確定,他的母家和父家是有仇的。 這個仇不是一般的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