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父親!” 公孫太尉擺擺手:“你們都下去吧,給我取油和酒來?!?/br> 下屬看看上方的皇帝寶座,猶豫道:“酒是送到歡怡閣么?” 公孫太尉道:“就送到這里,這大殿之上!” 下屬領命退下。公孫宣儀急忙要勸,也被公孫太尉趕走,大殿之中只剩太尉抱著酒壇孑然而立。他登上御階,走到皇帝寶座前,站了許久才緩緩伸出手,摸了摸御座的扶手。 想他宦??v橫,曾經也想精忠報國做賢臣良相,可主上無明、強臣不免意動,方知武侯難效、但做一霍光總無不可,誰知竟被小女子算計,落得jian臣賊子抄家滅族、累身后罵名。 一步錯,步步錯,若當初皇帝召諸公子入京自己就歇了攝政之心、不送曦曖入宮,曦曖覓得良人和美幸福、兩個兒子成家立業各自安好,自己含飴弄孫安享天倫,豈不美哉!又或許自己能狠下心拋開聲名之累、在諸公子進京前就廢帝自立,各州也未必會如何,又怎會弄得如今這般模樣! 公孫太尉摸上椅背,上龍騰駕霧威嚴莊重。機關算盡,自己分明無弒君之心、亦無篡位之罪,卻白白背負罵名,這皇位自己竟一日都未坐過! 何等冤枉! 何其可笑! 公孫太尉忽而仰天大笑:“李承平、吳衍,你們都想坐這個座位,可終究,你們誰都坐不成!誰都坐不成,哈哈哈哈哈!” 承平已圍城五日,估摸著城中軍士已然動搖,便叫在西邊松個口,從西邊出城的軍士一律不殺,除禍首外要走要降都可自便。此令一出果有軍士逃散,但如今守衛皇城的多是公孫親信,逃的人雖多卻還不能破城。承平不愿再有傷亡,便想多等幾日,沒料皇宮內竟忽然燃起火來!承平當即下令,趁宮內慌亂攻入皇宮! 待大火撲滅,宮內殘黨也被剿清,公孫宣儀自刎而死、丹陽在宮中被伏,公孫太尉則不見身影,聽叛軍言公孫太尉在皇宮正殿自焚而死。承平來到正殿,原本的金碧輝煌帝王威儀全部化為焦土。殿中龍座真金所筑,雖大體仍在,表面已被熔成金水,和龍座上的尸體化為一灘、再也無法分離。 承平看著與龍座難解難分的尸體,竟心有戚戚,權之一字威重行險,自己會不會、會不會也成為拜在其下的一具焦尸?他忽見自己身處烈火之中高座皇位之上,灼熱的火焰如鬼獸撕咬他的身軀,他卻死死攥住龍椅、被噬殆焚盡也不肯離開。正在痛苦無望之時,忽聽一聲呼喚,努力睜開雙目,一束強光射來,烈烈炎火竟被逼散、魑魅鬼怪無所遁形,瞬時化為齏粉。強光漸漸淡開,變成趙熹的模樣。 “熹兒……熹兒!” 承平這才回過神,跑上前將趙熹緊緊抱在懷中,感受到懷中日光愈盛,他這才安下心來,思念之情溢涌而出:“我好想你,好想你!” 趙熹一愣,旋即笑著拍拍他的背:“我在這里,一直都在?!?/br> 第151章 今后 “老爺、老爺,勝了勝了,李大人他們勝了!公孫太尉自焚宮中、兩個兒子也都死了,皇后和公孫族人全被抓了起來,舒妃娘娘和公主已經回宮,李大人他們勝了,夫人的仇報了!” 陶府下人歡天喜地跑入靈堂報喜,陶希仁精神一振、跑出堂去,遠遠望見皇宮煙霧繚繚,心中五味雜陳。宮中出事不過一月、李承平攻城不過數日,公孫太尉數十年小心經營就毀于一旦,雖說是公孫太尉倒行逆施咎由自取,可李承平和趙熹也確實是世間罕見的將帥之才。 他們二人一勇一智默契無比,權謀不失信義、砥定又善御下,北抗胡蒙中平叛逆,才不過二十多歲已然功勛卓著名揚天下,更收攏京都數萬兵馬,加上平州強藩支持,未來群雄爭霸,花落誰家豈非一目了然! 陶希仁又嘆又愧,忽然向著皇宮跪下身磕起頭來,額頭迸出鮮血仍不肯罷休。下人嚇了一跳,連忙勸道:“叛賊已然伏誅、皇子公主不日便能回來,陛下在天有靈也可安心了,老爺您又何必如此……” 陶希仁緩緩站起身,下人來扶被他推開:“我書房有兩封信,一封給祖家、一封給孫家,去送吧?!?/br> 下人點點頭,又道:“小的這就叫人去,再喊人那些藥來!” 陶希仁慢慢走向靈堂,道:“不用了,我要一個人靜一靜,別來打攪?!?/br> 下人隱約覺得有些不好,可陶家主人從來說一不二,他也不敢多問,只想著陶希仁跟夫人說說話、心情慢慢就會變好,于是便不再理他,反身去做自己的事。 陶希仁回到靈堂關上門,踱步到陶太傅和陶夫人牌位前,靜靜看了一會,道:“公孫氏敗了,陛下的身后事李承平為了自己的名聲也會安排得妥妥帖帖;我本該繼續輔佐大殿下,可是父親,我實在無能為力……我無顏去見陛下、愧對列祖列宗,如今只有一死全我家清名!夫人,我已將孩兒托付可信之人,你不必憂心,我一時大意害你性命,現在就去向你賠罪!” 陶希仁從桌案上拿出一個小木盒,打開后從里面取出一條白綾。他搬來小凳、踩了上去將白綾掛在梁上,系好繩圈,閉上了眼…… 韓東帶了車馬趕到陶府門前,下馬后向陶府下人行了禮,這才道:“某乃明武堂管事,這些日子多謝陶大人照顧我家大君和公子,我家大君叫某備了些禮物前來答謝,若是方便也想將小公子接回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