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嬤嬤連連答應。 趙熹這才放了心,向陶希仁道:“大恩不言謝,陛下的仇我一定會報!這些日子你該韜光養晦、忍耐些許,你既已扛儒門旗幟,就該以儒門發展為要,千萬別叫那些儒生做傻事、白白送了性命!” 陶希仁嘆道:“你放心,我就算要死也得等把你好好交給李尚書再說。你休息吧,我叫他們送藥來?!?/br> 陶希仁回到太傅屋內,陶夫人正滿面愁容坐在床邊。陶夫人算不得美人,但氣質溫和舉止文雅,叫人見之可親。她見陶希仁上來站起身,問:“大君可好些了?” 陶希仁扶著她坐下:“只是受了些傷,就是不知孩子怎么樣……我已叫阿苑去請馮先生了,他乃杏林圣手,定有辦法,夫人不必擔憂?!?/br> 陶夫人猶豫道:“妾本不該問,可大君來得突然……朝中可是出了什么事?” 陶希仁沉吟片刻,道:“外面是有些亂,不過有我在,夫人不必憂心,只是李尚書在京外、趙大君只能先藏身我們府中,這些日子少不得夫人看顧。夫人,還請你搬到祖父屋里待產,這里寬敞暖和,住著也舒適些?!?/br> 陶夫人自然知道這是為了照顧趙熹,但她一向溫柔、又心地善良,能救趙熹母子她也感懷欣慰,便笑:“那就多謝老爺體恤了,我這就叫柔兒收拾東西!” 馮大夫是陶家世交好友,與陶府極為親近,陶家上下頭疼腦熱都找他來醫治,陶夫人有身孕后更是由他一手調理。他來時以為陶夫人有事,見了趙熹才知另有內因,但他知陶家君子品行所為必忠義之事,便也沒有多問,只替趙熹治傷看病。 趙熹傷勢并不重,嬤嬤也已處置;雙元懷孕本就比女子穩當,趙熹的身子又遠勝一般雙元,這么一番折騰孩子竟也沒有大礙,只喝些藥調養就好。陶希仁放了心,正要與馮大夫細問,暗室墻門忽然打開,露出陶夫人急容:“老爺不好了,前院說公孫大人帶了許多兵把咱們府上圍起來了!” 趙熹立刻坐起身,陶希仁將他按下:“無妨,我去應付!” 第136章 對峙 陶希仁走到前堂,只見院子內被翊羽軍層層包圍,各個手持兵刃氣勢洶洶,而公孫宣儀正翹著腿坐在大堂之上。 陶太傅去世不久,陶家還掛著白幡,森森肅氣更趁得公孫宣儀粗鄙無禮。陶希仁臉色陰沉,安撫迎上前來手足無措的仆人,邁步進堂。 “未知公孫大人登門,有失遠迎。不知大人帶著翊羽軍但我府上意欲何為,若為亡父送行、雖遲了一些但我家靈堂未撤,公孫大人現在上香也使得?!?/br> 公孫宣儀冷哼一聲,站起身、抖抖衣擺,道:“陶太傅一生清正廉潔,我父都親來吊唁,我為晚輩上柱香也應該。不過今日我公干而來,不弄清此事到陶太傅靈前我也無法交代?!?/br> 陶希仁昂首負手轉過身并不看他:“不知公孫大人有何公干竟要如此大動干戈擾我父清凈!” 公孫宣儀干笑兩聲:“今日有人見陶府車馬從宮中回來,可據本官所知陶大人并未進宮,為何陶大人匆匆而回?陶大人車馬中都有誰人?” 陶希仁微微捏緊雙手:“父親過世陛下多有體恤,本官本欲進宮面圣謝恩,未至宮門有下人急報夫人身體不適,本官這才匆匆回府。怎么,照顧孕妻不行么!” 公孫宣儀走到陶希仁身前,貼著他臉面問:“大人可知小殿下今早夭折?” 陶希仁大驚:“什么!”他恍然明白過來,難怪陛下會被謀害,原來竟是如此! 公孫宣儀道:“小殿下不單是夭折、更是為李氏和趙熹所害!她二人還挾持公主出宮而去!陛下命我翊羽軍全城搜捕、務必將李氏和趙熹捉拿歸案、救回公主,陶大人,您可見過趙熹?” 陶希仁猛然盯住公孫宣儀,恨意深深?;实勖髅饕褳楣珜O氏所害,公孫氏卻矯詔妄為殘害忠良肆意踐踏陛下尊嚴,陶希仁只恨老天無眼叫這弒君無恥之惡人還茍活于世上! 陶希仁口唇抖動欲揭穿公孫叫他身敗名裂,可話堵在口又想起暗室中的趙熹。他手指掐進手掌,緩緩舒了口氣:“宮中之事我并不清楚,我也并未見過趙熹。公孫大人要搜捕城中自便,這事與我陶府無關,請大人速速離去,勿驚擾我父及夫人?!?/br> 公孫宣儀并不離開:“小殿下遇害陶大人竟不悲憤?莫非陶大人早已知曉此事,并包庇罪魁?” 陶希仁憤恨不已、冷笑連連:“公孫大人,小殿下的事本官雖不清楚,可不必細想就知這事與你公孫氏脫不了干系!我顧念你顏面不戳破你,你倒要來向我追根究底了!我再說一次,趙熹我沒見過,我老父新喪妻子有孕,你若非要沖撞我家,那我只好找來諸位大人、各位大學,論論這事的道理!” 公孫宣儀不以為意:“大人既然不信,同我入宮面圣便是?!?/br> “本官正在丁憂,不便入宮。公孫大人想請君入甕,哼哼,打錯了算盤!陶某區區文士卻也有碧血丹心,天下文人雖身弱卻也有忠義之志!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公孫氏可取我頭顱,難道能屈我風骨!” 公孫宣儀正要說話,翊羽軍前來通報:“大人,外面來了許多儒生,要見陶大人?!?/br> 公孫宣儀驚訝不已,怒斥:“誰將他們找來的!幾個儒生你們怕他們不成!” 軍士紅了臉:“那些儒生站在門外扯著忠孝仁義大旗罵我們,引了許多百姓圍觀,太尉先前有令不能輕易動武,故來請示大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