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王安忙道:“此時還有什么顧忌,快拿來一試!” 大夫便從懷中掏出一個紅色錦盒,里面有一粒黑色丹藥,王安連忙接過,喂入趙熹口中。 院中,雷霆霹靂而下直向承平而去,眼看要擊中承平,敬德猛撲而上抱著承平滾至檐下、陶希仁搶上前奪過寶劍一把甩進院中,雷轟轟而落,方才承平所立之地焦黑一片。 承平還是不服、掙扎著要出去,被敬德緊緊扣住,院內軍士均不畏生死持兵擁在承平身邊。陶希仁邁入院內,跪倒在地:“窮兵黷武是真、治世安民也是真!野心勃勃是真、慈悲寬仁也是真!雖是天命、亦是人選,乞求--天??!”說罷長拜不起,李溫也跪在陶希仁身邊。 趙熹渾身腐爛見骨、他卻始終不服不認,忽有千萬血手憑空冒出、如纏絲將他包裹成一枚紅珠,然后變成烈火,熊熊燃燒、然后消失不見。 承平看著身邊重重將士、再看著院中長跪的陶希仁和李溫,喟然嘆道:“罷了,罷了。熹兒有事,我隨他去便是,天下、百姓,隨你們高興吧?!?/br> 雷聲又起、未降霹靂,大雨滂沱而下,王安從屋中沖出、承平一躍而起、死死盯住王安。王安抹去臉上的雨,語有欣意:“王爺,元帥醒過來了!” 承平慢慢吐出一口氣,李淳跑出來撞進承平懷中,承平摸摸他的頭,閉上眼。 天無懼、軍民可謝。 第321章 回京 許是上天當真讓步,那日之后趙熹傷口不再潰爛、吐血之癥緩解、精神也慢慢好,承平又歡喜又緊張,生怕這是回光返照,日日守著趙熹寸步都不敢離,直到七天后傷口長出新rou、吐血完全消失、已有漸漸痊愈之相,承平這才放下心來。 趙熹既已脫離危險,被承平拋之腦后的政事又涌了上來。他因感應趙熹之危貿然離京、盡管有宋榮聲極力封鎖消息卻也遮掩不久,一旦他離朝、趙熹重傷的消息流出,朝中必然混亂,他得趕緊回京主持大局才好。 承平一千一萬個不愿意,都道別離相思苦、誰知相聚情更長,兩人相隔兩地承平慢慢習慣、還能依靠各種書信詩畫自我安慰,驟一相逢只覺天也老地也短唯有兩情綿綿,這時候讓他走、真要把他一半心給撕下來才行。 趙熹見狀輕輕笑了笑,道:“我好好的什么事都沒有、將養幾日也就回京了,之后南邊的事也用我不著、咱們就可以天長地久地黏在一起,到時還怕你不樂意呢!唾天罵地的攝政王爺、未來的一國之君,怎么跟孩子似的、還撒起嬌來了!” 承平不好意思地撓了下頭:“我怎么敢對老天不敬,不過一時著急罷了;我來長明也就半月,同你才說了幾天話、就又要離開,以后自然有天長地久、可以后的天長地久也代替不了今日的朝朝暮暮??!” 趙熹促挾道:“我都聽溫兒、淳兒說了,你罵天時可威風呢!不過我總覺得那些話很熟悉、似乎我也對誰說過,咱們到真是心心相印、同心同德!我在長明出事你立時就能知道,說明咱們雖在兩地、其實從沒分開。天地神佛自有道理、咱們管不了,可臣民將士卻不能不顧,這是我們自己爭來的責任。你且回去,我向你保證,很快就去見你!” 承平忙道:“你可別急!傷筋動骨一百天,你傷口大而深、又兼重毒,不休息一年半載怎么能亂動!唉,你的意思我明白,前些日子你昏迷難醒,我常見軍士們為你祈禱,丈八壯漢悄悄落淚、好笑又感動。就算為了他們這份誠心,我也得好好經營。我明日就動身、你可一定要好好休養!” 承平說到做到,第二天天還未亮便又快馬回京。承平離京宋榮聲對外稱南方已平、承平要齋戒以備籌神,將一頂空轎抬到郊外行宮。但齋戒有時,承平遲遲不回朝中難免懷疑,正在他頭大如牛時承平終于趕了回來。 既然回來,自然要把謊圓上,尤其趙熹重傷不死、更該好好謝神才是。不過宋榮聲不知承平痛罵蒼天、陶希仁卻知道,他怕承平仍不肯服氣,故先一步找到承平、謹慎說出祭天籌神之事。他還想了千萬個理由來勸,沒料承平一聽、樂呵呵應了下來。 看陶希仁有些驚訝,承平笑道:“我又非狂生浪士,從小受孫先生教誨、天地君親師的道理還是懂的,如今熹兒沒事、我自然要酬謝天地、請他們保佑熹兒平安、保佑我朝隆盛。我如今身份尷尬、也不好以天子身份祭祀,該如何施禮、還要請希仁多多費心,祭天酬神之事就交你和榮聲去辦吧!” 陶希仁暗嘆一聲,大家都說李承平寬和可親、趙熹兇悍可畏,實則趙熹對親朋向來袒護、李承平才是真正狂傲冷硬之人。連上天都用之則溫怒而可棄,何況是人?許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做下千古功業吧! 京都的事要處理,南邊的事也要交代。趙熹受傷之后趙福立刻封鎖消息,但畢竟日日相處、軍中將士對趙熹頗為了解,看他一直不露面就覺得出了事。好在軍中上下待趙熹極為忠誠且信任,并不過多揣測。承平離開后,趙熹立刻召來軍中將領,一來安排南征事宜,二來也叫大家放心。 趙熹重傷,絕無可能再領兵,且剩余一州幾城并不成勢力,趙熹同承平商議以威逼勸降為主,非萬不得已不動兵。之后又休息幾天,趙熹撐著去軍中轉了一圈,軍心終于穩定。 勸降進展緩慢,但畢竟大勢所趨,也還算順利,年底恰金榮病死、胡蒙換權,承平便以趙熹受傷為由將趙熹召回京都、并調回包括胡蒙軍士在內的一半兵力、將他們調到北邊草原、許胡蒙軍士吊唁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