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陶希仁不顧公孫宣儀徑自走到門外,果見幾個儒生和許多百姓。公孫宣儀也跟了上來,只是他一露面便被儒生罵道:“無天無父的無恥小兒,在孝期就欺上門來,陶太傅英靈豈容爾等冒犯!” “早知公孫氏心懷不軌,現今竟要禁嚴全城,莫非要造反不成!我等雖一介草民卻也知道忠君愛國以死報君,膽敢殺忠臣害陛下,先過學生這關!” 百姓們亦議論紛紛。 自北征之后京都政風開闊,尋常百姓異可論政爭學,加上陶希仁有意宣教,京中人人愛國各個忠君,都想著能像李承平一般殺敵報國、青史留名,再加上這些年京都廣納流民,城中人口復雜,更難管束。公孫太尉一再交代書生矜驕自負最善煽動民心,輕易不可得罪,尤其皇帝已死、新皇少不得儒門支持,此時更要拉攏陶氏,直到找到新人、才敢叫陶家身敗名裂。 公孫宣儀與陶希仁年紀相當、齟齬甚重,登上門來這才多有沖撞,眼看外面鬧了起來他也不敢當真動手,只得道:“諸位誤會了,本官不過有些事向陶大人求證,如今已然知曉、正要離去?!?/br> 陶希仁立即道:“慢走,不送!” 公孫宣儀憋了一肚子氣,向他拱拱手,領翊羽軍離去。 儒生們立即跑上前向陶希仁作揖行禮:“先生,您沒事吧!我們本來飲月樓品茶,忽見翊羽軍出動就覺有異,本想來向您求個意見,沒料他們竟敢冒犯陶府!先生,京中可是出了事?可需要咱們幫忙!” 陶希仁想起趙熹囑咐,含淚道:“你們都是好樣的!只是宮中、宮中……宮中形勢不明,學生怕貿然行動反而害了陛下,故以靜制動、先打探情況再做決定。你們也不必憂心,煩勞各位告訴其他同門,先保全自己才能在要緊時候舍身報國!” 儒生們紛紛應允,后才離去。 不遠處翊羽軍問公孫宣儀:“大人,陶大人反應分明有異,說不定趙熹就被他藏在家中,咱們就這么離開嗎?” 公孫宣儀嗤笑:“就是要讓他以為過了這關才好抓他的把柄!趙熹已快生產,陶府難道瞞得???你們給我看好了陶府,一有動靜馬上來報!” 軍士問:“可陶夫人也有身孕……” “陶夫人總不能生兩次!你只給我看好了,我自有辦法!” 儒生離開后又有同僚找上門來,陶希仁只好一一應對。這些同僚具是可信之人,但他絲毫不露口風、不提皇帝駕崩之事,只說小殿下夭折、陛下恐為公孫氏控制,但大殿下仍在京外、另有李承平護衛,大家不能輕舉妄動、應靜待時機云云。大家都一頭霧水,只知形勢嚴峻,陶希仁為皇帝心腹、又是儒門執牛耳,他這么說,大家自然聽從。 好容易將眾人送走,陶希仁又匆匆趕回后院,陶夫人已將東西搬到陶太傅舊屋,趙熹也喝了藥沉沉睡去,馮先生和嬤嬤在旁照顧。陶希仁請出馮先生,問:“大君身子如何?” 馮先生答:“雙元果然康健,大君身子有些虛弱,倒也無大礙。不過他本就臨產,這么一折騰,生產怕是沒幾天了……” 陶希仁沉吟片刻,問:“先前先生看過,夫人生產也就在本月,不知先生可有辦法叫二人同日產子?” 馮先生想了想,嘆道:“我知道定是情況危急大人方有此問……唉,我有一副催產藥,喝下后一時辰內便會生產,可畢竟非天時,孕婦和胎兒可能會有危險。我將此藥留給大人,大人,非萬不得已還是不要使用!” 陶希仁點點頭:“小侄省的?!?/br> 第137章 抉擇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白日趙熹派懷章趕往辛怡宮報信,懷章不敢耽擱、快步小趨,片刻不停奔至辛怡宮,辛怡宮宮人問明身份后忙將他迎入宮內帶到榮貴妃身前。 榮貴妃左右望望不見趙熹,急問:“大君呢,怎么沒有來!” 趙熹已近臨盆、本該好好休養,雖事急難推,但榮貴妃絲毫不關心趙熹身體,讓懷章頗為不喜。不過情況危急,這些小事暫放一邊,懷章看看宮內下人,榮貴妃會意,揮手叫人退下、只留了心腹伺候。懷章這才道:“娘娘,大君正在宮中,他叫小的來傳話,陛下有難、宮中恐變,請娘娘速速隨小的離去!” “什么!”榮貴妃抓住懷章臂膀,焦急道,“怎么回事?陛下怎么了?” 懷章忍痛將方才情形說與榮貴妃:“大君據此判斷陛下出事,只是具體情形還不得而知。請娘娘快更換婢女衣物隨小的出宮,若是晚了怕就來不及了!” 榮貴妃放開懷章,眼中滿是懷疑:“原來都是大君片面之詞,本宮聽著也沒什么不妥,怕是大君杞人憂天吧?什么證據都沒有、單憑猜測就叫本宮出宮,宮妃擅自離宮可是重罪,到時候追究起來可怎么是好!” 懷章見識過趙熹以一敵百用兵如神,對他的話全然信任,他以為榮貴妃也是如此,沒料榮貴妃竟懷疑趙熹。既然不信,又為何要折騰他進宮來呢!懷章對榮貴妃愈發不滿,卻仍解釋:“大君向來料事如神,他這么說必定沒錯!大君顧念娘娘為血脈親人這才叫我特來通稟,沒想到娘娘竟要辜負大君心意!就算大君判斷有誤、您不過回娘家轉轉,平州大皇子具在,陛下難道會因此重罰您么?可若大君所言無誤,您不肯走的后果,您又擔得起么?孰輕孰重,您竟不明白么!” 懷章句句維護趙熹指責榮貴妃,榮貴妃大怒:“放肆!你是什么身份,竟敢對本宮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