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鎮壓文宮!讀書人慌了,陳正儒,殺儒之心!
大魏京都。 文華殿內。 許清宵的目光,緩緩從文宮收回。 “來人!” 下一刻,他聲音冷冽。 文華殿內,百官望著許清宵,不知道許清宵又要作甚。 “八門京兵聽令?!?/br> “鎮壓大魏文宮,將蓬儒,張寧等人,全部扣押天牢,但敢阻攔者,斬!” “將皇宮外所有儒生,全部圍剿,扣押天牢,若誰敢阻攔喧嘩,斬!” 許清宵兩道命令下去,大殿內沒有任何人反對。 只有冷酷無情的回應聲。 “我等遵命!” 話音落下,幾名武官直接走出文華殿,面色冷冽,去處理此事了。 “這幫人,是該要鎮壓鎮壓了,這個節骨眼上,他們鬧得最歡,要說不是幸災樂禍,老夫不信?!?/br> 文華殿內,陳正儒開口,他身為大儒,但許清宵這個抉擇,他沒有任何一點反對的意思。 甚至完全支持許清宵這般去做。 許清宵殺降是不對。 可問題是,也不至于自己人鬧得這么兇吧?你說如果是大魏藩王造反,許清宵殺降,殺的是自己人,你這樣鬧騰,陳正儒能夠理解。 自相殘殺! 可殺的是異族人,退一萬步來說,死的也是異族人。 再退一萬步來說,他許清宵做的再錯,也是為了大魏,就不能等等嗎?等事情結束以后,你再來說幾句,也不是不可以? 現在這個節骨眼,你就來鬧騰?巴不得大魏內亂是吧? 陳正儒也來火了。 “許大人,此事交給老夫吧,老夫會給許大人一個結果的?!?/br> 陳正儒開口,他主動請纓,打仗他說不上幾句話,可內政上面,他絕對是屈指可數的。 “勞煩陳尚書了?!?/br> 感受著陳正儒眼中的堅定,許清宵知道,陳正儒可不是想去包庇,也不是想要去打圓場,他是真正想要鎮壓內亂。 故此許清宵一口答應。 “許大人,老夫也去吧,幫一幫陳尚書?!?/br> 而此時,王新志也跟著開口,他的意思跟陳正儒一樣。 “好,勞煩兩位尚書了?!?/br> 許清宵點了點頭。 不過接下來,刑部尚書也開口要過去看一看,許清宵有些哭笑不得,但想了想,六部尚書去了三位,來鎮壓大魏文宮,也算是配得上大魏文宮了。 “行!既然如此,諸位尚書勞煩了?!?/br> 許清宵沒有多說了,內政的事情,交給這三位尚書自然沒有任何問題。 大魏文宮這次,必然要栽個大跟頭。 而當前的事情,不是大魏文宮,而是大魏第二戰。 第一戰,兩個時辰攻下蕃國,這是奇跡之戰,也是運氣之戰。 可第二戰,就是真正的大戰了,唐國,阿木塔,突良一定會全力防備,殺降的事情,只怕也傳入了他們耳中。 此戰,不可能會投降。 只能硬拼。 拿刀,拿槍,用命去拼,用命去殺。 不過硬拼是必然的,智謀也必須要,許清宵已經布好局了,運氣好,五天內攻下三國。 運氣不好,十日內,拿十萬條命,也要攻下三國。 大魏! 不能拖! 下一刻。 陳正儒,王新志,張靖三人離開文華殿,去針對大魏文宮之事了。 而大魏之中。 隨著大魏文報的免費發放。 越來越多百姓知道現在的戰況和局勢了。 【犯我大魏,雖遠必誅】 這篇文章的感染力太過于強烈了,這是許清宵親自主筆所寫。 許多百姓,連內容都沒看,只看到了文章這八個字,就已經熱血沸騰。 至于殺降之事,他們壓根就不管了。 不過這篇文章,不僅僅只是給一些底層百姓看的,也是給整個大魏上上下下看的。 南豫府之中。 一處酒樓。 一名老夫子手握大魏文報,言辭激烈,講述著文報中的內容。 四五百名百姓,把酒樓上上下下全部堵的水泄不通。 “各位百姓,大魏第一戰,大獲全勝,兩個時辰,打的蕃國投降?!?/br> “可這場大勝,付出了兩萬三千名將士鮮血,蕃國投降,并非是真心實意投降,而是畏懼大魏而投降?!?/br> “許守仁殺降,不是為了殺而殺,而是為了震懾百國?!?/br> “一個月前,十二附屬國彈劾許守仁,這是何等恥辱?” “先不論許大人做錯了什么,就光說他區區附屬國,憑什么彈劾我大魏臣子?我大魏內政,輪得到這幫異族插手嗎?” “可大魏是什么?是仁義之國,上國之上,大魏沒有派兵,也沒有鎮壓,而是警告十二異族國,讓他們派使者進京請罪?!?/br> “他們聽了嗎?他們不聽!” “而后聯合百國施壓,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彈劾許大人是假意,其真意是什么?無非就是想要脫離大魏,投靠他國?!?/br> “朝廷不答應,他們繼續施壓,許大人連寫三封圣旨,給予百國三次機會,但換來的是什么?是異族的恥笑?!?/br> “你們看看這大魏文報寫了什么,異族笑我大魏無能,笑我大魏無種,他們將我等的仁義,當做軟弱,當做怯懦,當做害怕?!?/br> “老夫問一問大家,異族如此辱罵,騎在我們大魏臉上,此事我等能忍嗎?” 夫子說話慷慨激昂,他握緊文報,聲音顫抖,詢問在場所有百姓。 “不能!” “忍他娘的腿?!?/br> “忍個毛,一群狗雜種?!?/br> 百姓們大聲回應,數日前的事情,他們歷歷在目,三道圣旨警告,換來的不是道歉,而是譏諷,是嘲笑,這口氣憋在大魏百姓心中。 那段時間,大魏百姓聚在一起,就是一起大罵朝廷無能,大罵兵家孬種。 他們歷歷在目,可沒有忘記。 得到百姓的回復后,這夫子聲音更加激昂了。 “我等忍不了,朝廷也忍不了,許大人一統六部百官,集結三大軍,兵分三路?!?/br> “信武侯只用一天時間,來到蕃國,夜襲城門?!?/br> “兩個時辰,死了兩萬人,蕃國國君還做著春秋大夢,想著投降就沒事?!?/br> “兩萬將士的命,誰來補償?” “大魏之傷,又有誰來彌補?” “如若大魏受降,那老夫問一句,是不是說,往后不管死多少人,只要他們愿意投降,我們就只能接受?” “就算百國投降了,平定禍亂,老夫問一問,難道他們下次就不會繼續找我大魏麻煩?” “對于這群豺狼,我等只能戰!” “而且是死戰?!?/br> “十七萬降兵,殺的好!殺的妙!不殺,何以展現我大魏國威!” “諸位!” “大魏自北伐后,真正的大變來了,許大人已經在文報上寫的清清楚楚了?!?/br> “從現在開始,我等應當無條件支持大魏朝廷,不要聽信任何非朝廷之言,不要傳播任何有害于大魏之謠言?!?/br> “大魏若是亡了,我等也別想茍且偷生,大魏的女子,將會淪為異族的奴隸,我等也會死在異族刀下?!?/br> “此時,大魏的軍隊,在前方廝殺,而我等應當鎮守大魏,不要出現內亂,誰要是搞內亂,誰就是jian細,誰就是罪人?!?/br> “莫讓靖城恥再顯,也莫讓大魏再遭受百年之痛?!?/br> “犯我大魏,雖遠必誅?!?/br> “各位,明白了嗎?” 夫子聲嘶力竭,他鼓舞著百姓,因為他真正看懂了大魏文報的內容,知道大魏現在最需要什么,也知道許清宵到底想要表達什么。 信念統一。 大魏的信念,必須要在這一刻統一。 因為大魏無路可退。 民間百姓,一定要無條件相信朝廷,無條件相信許清宵,不能讓任何人,制造內亂,影響戰局。 夫子之言,發自肺腑,聲嘶力竭,引來百姓之共鳴,引來百姓之認同。 “夫子,我們明白了?!?/br> “行,從現在開始,我無條件相信朝廷,他娘的,誰要是敢說一句許大人不好,誰要是敢說一句朝廷的不是,老子直接砍了他?!?/br> “說的沒錯,咱們大魏的將士,正在外面鎮亂,我們絕對不能拖后腿,不能制造內亂,不然的話,內憂外患,遲早要打敗仗?!?/br> “犯我大魏,雖遠必誅?!?/br> “犯我大魏,雖遠必誅?!?/br> 四五百名百姓們大聲吼道,他們的信念,在這一刻,達到了巔峰。 同樣的事情,在南豫府各地出現。 有人在天橋地下鼓舞士氣,有人在各大酒樓鼓舞,有人甚至直接在路邊,一人傳十人,十人傳百人。 聽懂了的,相互傳遞。 沒聽懂的,也知道一件事情。 不要制造內亂,相信許清宵,相信朝廷。 大魏文報,在這一刻,爆發出無與倫比的威力。 府君宅。 南豫府府君李廣新,看著手中的大魏文報,長長吐出一口氣。 “守仁!” “大魏注定要因你而繁榮啊?!?/br> 他望著文報,聽著城內那一道道的民意之聲。 百姓對許清宵的信任,也達到了一個空前絕后的高度。 這是古今往來,沒有一個臣子能做到的。 許清宵,當真是萬古大才。 京都之中。 百姓們也議論紛紛,本身京都百姓對許清宵就是無比信任,而隨著文報的出現,百姓們對許清宵更加相信了。 只是很快,矛頭頓時指向了大魏文宮。 大魏儒報的內容,還歷歷在目,彈劾許清宵各種不好,大家還沒有忘記。 如今將兩份報紙擺在一起,一時之間,百姓們即便是再蠢,也不可能蠢到這個地步。 “各位,這大魏文宮,當真不是東西,這個張寧真是壞到骨子里去了?!?/br> “他寫文章,罵許大人殺降,對外敵如此假惺惺的,我想問大家一句,大魏儒報上,寫了一句咱們戰死的將士嗎?” “我們戰死了兩萬三千人啊,我外甥死在了戰場上啊,他一句不提,反而可憐外敵,這他娘的還是人嗎?自己人死了,他不可憐,外敵死了,他鬼哭狼嚎,各種彈劾,這群畜生東西,各位,有膽子的跟我去文宮,老子今天命不要了,都要把這個張寧打一頓?!?/br> 街道當中,一個中年男子目呲欲裂,眼睛血紅無比道。 他是真的氣,他的外甥已經死在了戰場上,是另外一個同鄉人傳來的消息。 今天這才收到的,他還沒有告訴自己meimei,他不敢說,一旦說了,自己meimei可能扛不住喪子之痛啊。 他恨死了這幫異族,恨不得自己上戰場,把所有異族全部殺死,如今看完大魏文報,他心中暢快無比,對許清宵也無比尊重和敬佩。 然而聽到大魏宮廷外那幫儒生鬼叫連天,又想到大魏儒報寫的內容,替十七萬敵國降軍打抱不平,還彈劾自己國家的官員。 這如何不讓他火冒三丈?不,是如何讓他不氣急敗壞。 自己人死了,不說? 敵人死了,你鬼哭狼嚎的。 你還是不是人?還是不是大魏儒生??? 故此,他帶著家里七八個壯丁,在街道上大聲吼道。 一時之間,街道當中,有不少人被這番話點醒了。 一開始,大魏儒報的出現,的確讓他們覺得有些不應該,殺了十七萬降軍,有些不人道。 可隨著大魏文報的出現,再加上此人這番話,眾人這才逐漸醒悟過來。 是啊,兩萬三千將士死于攻城,你只字不提,敵軍殺了人后就投降,許清宵下令殺降十七萬,你鬼叫連天。 你他娘的是魏jian吧? 這下子,不少人怒了。 “我跟你去?!?/br> “老張,我也跟你去,他娘的,這幫文宮讀書人,真他娘的沒有一點良心?!?/br> “這幫畜生東西,敢情死的不是他們兄弟?咱大魏兩萬多條年輕生命死了,一句話不說,一個屁都不放,殺了十七萬畜生,居然為他們打抱不平?這書讀到他娘肚子里去了?” “走走走,廢話什么,去大魏文宮?!?/br> “你們去大魏文宮,我找點人來,去大魏宮廷外?!?/br> “這幫人哪里是讀書人?都是一群賣國賊!” “就是,一群賣國賊,對比許大人,當真是高低立判?!?/br> “對比許大人?你是在侮辱許大人嗎?” “活該許大人是大魏未來新圣,就對比這幫人看,許大人現在封圣都不足為過?!?/br> 京都百姓們也暴怒了,一個個抄起家伙,朝著大魏文宮和大魏宮廷外走去。 而守仁學堂,這一刻也是無比沸騰與熱鬧。 “出事了,出事了,百姓們紛紛前往文宮和大魏宮廷外,好像是要去打讀書人?!?/br> “不好了,文宮外聚集了不少百姓?!?/br> “四大書院外也聚集了不少百姓,感覺我等讀書人這次犯眾怒了?!?/br> 守仁學堂內,有不少聲音響起,一些讀書人急急忙忙跑了過來,略顯慌張。 然而,就在這時,李守明的聲音響起了。 “怕什么?” “京都百姓是去找文宮讀書人麻煩,我們是守仁學堂的學生,百姓不會對我們出手的?!?/br> “恩,老師在民間的威望極高,這次百姓也是針對大魏文宮,與我等無關?!?/br> 學堂內有人開口,并沒有任何一絲畏懼。 可就在此時,一道聲音忽然在守仁學堂響起。 “所有人聽著!” “隨我前往大魏宮廷?!?/br> 聲音響起,是陳星河的聲音。 這一刻,陳星河穿著一套素衣,從房間內走出,望著眾學生如此說道。 “師伯,我們是去做什么?” “師伯?去大魏宮廷作甚?” 守仁學堂的學生們有些好奇,不知道陳星河是何意。 “揍人!” “揍讀書人!” 陳星河十分瀟灑,他一步跨過學堂之門,朝著外面趕去。 這個時候,大魏文宮的讀書人已經惹來民怨,他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文宮儒生,抓住這次機會,在大魏宮廷內,大肆辱罵許清宵,罵了整整一天,別說大魏宮廷內每隔一刻鐘就聽到這幫人鬼哭狼嚎了。 就連守仁學堂每隔一刻鐘,也能聽到這些人鬼叫連天。 大家伙都憋著一口氣,現在機會來了,陳星河會放過嗎? 果然,隨著陳星河如此開口,所有守仁學堂的學生們一個個激動了,紛紛跟著陳星河往大魏宮廷走去。 一時之間。 整個京都,已經徹底沸騰起來了。 到處都是百姓,拿著家伙,朝著大魏宮廷走去。 一支支八門京兵迅速整裝待發,看到這種情勢,肯定要出動兵部,他們想要穩住局面,但看到百姓們一個個眼中冒火。 八門京兵們實在是不敢大聲說話啊,只能讓大家維持好秩序,千萬不要發生民亂,這要是發生了民亂,可不是小事啊。 大魏宮廷外。 數以萬計的讀書人,依舊是每隔一刻鐘大聲請愿。 他們這一天,可謂是罵爽了,堂堂一位大儒,未來的新圣,被他們這樣辱罵,這還不夠shuangma? 本來自從許清宵來了以后,大魏文宮處處被打壓,導致他們心里很不爽,尤其是許清宵太年輕了,如此年輕,就成為了大儒。 有心胸寬闊之人,表示敬佩和尊重,但文人相輕,有些文人就不一樣,他們總覺得許清宵用了莫名的手段,或者覺得許清宵德不配位。 平日里只能在私底下辱罵許清宵,后來許清宵成為大魏未來新圣,大家都不敢說了,只能憋在心里。 但這次不一樣了,許清宵殺降,犯下滔天大罪,落下話柄,再配合大魏儒報的文章,他們豈能不怒? 豈能不抓住這次機會,瘋狂貶低許清宵和踐踏許清宵?來滿足自己內心的愉悅? 只是罵了一天,大魏宮廷沒有任何一點反應,大家還是有些不爽。 “諸位,我們不要隔一刻鐘,這樣,我們隔半刻鐘喊一聲,大家輪流來?!?/br> 有儒生提議,不要一刻鐘喊一次,半刻鐘,讓陛下聽見,讓滿朝文武聽見,大罵國賊許清宵。 這個提議瞬間得到眾人的認可。 下一刻,有讀書人站起身來,大聲怒罵道。 “大魏江山,天降災禍,國賊許清宵,殺降犯天怒,死不足惜,還請陛下嚴懲許清宵!” 洪亮的聲音響起,當下,五六千儒生齊齊怒吼,大罵許清宵國賊也。 然而,就在此時,陣陣腳步聲響起,是八門京兵的身影。 一支支軍隊出現,神色嚴肅,手持兵器,直接將大魏文宮外的讀書們全部封鎖圈住,面色冷冽無比。 而隨著八門京兵的出現,大部分讀書人臉色有些難看,莫名有點害怕。 可有部分讀書人根本無懼這一切,甚至還露出狂喜之色。 “諸位!” “不要驚慌,有十位大儒在此,這些京兵不敢傷我等,若他們敢傷我等,光是這殺降欺儒,天地不容?!?/br> 有人開口,自信無比道,認為八門京兵不敢出手傷他們。 的確,隨著這道聲音響起,不少儒生跟著大喊。 “沒錯,他們不敢傷我等,十位大儒在此,數萬儒生,若他們敢傷我等讀書人,就是犯下天怒?!?/br> “自古以來,殺降欺儒之國,皆會遭天譴,某就不信,他們敢欺負我等儒生?!?/br> “這只怕又是許清宵下的令了,哈哈哈哈哈,許清宵怕了,國賊許清宵怕了,他害怕我等之言,害怕百姓醒悟,所以派兵鎮壓?!?/br> “是的,許清宵怕了,他怕了,否則的話,為何派兵前來?他是害怕,百姓醒悟,我等一定要鎮守此地,讓京都百姓,讓大魏百姓,讓天下百姓都知道,許清宵國賊也?!?/br> 不少書生嗨了,徹底嗨了,看到京兵來臨,不但沒有任何害怕,取而代之的是興奮和激烈。 他們認為,許清宵這是怕了,是心虛了,不然的話,為何派兵前來? 不僅僅是這些儒生,十位大儒也是如此。 “我輩讀書人,為天下蒼生而讀書,無懼強權,有一顆無畏之心?!?/br> “諸位,我們的后盾是百姓,是天下百姓?!?/br> “聽本儒之令,團結一致,如若京兵敢動手,我等死戰于此,老夫不信,他許清宵敢殺儒?!?/br> 有大儒開口,大聲吼道。 “他許清宵即便是再狂,他也不敢殺儒,他若是敢殺儒,天下百姓絕對不會放過他許清宵的?!?/br> “對,我等的后盾,是百姓,是天下民意,諸位不要慌?!?/br> 一尊尊大儒開口。 他們的聲音無比洪亮,在這一刻,認為天下百姓是他們的后盾,無懼強權。 這一番話,使得這群讀書人熱血沸騰,情緒高昂。 “傳許大人之令,國家動蕩,風雨交加之時,爾等儒生,造謠生事,企圖制造內亂,其心可誅?!?/br> “傳大人之令,扣押爾等儒生入天牢,待國家穩定,再一一提審?!?/br> “反抗者!殺!” “阻攔者!殺!” “再敢亂語者!殺!” 京兵統領之聲響起,他是一個刀疤臉,目光兇惡無比,早就看這幫家伙不爽了,眼下上面給了命令,他才不管那么多,誰敢阻攔,他一刀砍去。 鏘鏘鏘! 一把把大刀出現,刀面寒芒閃爍,不少讀書人頓時閉嘴了,在大刀面前,這些讀書人還是有些慌張。 可還是有不少讀書人依舊鐵骨錚錚,望著對方,眼神之中可沒有半點畏懼。 “諸位,我果然沒有猜錯,許清宵慌了,許清宵怕了,他心虛了,想要用刀劍,讓我等閉嘴!” “可我們是誰?我們是讀書人,讀浩然正氣,為天下蒼生而讀書之人,我們害怕刀劍嗎?” “我們害怕死亡嗎?” “只要百姓站在我們這里,我們將無懼一切?!?/br> 有讀書人大聲吼道,他言語激昂,甚至向前走了一步,彰顯自己的無畏。 下一刻,不少讀書人紛紛站起來,同仇敵愾,他們互相拉著,組成人墻,一個個目光堅定不移。 “諸位!我等不是為自己而戰,也不是為文宮而戰,而是為百姓而戰,許清宵殺我等之身,我誅許清宵之心!” 洪亮無比的聲音響起,充滿著感染力。 一時之間,各種聲音紛紛響起。 “許清宵殺我之身,我誅許清宵之心!” “不為自身而戰,為百姓而戰!” “為百姓而戰!” “為百姓而戰!” 那一道道聲音響起,傳至大魏京都,數以萬計的儒生這一刻熱淚盈眶,他們把自己感動到了。 十位大儒更差點落淚,這一刻,數萬讀書人聚集在一起,他們認為自己是光榮的,認為自己充滿著榮耀。 甚至有人做好了死的準備,他們的目光,堅定不移,他們的信念,堅定不移。 他們為的不是自己,為的也不是名譽,為的是天下百姓,站在道德制高點上,這一刻,他們如同圣人一般。 而這種感染力,讓他們不畏死亡,無懼一切。 京兵統領冷冰冰地看著這一切,他手放在刀上,已經準備殺儒了。 可就在此時,一陣陣腳步聲再次出現。 四面八方,無數百姓抄著家伙,朝著大魏宮廷之外走來。 百姓們一個個目光寒冷,亦或者目中有火,仿佛極其憤怒一般。 當看著百姓從四面八方涌來,大魏宮廷之外的讀書人們激動了,他們興奮了。 “諸位!” “看!看??!百姓們來支持我們了?!?/br> “百姓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他們來了,他們看到我等被欺負,現在來幫助我等了?!?/br> “為百姓而戰,我等死不足惜啊?!?/br> “嗚嗚嗚嗚,莫名落淚啊,看到這一幕,某值了,某值了?!?/br> “此生不悔,此生不悔啊?!?/br> “各位百姓,你們不要過來,這場仗,由我等來打,你們只要親眼看見,他們是如何欺壓我等的就行,功德自在人心?!?/br> “百姓們,你們不要過來,他們不敢傷我等的,可你們不一樣,他們會欺壓你們的?!?/br> “許清宵!許清宵!你看看啊,你看看啊,這就是你的民意嗎?哈哈哈哈,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用這種方式,來蒙騙百姓,現在你自食其果了吧?” 這一刻,無數聲音響起。 這群儒生們下意識以為,這些百姓是過來幫他們的。 他們激動,他們感動,他們落淚,他們情緒更加高昂,他們更加覺得值了,許多儒生更是哭喊著,讓百姓們不要過來,怕他們受傷。 矯情無比,做作十足。 這番場景,讓百姓們有些愣了。 他們不知道這幫讀書人是不是腦子有問題?一個個哭的這么兇干嘛?還有什么欺壓不欺壓? 百姓們有些迷糊了。 而儒生們再一次異口同聲。 “國賊許清宵!你睜開眼睛看看吧!百姓已經睜開了眼睛!你不得好死!我等與你死戰到底!” “此戰!為天下蒼生,為大魏百姓,為京都百姓,來吧!殺吧!” “你殺我之身,我誅你之心??!” 儒生們徹底嗨了,他們完全陷入了自己的幻想當中。 如雷般的聲音響起,氣勢沖天。 可突兀之間,百姓之中,一道如雷般的聲音響起。 “我殺你奶奶個腿?!?/br> “為你娘的百姓而戰?!?/br> “這幫書生把腦子讀壞了,諸位,現在還不上?等大魏亡了再上?” “上??!往死里打,把這群賣國書生往死里打,打死最好?!?/br> 激昂無比的聲音響起,如同導火索燃燒一般,瞬間炸了。 所有百姓在這一刻,全部沖向這群書生,就如同洪水一般,從四面八方直接沖上去了。 這一刻,前面的儒生傻眼了,這些人,不是來幫自己的嗎? 而后面的儒生們,則沒有聽清楚,還以為百姓是沖過來幫自己的,一個個不由嚎啕大哭,喊著不要過來,不要過來,這場仗讓我們來。 你們已經很可憐了。 只是剎那間,無數百姓已經沖到面前,對準前排的讀書人,直接就是面門一拳。 嘭!嘭!嘭! 大戰瞬間混亂,三四萬百姓紛紛加入戰場,見到讀書人就往死里打,拳打腳踢,也不管對方年齡多大,逮到就打。 而讀書們徹徹底底傻眼了。 “你們不是來幫我們的嗎?你們為何打我?” “嘶,爾等為何這樣?你們是不是受到蠱惑了?” “不要打了,不要打了,我腰斷了?!?/br> 讀書們徹底傻眼了,這些百姓不是來幫自己的嗎?怎么朝著自己往死里打??? “幫你們?我幫你們上西天,賣國賊!” “我蠱惑你娘,你這個腦疾玩意,你爹娘送你上學,沒想到你就學會這玩意?賣國賊,找打?!?/br> “你們身為讀書人,不為國出力,國家有難之時,你們不出來幫忙,反而添堵添亂,你們還是人嗎?口口聲聲罵許大人是國賊,你們這群人才是國賊?!?/br> “各位兄弟,給我往死里打,打死都行,這種人死了,他們爹媽都不會給他們收尸的?!?/br> “一群狗東西,我大魏江山,岌岌可危,將士們在外浴血奮斗,而你們呢?讓你們出去擊敵你們做不到,讓你們寫點東西,你們還罵自己人?給自己國家增加危難?!?/br> “你們不得好死啊?!?/br> 百姓們氣勢洶洶,他們怒吼連連,三四個人抓住一個讀書人就往死里打,打的極其兇狠。 “各位百姓,你們上當了,你們被騙了,這是許清宵的計謀啊,這是許清宵的計謀啊?!?/br> 有大儒看到這一幕,臉色嚇得慘白無比。 他們身子發抖,與百姓各種解釋,希望百姓理智啊。 同時他也極其憋屈,極其難受,還以為這些百姓是來幫自己的,可沒想到的是,竟然是過來打自己的。 這還真是.......遇見了鬼啊。 他娘的,真他娘的遇見鬼了啊。 “計謀你大爺,你這個老不死的家伙,老而不死,許大人說的就是你這種人,不是人老變壞,是壞人變老吧?” “各位兄弟,把這幾個大儒抓住,也往死里打,他娘的,整天到晚就是這幫人找許大人麻煩,忙幫不上什么忙,就喜歡打壓良才!” “打!給我狠狠的打!” 百姓們已經徹底喪失理智了,他們抓住讀書人就打,而且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這幾個大儒本來還想著穩固局勢,可看到這樣子,一個個臉色慘白。 紛紛想要逃亡大魏文宮去。 然而四面八方都是人,數以萬計的讀書人,完全沒有任何戰斗力,被打的慘叫連連。 而內部還沒有挨揍的讀書人,此時此刻,全部麻了,徹徹底底麻了。 恐懼!羞愧!害怕!等情緒占據他們腦中。 這種場景,他們如何不恐懼? 但更多的還是羞愧啊。 尤其想到剛才,他們還大聲喊著,什么為百姓而戰,還那么慷慨激昂,那么熱血沸騰。 結果,人家百姓根本就不領情,不領情就算了,還打他們?這種恥辱,簡直是一生難忘啊。 他們臉紅滴血,想死的心都有啊。 可隨著百姓沖散了讀書人陣營,他們開始慌了。 “不要打了,不要打了,再打我就死了?!?/br> “我錯了,我錯了,我錯了,各位不要再打了,我真的扛不住了?!?/br> “我腿斷了,我的腿斷了,?。。。。?!” “我真的不行了,再打我要死了?!?/br> “跟我沒有關系啊,跟我沒有關系啊,是有人喊我來的,不是我想來的?!?/br> “是趙儒叫我來的,是趙儒叫我來的,我本意是不想來的,各位百姓,不要再打了?!?/br> 場面一度極其混亂,百姓下手還真是狠的不行,拳打腳踢之下,這些讀書人當真是生不如死。 八門京兵看著這一切,沉默不語,不過眼神當中卻充滿著暢快之意。 他們何嘗不支持許清宵? 還是那句話。 大魏的將士,在外面浴血奮戰。 大魏的儒生,在內部制造混亂。 這他娘的,誰能接受?還妄圖想要蒙騙大家?現在好了吧?自食其果吧? 這就叫做活該。 “統領!民意暴亂,為何不出手制止,你還站在干什么?還不快快讓人制止?!?/br> 有大儒望著京門統領。 大聲怒斥道。 怒斥京門統領的冷漠。 “給老子把嘴閉上?!?/br> 京門統領開口,一句話罵了回去。 隨后,他望著混戰道。 “八門京兵聽令?!?/br> “維護秩序,注意百姓安危,不要讓百姓受傷,百姓是讀書人最堅強的后盾?!?/br> 京門統領開口,一句話羞的所有讀書人臉色漲紅啊,甚至有不少讀書人沒被打暈,卻被活生生氣暈了,尤其是想到方才說的話。 還為民而戰? 真是為他娘個腿而戰啊。 奇恥大辱,奇恥大辱,這是奇恥大辱啊。 噗。 有大儒吐血,也暈過去了,這一下身旁的大儒急了,他也想暈死過去啊,可問題是,暈不過去啊。 當下,混戰再次開始,讀書人的慘叫之聲,也一直傳入了文華殿內。 而大殿內,武官們皆然哈哈大笑,幸災樂禍地看著這一切。 而與此同時。 大魏文宮。 相比大魏宮廷外的混亂。 大魏文宮就比較有秩序多了。 數以萬計的百姓,來到大魏文宮,百姓們沒有沖入文宮暴亂,而是冷冰冰地望著大魏文宮,眼神之中滿是怒意。 而文宮內的讀書人,卻一個個莫名心虛與害怕,面對幾萬百姓的目光,有誰不心虛? 這一刻。 一支支京兵出現,將大魏文宮全部包圍。 很快,三道身影出現。 大魏丞相陳正儒! 禮部尚書王新志! 刑部尚書張靖! 三人的身影,出現在大魏文宮之外,率領京兵一萬,將大魏文宮團團包圍。 “傳,許大人之令!” “扣押國賊,蓬儒!” “扣押國賊,張寧!” 隨著陳正儒的到來,一道洪亮的聲音也隨之響起。 陳正儒目光冷冽,一開口,便冠上國賊之稱。 “大膽!” “陳正儒,你瘋了?竟稱蓬儒為國賊?” “這許清宵是不是瘋了?我大魏天地大儒,他竟然敢辱國賊!” “瘋了,瘋了,陳正儒,你瘋了?!?/br> “你可知道這是何地?大魏文宮!你率兵入宮,實乃犯下大罪,你身為大儒,不尊圣人,你枉為讀書人?!?/br> 文宮當中,一道道暴喝聲響起。 他們怒斥陳正儒,無與倫比的憤怒。 只因陳正儒辱罵蓬儒為國賊。 可陳正儒卻冷笑不已。 “國之大難時,大魏將士,浴血奮戰,死而后已,大魏朝廷,滿朝文武竭盡全力,保家衛國?!?/br> “而大魏文宮在做什么?蓬儒在做什么?張儒在做什么?抨擊許大人,調動民意,妄想制造內亂?!?/br> “這不是國賊!” “這是什么?” “蓬儒!” “你老而不死!” “滾出來!” “否則!” “京兵聽令!” “殺!” 陳正儒聲音激烈,情緒激昂。 當朝丞相! 文宮大儒! 他今日!是抱著殺儒之心! 來的! 而大魏文宮內。 眾人也不由愣了。 他們感覺得到,陳正儒的殺意。 不少大儒咽了口唾沫。 莫名有些......害怕。 -- -- 三更求月票! 然后說一下,大家能不能來起點平臺訂閱下,因為最近沖擊兩萬均訂。 哭了?。。。?!主發的是起點,收益最多的也是起點,其他渠道,拿兩成~落淚~ 能來起點的,下載個起點app就好~跪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