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縣里最近豆漿粉賣的好,還有不少讀書人買,這事他也知道。 沈二蛋有機靈聰慧,在緊張的情緒過后,捋一捋也明白過來里面的危機四伏。 這會出了縣衙,他忍不住大呼一口氣。 還好他選擇了出手阻攔,不然真叫那人得逞了,肯定會影響雜貨鋪的生意,同時也會影響豐水縣的名聲。 如今豆漿粉已經是豐水縣有名的特色土儀,他們碼頭這些扛大包的,也因為豆漿粉的爆賣,多了不少的活干。 而且瑾初農莊因為縣里許多人沒活做,還準備擴建豆漿粉工坊,到時候能多招工,可以解決一部分百姓的生活問題。 縣丞大人也是愛民如子,為了能讓豆漿粉工坊快點建立,讓縣里百姓能早點多條生路,不惜動用衙門的力量,在最快時間招好工。甚至親自監工,就是為了工坊能在短時間內,不出紕漏的快速建成。 如果豆漿粉出了事,那可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兩位大人那般的急色也能理解了。 沈二蛋不知道是誰這樣的壞,竟然動這種心思。只在心里慶幸這次是被發現阻止了,否則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趙縣令這邊在沈二蛋走后,第一時間派人通知云懷瑾。 同時緊急提審被抓來的小偷,一開始的時候那小偷還死不承認自己要偷換東西,一直喊冤屈,說他只是路過,突然就被人給抓了。 可沈二蛋不是傻的,沒在人沒動手時候就攔住對方。而是在對方得手后,瞬間制服。 人贓并獲,即便是想賴也賴不掉。 趙縣令為官數載,什么人沒見過。被抓來衙門的人,第一句話都是“大人,小人冤枉?!?/br> 沒空聽這人無意義的辯解,趙縣令直接讓小吏帶人去了一趟刑房。 剛進去轉一圈,那邊就什么都招了。 不會這“小偷”只說自己雖是周家的奴仆,但所做一切都與周家無關。 是他自己鬼迷心竅,只想偷竊東西,對調換一事,咬的很緊,絲毫不松口。 趙縣令和林縣丞對于這事和周家家主有沒有關系,那是心知肚明。 死契的下人不在莊子里待著做活,自己跑去碼頭偷東西,誰信呢? 只是這人咬死不再透露更多,趙縣令和林縣丞也沒辦法。 另外兩人很快也被抓了回來,以為能從這兩人口中問出點什么,結果二人也是一樣,只承認偷竊,不承認調換。 至于為什么有一樣的包袱,他們也說只是巧合。 包袱雖被找到,但里面只有一身破布麻衣。不過里面的東西還是不是原來的,就不好說了。 趙,林兩人都知道周莊和瑾初農莊之間的齟齬,周合此人是個什么樣的,他們也明白。 說這事和周合沒關系,還不如說母豬能上樹。 至于三人為何都寧死不松口,想來周合是拿住了三人在意的東西,沒百分百的把握三人不會背叛,周合也不敢這樣明目張膽。 這事,只能按偷竊去定。 這事人贓俱獲,另外兩個也沒準備潛逃,也逃不出去,衙役出去后很快就抓了回來。 他們承認的迅速,甚至沒有辯駁。想來之前跑走,也不是為了跑,而是為了處理包袱里的東西。 三人口供統一,心性堅定,再撬也撬不開,除非周家現在垮了,三人搞不好能說出點東西。 趙縣令不想在這三人身上再做無用功,只先按著偷竊的罪名判。 偷竊未遂,是打板子罰銀子。 偷竊已遂,除了打板子罰銀子外,還需要蹲牢房。 趙縣令有些慶幸那沈二蛋是在這人動手后才捉人,不然打完板子,罰完銀子,人還得放回去。 快速結案后,趙,林二人心里憋著火氣。 好不容易豐水縣能有點起色,讓他們看到點希望,那周家為了一己之私,竟然什么后果都全然不顧。 云懷瑾到衙門的時候,林縣丞還在寬慰趙縣令,好在事情沒走到最壞的那一步。 路上的時候,云懷瑾就聽去通報的小吏說了大概。 云懷瑾對此也懷疑就是周合指使動手的,那周合幾次三番的派人與莊子里外出的下人,還有下工的村民套近乎,最后都以失敗告終。 眼下終于有個能搞垮瑾初農莊的機會,這人自然不可能放過。 到了縣衙,林縣丞將事情又更仔細的說了一遍,同時也說了縣衙里的判決。 云懷瑾也知道對方咬死不松口,沒辦法就去定周合的罪。 哪怕民不與官斗,周合也不是真正的升斗小民,他背后也有家族撐腰。 別說這三人不松口,哪怕是松口了,縣衙怕是都拿周合沒辦法。 云懷瑾接受了衙門的判決,對周合更加防范的同時,也準備再加大力度攔截周莊的生意。 趙縣令和林縣丞是真心為了豐水縣好,兩位大人即便也有自己的私心野望,可也無法因此否認,他們也確實為百姓謀生而著想。 林縣丞為避免此事再發生,承諾云懷瑾會加強對碼頭的管理與巡邏。 云懷瑾也表示會在包裝上,做一些防偽的標記。也會讓伙計在鋪子里對購買吃食的客人提醒,小心保管包袱,回去后第一時間檢查,東西有沒有被調包。 趙縣令也難得的開了口,表了態,說會幫云懷瑾盯著周莊,若是對方有什么風吹草動,都會第一時間通知云懷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