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啞口無言
書迷正在閱讀:唐朝最佳閑王、這O怎么這么A呀[穿書]、被渣后我掉進了大佬的日記里[重生]、被穿書反派龍退婚后、我竟是修仙大佬、我在恐龍世界當團寵、山窩里的科技強國、重回氣運被奪后我名滿天下、首金大神是我的錦鯉女孩、庸俗愛人
一個月的時間里,由葉宇口述為主,姜夔與陳亮分班纂錄,如此浩大的工程,對于三人的身體來說,都可謂是一個極限。 還好三人都是年輕力壯,不過葉宇就更為勞累一些。雖然他其中最年輕的,但是背后的劍傷卻帶來了諸多不便。 況且最后的撰寫定稿,也是由葉宇親自過目,可謂忙了個馬不停蹄。 日夜不停研究與撰寫書稿,可以說是葉宇第一次如此挑戰自己的潛能。 一個月下來,葉宇的傷勢是逐漸好了不少,但是整個人憔悴的慘不忍睹。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既定的時間里,把這部《論證正注》的初稿寫出來了。 葉宇的這部《論語正注》,是以錢穆《論語新解》、程樹德《論語集釋》為藍本,再由自己所聞所見的一些后世人的見解匯編而成。 不僅如此,這本《論語正注》之中,不僅認可了前人注解的思想,但也將一些歪曲地方加以扶正,使得苦澀玄奧的道理也明確了不少。 這部書在寫前面一半時,姜夔與陳亮還偶爾會問難辯疑,到了后半部,葉宇簡直是思如泉涌討滔滔不絕。 直到最后,姜夔與陳亮只能雙眼冒精光的佩服不已。如今二人不僅將葉宇當做師長,而是完全把他當成生而知之的圣人轉世。 《論語正注》全篇洋洋灑灑二十萬言,是以類似于朱子語錄的白話寫成,體例仿照錢書,先是集解釋義,后面則是對前面一段論語做出闡。 如此一來,這本書若是問世也不會太過突兀,因為被后世尊稱‘朱子’的朱熹,如今已經在民間頗有影響。 否則當初金國的納蘭容舒,也不會親自前往桂巖書院與朱熹辯論儒術。由此可見,如今的朱熹已經漸漸有了一代宗儒的風范。 葉宇這部著作里,以類似朱熹慣用白話語錄,既能讓以朱熹為首的一幫文人支持,而且也讓這些束之高閣的精要,能讓普遍人理解。 隨后葉宇就將這審定完畢的《論語正注》,交由印刷作坊連夜趕工,只是為了盡快讓這部書問世。 原本在姜夔與陳亮看來,這部書要想印刷問世至少也要十年半個月,甚至還會更久的時間。 畢竟這印刷一本書,在古代可是一件極為耗費功夫的事情。 倒不是審閱以及版權一些瑣事,而是這印刷起來極為復雜?;钭钟∷㈦m然已經出現,但是大多說印刷作坊仍舊慣用雕版印刷。 何為雕版印刷?顧名思義,就是將所印的字句刻在特定的木板上,然后就這樣一頁書就要雕刻一塊木板。 如葉宇這樣洋洋灑灑幾十萬字,就是這雕刻木板都是一件不容的事情。 二人的估計沒有錯,但是他們算錯了一件事,那就是葉宇早就在買下的印刷作坊中,試驗成功了明清時期,技術成熟的木活字印刷。 當然葉宇很想制造個打字機,可是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這玩意實在是條件所不能允許,否則他第一個就打算制造了…… 有了葉宇完善的木活字技術,這印刷起來可謂效率倍增,才短短幾日的功夫就印刷了幾千部《論語正注》。 這個效率對于后世來說并不算什么,甚至可以稱之為低級效率。 但放在當下的大宋來說,幾天的工夫就已經印刷幾千部,可以說是個奇跡。 因為按照正常程序來說,就是這刻雕版也得幾天的時間。 當初葉宇暗中買下的三家印刷作坊,其實只有一家可以運轉,其余兩家都已是倒閉的趨勢,因為這印刷作坊在當下并不吃香。 為什么?一個字,貴! 刻雕版的艱難,直接說明了印刷的昂貴,印刷的昂貴直接使得這些不算富裕,卻又有出版書籍愿望的文人望而卻步。 因此當下文人寧愿去做耗費時間的手抄,這也是為什么有‘洛陽紙貴’的典故。這紙不是真的貴,而是爭相抄錄導致紙張緊缺的緣故。 終于在春夏之際,葉宇的這本富有爭議的《論語正注》出版了,很快就出現在大街小巷的書店之中。 而此書的作者標注上,除了葉宇之外,姜夔與陳亮的名字也赫然就在其中。 這讓姜夔與陳亮二人,既感到羞愧,又對葉宇感激涕零。他們知道,這本書的問世勢必讓他們聲名鵲起! 即便這本書最后蒙塵匿跡,但能與名滿天下的葉宇共同著書,他們的名字就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果不其然,此書一出,整個京城再次震動。 籍籍無名之輩著書立說,或許沒有多少人去關注,但是這著書的是葉宇,那就另當別論了。 因此在葉宇的暗中傳播,以及本身名聲的影響下,發書當日,幾千部《論語正注》就已經銷售一空。 這可喜壞了一個人,不過不是葉宇,而是掌管三家印刷作坊的徐可。 徐可乃是楊輝的好友,自從葉宇收購了印刷作坊之后,見徐可頗有經營之才,又是恩師楊輝的好友,于是便將這三家印刷廠交予徐可打理。 徐可在請示葉宇是否在加工印刷時,卻得到了葉宇的回絕。所謂物以稀為貴,這個時候還不是大量印刷的時候。 并且嚴令徐可,將這改進的活字印刷術極度保密! 一日之內,《論語正注》銷售一空; 一日之內,《論語正注》爭論不休; 但不得不說的是,在這部書頗有爭議的同時,姜夔與陳亮的名字,成了京城乃至整個杭州熱議的話題。 正如姜夔與陳亮當初想的那樣,不論這部書結局如何,他們這一次是真的出了名,因為是與葉宇共同著書立傳。 而對于這部書中的注釋解釋,更是這些成名已久的大儒爭議不斷。 但是也不可否的是,葉宇每一個與當下不同的見解,都會引經據典加以論證。 如此一來,這幫大儒們雖然嘴上依舊是不服,但心里也依然默默認同。 尤其是是這部書,葉宇參雜了朱熹以后的學術成果,因此這部書自然得到了以朱熹為首的士林助陣! 京城既是政治的重心,也是文化孕育的中心,而葉宇這部書短短三日的時間里,無論是朝中大儒,還是國子監的書院學子,都是圍繞這部書討論著。 除了討論葉宇這部書里的注解對錯外,就是葉宇在這部書里采用了標點符號。 這個標點符號一出,天下震動。 因為只要是讀書人,一見到這標點符號,都知道這種符號的作用。 可那些老儒則產生了擔擾,因為一旦有了這種符號,將所有經義注解,段句區分,那么枯澀的經義就變得通俗易懂。 如此一來,既失去了看文章斷句的樂趣,而他們也會失去權威。 于是站出來對葉宇發動了攻擊,甚至有不少人在趙昚面前彈劾葉宇膽大妄為,竟敢竄改前人留下的規矩。 趙昚也沒有想到葉宇在家養病,竟然鬧出了這么大的動靜。 而趙昚對于這幫人的心思也是看清楚,但趙昚卻似笑非笑的置之不理。 因為誰捅的馬蜂窩,就讓誰去收拾殘局。 最后有不少人上門向葉宇質問,結果葉宇當即來了一句:“我自己寫書加標點符號,與你們何干?” 就一句話,將這些氣勢洶洶、位高權重的大儒們,堵得是啞口無言。 對啊,人家在自己作品上標符號,這是人家自己的權利,他們在這里瞎吵吵啥。 可想想又不對,葉宇這個標點符號一出,天下文人不可能不效仿。到那時他們這些文壇大儒,那里還有研究咬文嚼字的樂趣? 十日的《論語正注》風波,終于漸漸的平息了,而最終結果卻是讓這幫大儒大跌眼鏡。 因為在葉宇這部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的注解下,大部分讀書人認可了葉宇的觀點。 曾經葉宇有意注解《論語》的消息,早就已經傳開,而這幫大儒也是抱著看笑話的姿態。 因為在他們的眼里,葉宇的才學的確堪稱驚才絕艷冠絕一時,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但是葉宇注解《論語》,他們根本就不看好。因此在這期間,在孔德賢與張棣一幫儒臣的煽風點火之下,很多人都在暗中抨擊葉宇。 但是這個結果讓這些人,頓時默然無語。而至始至終,葉宇沒有露過面…… 因為這個風波,姜夔與陳亮成了京城名人。不久就被孝宗趙昚召見入宮中,在朝堂上詢問了這著書一事。 看著庭下神色拘謹的姜夔與陳亮二人,趙昚雖然神色平靜,但是心中卻是微微一嘆,思忖這兩人與當年葉宇入宮的表現可是相差甚遠。 當初葉宇泰然自若的入宮殿試,這一幕仿佛就在眼前。 隨后詢問了二人關于著書的事情,二人都是十分的謙遜,不敢占據這份功勞。將葉宇一人口述,他二人負責為撰寫編修的經過詳細敘述。 嘶! 一個月的時間著成一本,這本就十分的不可思議。如今這著的是《論語正注》,若非大儒嘔心瀝血幾十年,根本不可能完成這個浩大的工程。 可就是這種不可能的事情,又一次在葉宇的身上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