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程草堂心如刀絞,他并不管黃安文和吳傳之、只追問曹星之事,來人便將曹星見到駝山逃難者后孤身出城查看曹堤被俘、兩次來延慶勸唐禹投降最終被亂箭射殺于城樓之下萬軍之前的事一一告知,程草堂聽罷久久無言。 此時黃安文也與吳傳之已商議好如何上報延慶之事,他們告知信使、要他更改說辭,他們神情切切、眼中沒有對枉死百姓的憐憫、沒有對殉城將士的哀悼、沒有對曹星慘死的悲痛,他們只想著如何借此事狠狠踩上敵人一腳。 什么時候,將自己從無助中拯救、心懷天下想要百姓安樂的黃安文變成了這個樣子?這也是成大事不必要的犧牲么? 不,全是趙熹的錯,趙熹給世界帶來了戰爭和災難、讓所有的人都扭曲痛苦!全部都是趙熹! 趙熹! 第295章 自罪 延慶已深埋土中、趙熹自然沒再進城,雨過天晴后趙熹調轉方向攻打濰城,成功后與前來匯合的趙福在濰城休整、準備中秋后合力進攻晏城,在此期間趙熹在濰城募集當地人前去延慶,這么多天過去人肯定是救不了了,好歹收拾遺骨、重建城池。 與此同時,黃安文將延慶之事添油加醋,說趙熹為求勝利炸毀曹堤、故意引發山洪將延慶掩埋,南朝官民既驚且恨,文生血書聲討、武將切齒欲報、百姓踴躍參軍、誓要趙熹血債血償。 消息傳至京都,陶希仁立即上書彈劾趙熹事不上請、獨斷專行,其余文官對此事本就意見頗大,見有人出頭紛紛附和、希望承平對趙熹下詔責備、安撫天下。武將們大都和趙熹有戰友之誼、哪里能任他被書生指摘,紛紛出言維護,雙方就此在朝堂爭執起來。 承平自然是維護趙熹的。他先安撫兩邊、朝后又將陶希仁單獨留下,向他道:“且不說兵者詭道、無所不用,元帥先前已然在軍報中提及、延慶堤壩因山洪暴發而決堤、延慶城被山洪掩埋,偽朝所稱元帥炸堤毀城實乃污蔑,你怎么能聽信敵人謠言參奏本朝功臣呢?” 陶希仁道:“元帥所說微臣相信、偽朝所言微臣不信,可延慶幾十萬冤魂是真!事情發生時元帥大軍就在城外,若非他所逼城中人也不至于不敢疏散。延慶慘事要說怪誰,天災人禍怨不得人;但要說跟元帥毫無關系,那也無法斷言。其實咱們都清楚,炸堤的事元帥做的出來、只是沒輪到他出手,當初他如果及早上報朝廷、咱們商議一番、哪怕不能阻止也能安排人手準備善后事宜、至少給百姓多留條活路,可他說一不二自決自斷,以后其他將帥有樣學樣、以勝利為名侵奪殘害百姓,北軍就真成虎狼之師!” 承平道:“你的顧慮本王清楚,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軍情緊急時將帥有權決定,這是君王的信任、更是將帥的職責,延慶之事元帥并無過錯,你卻要以未來他人可能之罪來懲現實之人,實在不妥?!?/br> 陶希仁堅持道:“智者防危于細末,既見危而放縱,實非明君所為。何況臣工所諫最嚴厲也不過下詔責備,不過是以此為戒提點眾將,王爺怎的連這都不肯!” 承平心想,不過下詔責備?不該我熹兒受的委屈憑什么要他擔!承平緩了語氣:“希仁,你是熹兒的朋友……” 陶希仁不等承平說完冷哼一聲:“微臣與元帥毫無私交、不敢做元帥的朋友?!?/br> 承平被他噎住,又道:“好,你跟我們夫君二人從無私交、我們成親你也沒來過、溫兒你也沒管過,咱們向來公事公辦。但就論公事,你自然相信熹兒、可別人信么?今日朝上就有人說曹堤是熹兒炸的呢!現在尚且如此,若我下詔指責、哪怕并不說堤壩之事、天下人也只會覺得是我心虛有意維護、反而坐實偽朝污蔑之言!這你可想過!” “身行正道、何顧他人?何況世人有此懷疑恰因王爺賞罰不公,若您能對趙熹和其他一視同仁,功賞過罰事事分明,世人疑慮自消?!?/br> 承平被他氣個仰倒:“熹兒的名聲如何你當真一點都不在乎!” 陶希仁頗為意外:“元帥名聲又不是方才如此,您怎的忽然在意起來?” “以前無非是說他私情如何,我二人本就離經叛道、自然不放在心上;可這是幾十萬條性命!分明不關熹兒的事憑什么壓在他身上!他分明從未苛待百姓、他分明從來仁慈善良,我怎能叫他受這等委屈!” 陶希仁險些笑出聲來:“仁慈善良?這四個字跟元帥當真不配。您真怕他受罵一開始就不該準他自行其是!咱們說罪在山洪,可咱們最該感謝那場山洪!若沒有它,趙熹現在又是何等境地!” 承平嘆息一聲:“你是儒生文臣,自然覺得不該為了取勝犧牲一城人的性命;可于武將而言,犧牲算得了什么?從青州滅代至今,死了多少人?區區幾十萬人又算什么!如果沒有這場山洪、有什么罪我和他一起擔著便是,千千萬萬年我倆的名字都被一起提及、滄海桑田而不衰,我樂得如此呢!可沒有如果,事情不發生你我都無法揣測會是什么結果,熹兒未必真的會炸堤,延慶城的覆滅非熹兒所為,這才是事實!熹兒從來未失大義,你又怎么忍心讓他背此罵名!” 陶希仁冷冷一笑:“為你們背上罵名的人還少么?你以為你和趙熹有多么珍貴、多么不同?若非為了天下、為了你們的許諾,誰會在這里跟你浪費口舌!李承平,你要做明君!不要在臣子面前演英雄美人的戲碼,你要為天下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