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趙熹道:“我看溫兒跟大哥一個性子呢!” 承平搖搖頭:“有件事沒同你講,我見到程草堂時他雖已換洗、可他雙腿已殘、琵琶骨也被刺穿,我本以為是將士們氣不過用了刑、后來一問才知竟是溫兒授意。溫兒,并不是咱們想象中那么循規蹈矩的?!?/br> 趙熹也頗為意外,不過他仍笑道:“溫兒憐弱,以前他覺得我強、不會受傷,所以對程草堂等人抱有憐憫之意;他是我兒子,真見我受傷他怎么不氣、怎么不恨?這也是他重情啊?!?/br> “他重情憐弱,卻也恨得下心腸,所謂循規蹈矩不過是在他無所在乎時的選擇罷了;淳兒,唉,淳兒……” 小兒子最愛嬌,李淳從小不在父母身邊,承平和趙熹難免愧疚,他又豪爽熱烈、頗有些趙熹的影子,承平對他就更喜歡些??上矚g是喜歡,李淳心思多、年紀小小就有了算計之心、爭奪之意,天下至尊之位重之又重,需權謀更需王道,李淳未必比李溫適合。 趙熹昂頭以指輕撫承平眉心,寬慰道:“兒孫自有兒孫福,咱們這倆孩子又不是壞人、總不會生死不容,就讓他們自己折騰去吧?!?/br> 承平握住趙熹的手,輕輕點了點頭。 李溫回到小院,李淳已回屋反省去了,春熙迎上前來,關切問道:“大公子用過膳了么?小公子剛剛匆匆跑了回來、關了門誰也不見,不知怎么了……” 李溫想了想,抬腿走到李淳屋前,從門縫往里張望、竟見李淳直挺挺跪在地上。李溫伸手欲推門進去勸說、卻被春熙攔下:“大公子,究竟怎么了?” 李溫搖了搖頭,放下手回到自己屋中,他對春熙很是信任,便將事情告知。春熙悔道:“怪不得每年元宵七夕小公子都往外去、回來都春風滿面,竟是如此!早知道奴婢就追著一起去、決不叫他動了歪心!” 李溫替李淳辯解:“他是知道我不喜歡陳小姐,就像當初的大伯和父君……” 春熙扁扁嘴:“恕奴婢多言,小公子和王爺可比不得,您也絕不會是盛老爺那般下場!” 李溫本就不喜陳小姐,先前他想了許多次如何拒絕承平指婚,方才他太過震驚沒能說話,但仔細想想,李淳主動要求娶陳小姐不是正合他意么! 可承平的話又讓他猶豫起來。娶妻娶賢,娶陳小姐娶的是整個陳家,他可以放棄么? 李溫心中猶豫,嘴上卻道:“陳小姐哪里能同母君相提并論,父王有了母君如虎添翼,我沒有陳小姐卻未必不能成事。何況我和淳兒一母同胞血脈相連,我從小看著他長大,是兄弟兼有父子之情,又豈會為俗世功名兄弟反目!” 春熙并不想離間他們兄弟,只得勸道:“是奴婢失言,可公子您想想,您就算不娶陳小姐也要娶其他人,陳小姐您還見過、其他女子您也未必動心,都是要娶、至少陳小姐還有家世。小公子才十六歲,正是少年意氣,他對陳小姐未必是真愛,何況還有孫小姐呢!真遂了他的意,咱們悔婚孫家、王爺大君背上背信忘義惡名,陳小姐會被傳為水性楊花無節之女,小公子更成了搶奪大嫂的不倫之人!王爺大君是超世的英雄,小公子和陳小姐能同他們一樣么?孫小姐又怎么辦呢?” 李溫沒有反駁,他輕輕錘了錘頭,道:“算了,我再好好想想吧!” 婚事的事還未有結果,北邊忽然傳來噩耗,朱鶴竟病死在任上。 承平收到消息時正在宮中審閱奏折,聽聞噩耗只應了一聲又繼續看厚厚的奏折,等晚上回家坐在書房盯著那薄薄一張紙看了許久,趙熹前來送茶點他才抬起頭來。 “我已寫信給蘭英了,叫她帶著孩子們來京都,平園永遠都是他們的家?!?/br> 承平點了點頭,轉頭又看桌上的紙,許久才道:“他也就比我大兩歲,雖說我和大哥才是親兄弟,但我喝的是他娘的奶、是我們一起打鬧著長大,我本想著北邊不會再起大戰、讓他去歷練一番回頭也好給他謀個好職位,沒想他竟這么要強、病了也不肯同我說、非在寒天凍地里呆著,直到死……” 趙熹走上前從承平身后摟住他的頭,輕理他的鬢發:“他是你身邊的人、自然是想把你交代的事辦得漂漂亮亮、讓大家都嘆服、都不敢小瞧,為自己爭光、也為你長臉。這是他對你的忠心、也是對蘭英和孩子的愛護,咱們替他照顧好家里,他也就安心些?!?/br> 承平拉著趙熹的手,虛虛貼在趙熹懷中:“其實這么多年死的人不少,認識的、不認識的,可直到你生死一線、我才忽然明白生的意義。我本打算好好珍惜你、珍惜身邊的人、珍惜天下的百姓,沒想到朱鶴竟然去了……咱們也到了面對死亡的年紀了么?” 趙熹溫聲道:“在長明時我便有許多話想對你說,但那時候太虛弱、什么都說不出,后來身子好些、也就忘了……承平,我本來覺得我雖比你大些但身體卻比你硬朗,以后一定會好好將你送走、處理好孩子們的事、然后再安心去找你,可如今這架勢,我怕得先你一步了……” 承平猛然攥緊趙熹,趙熹輕輕捏了捏他,笑道:“抗命也好、責天也罷,生老病死總是逃不過的,眼看江山一統、新朝將立,我功業已成,真要去了、也沒什么,只是遺憾不能與你天長地久、更擔心你……” 承平也笑了起來:“有什么好擔心的,正如你所說大事已了,你要去了這世上還有什么意思?我必追你而去。這么多年咱倆聚少離多,真有那么一天并肩攜手天地共游,豈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