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承平笑道:“熹兒一直將娘娘當作jiejie,承平也十分感謝娘娘對熹兒的照顧。不過承平有一事,一直想向娘娘求教?!?/br> 舒妃道:“大人有什么事直說即可,本宮定知無不言?!?/br> “十數年前,娘娘所孕龍子,當真是為公孫氏所害么?” 舒妃未料竟是此事,一時有些慌亂,勉強笑道:“大人這是何意,非公孫氏所為,又、又是誰呢?” 承平道:“當初公孫欲效伊尹霍光廢帝另立,扶持小皇子名正言順;后來各州入京,公孫不敢妄動,那母族平平的小皇子或留或不留雖都有理由、但對大局影響有限。反倒是娘娘小產熹兒對公孫不滿、公孫亦因此對平州心生芥蒂,之后設宴陷害、兩家徹底翻臉。這事當真是公孫氏所為么?” 舒妃忙垂下眼,遮住目中哀愧:“我只是一介婦人,怎能知道這些,但推我進湖的確實是公孫氏眼線……我,我怎會故意害自己的孩子呢……何況無論那件事主謀是誰,公孫氏謀朝篡位害死陛下是不爭的事實!大人在遇見我前就領兵前來,除為了大君、也是為了陛下吧!大人和大君都是忠臣良將,如今之事更是師出有名,又何必糾結陳年舊事?” 承平道:“娘娘可知熹兒為何冒險去救生死不明的陛下?之后又為何拼死救出娘娘和公主?承平又是為何借兵平叛?” “因為大人和大君皆是重情重義之人!” 承平笑道:“熹兒確實如此,承平卻不敢當。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謀立而亡,雖大不敬,可陛下有如此結果,一切早已注定?!?/br> 舒妃又驚又怒:“你敢詆毀陛下!” 承平道:“娘娘息怒,陛下對我們一分心、我們還他十分力,陛下的身后事承平會處置妥當,娘娘不必憂心?!?/br> 舒妃怎能不憂心?她有些不明白承平的意思,正要細問,京都城竟遠遠炸開花火。承平大喜:“熹兒,是熹兒來接應我們了!” 舒妃更驚:“什么?” 承平卻懶得與她解釋,一邊跑向軍營一邊大喊:“快,都起來!整兵,隨我攻打京都城!” 士兵動作很快,不過一會便集結完畢。承平叫袁敬德率兩萬人攻北門、自己帶三萬人奔襲西門,其余兵士留守駐地。 承平到時南門已是一片火海,門內隱隱有廝殺之聲,承平立即舉兵攻城,與城中之人里應外合、很快便攻破城門。承平驅馬奔入城中,只見韓東領了近千人迎上前來。承平忙問:“熹兒呢?” 韓東答:“大君帶了一百人前去埋伏公孫昌,若是順利,就會去北門!” 承平留下守門軍士,拍馬馳往北門。北門已然打開,兩方士兵皆列陣左右,城門正中央趙熹持銀槍著銀甲迎風而立,紅色的披風獵獵作響,似灼灼燃燒的火焰,點燃肅殺冷梟的冬夜。 承平策馬跑向趙熹,趙熹亦向他奔來,承平躍下馬正想將人抱入懷中,趙熹竟單膝而跪、捧出一塊公孫家的腰牌:“回稟元帥,敵將公孫昌已為趙熹所殺,北城守軍一萬兩千人,盡數投誠!” 承平一把按在腰牌之上,隔著沾血的腰牌緊緊握住趙熹的手:“好、好!趙熹接令,命你帶兩萬人前去東、南兩門,降者皆收,負隅頑抗者殺無赦!韓東,你為副將跟隨趙熹,其余人等,隨我去皇宮!” 眾人皆跪而接令:“是!” 第150章 皇座 城門已破,大多叛軍都被緊急調往皇宮,留在城門的士兵知道自己已被拋棄、又看反攻無望,早已生了逃跑的心思,趙熹前來勸降他們便順水推舟,倒也沒叫趙熹費太多心思,承平那邊就難了許多。 皇帝上承天運下主萬民,所住之宮殿可以不奢華卻不可以不堅固,皇宮設計之初便將防御放在了首位,城門堅重城墻厚實、角樓箭垛應有盡有,加上數萬叛軍,可謂牢不可破。 承平并不著急。他向來沉得住氣,又已見到趙熹,京都城全在掌控、只?;蕦m這個孤島,就是放著它不管它又能撐到幾時?只是怕膠州出兵救援又增變量,這才不能置之不理。 雖是如此,心急也吃不了熱豆腐。承平一邊重新安排京都防守,一邊叫人將皇宮圍了起來,每日三次在城門下和京都城中朗讀裘蘊明所寫《討公孫檄》。裘蘊明雖素來軟弱但并非沒有脾氣,當初就是因為公孫宣儀借欺辱懷章激怒陷害趙熹一事使得懷章對裘蘊明態度大變,如今公孫氏全城搜捕要取他性命、害得他東躲西藏,裘蘊明與懷章藏在一處每次望而不可近,心中恨死了公孫家,寫出的檄文格外犀利,后又有承平潤色,這篇檄文行文酣暢意義直白鋒芒犀利朗朗上口,不多時就傳遍京都,后更遍行天下。 “挾威而亂,董卓羞其無恥;弒親擅政,王莽慚其無道;子喪母哀,虎豹不舍天慈;主嘯群伏,豺狼仍守忠孝。嗚呼公孫,禽獸難比、jian佞難肖,天地不容、千秋共討!” “夠了!”公孫宣儀從下屬手中奪過檄文撕了個粉碎,公孫太尉則長長嘆了口氣:“外面一日三唱,你撕掉這份又有何用?” 公孫宣儀強忍怒氣請命:“事已至此咱們不如拼死一搏!李承平自作聰明在西邊開了一個口子,請父親許我帶人沖殺出城,其余人保衛著您趁機沖出城外,等到了膠州咱們東山再起!” 公孫太尉道:“我已花甲之年,如何東山再起?你大哥已死,若你再出事,我就算東山再起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