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回 豎子無禮欺秦王
且說這蘇季子,本洛陽人氏,姓蘇,名秦字季子,因假托蘇季子之名而自薦于秦王帳下大臣呂不韋門下以托為門客,想以經得呂不韋而向秦王舉薦,只是,昨日亭上一敘,他這一番痛思了數年之久的言論,卻并不為秦王所重視,更不曾為他撈得來一官半職,這不由得讓這蘇秦痛恨萬分。 要知道,秦王唯才是用之說,卻并不是空話,如現居于六部主事的百里奚,呂不韋二人,若依這二人原本之身份,如何又能居于此等顯赫之位,然而,如今這二人,已經是大秦之肱骨之臣,最為秦王所重用。 再還有那6準其人,再還有其它如楊齡,黃羽等,此刻,各自亦居于秦朝中位居重位。 就沖著這一點,蘇秦以自身才學論,自然是想著秦王亦能予他一高位,也好能衣錦還鄉去。 可惜,秦王好像并不曾看把他的大論給放在心上,只是客氣的把他給送走,并著呂不韋給安排個官職予他。 蘇秦本是傲慢之人,秦王如此慢怠于他,于是暗恨于秦王之輕慢,遂生離去之心。 門客者,乃是依附于諸多王孫公子豪族之輩,以才智而顯于諸王孫公子之流,雖是依附,但卻并不是奴隸,對于門客之來去,卻是很自由的。 這蘇秦自覺得再呆于呂不韋門下為門客也沒有多大出息,再則也是惱于秦王輕慢于他,不識他之苦心大計,遂暗恨之余,擇日就卷了細軟包裹而去,心中定計,他定要這秦王大大懊悔一番。 遂西奔于楚,會見于楚懷王項英,進而納于言曰:“臣以天下地圖說之,諸侯之地五倍于秦,吾料度諸侯之卒當十倍于秦也。六國合力通盟為一,并力西向而攻秦,秦不得御六國之兵,必破矣?!?/br> “夫衡人者皆欲割諸侯之地以與秦,秦成則其身富榮,國被秦患而不與其憂,是以衡人日夜務以秦權恐愒諸侯,以求割地。故愿大王熟計之也!竊為大王計,莫如以齊、魯、吳、楚、燕、趙為從親以畔秦,令天下之將相會于洹水上,通質結盟,約曰:‘秦攻一國,五國各出銳師,或撓秦,或救之。有不如約者,其余五國共伐之!’諸侯從親以擋秦,秦之甲士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東矣?!?/br> 蘇秦再進言道:“楚,天下之強國也,據地八千余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其勢不兩立。故為大王計,莫如從親以孤秦。臣請令山東之國奉四時之獻,以承大王之明詔。委社稷,奉宗廟,練士厲兵,在大王之所用之。故從親則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則楚割地以事秦。此兩策者相去遠矣,大王何以決擇焉?” 誠如蘇秦所說,天下十四諸侯,秦國如今已經并其四數,占西南半壁江河,然而,若是天下剩余的吳,楚,齊,魯,燕,趙六大強國勇盟合力為一,再西向以攻秦,以秦之一地御六國之兵,必為六國所破也。 而若是不立這個盟約,則六國之地,必為秦國所分而擊之,到時候,可就不是他們這些王族稱孤道寡之時了,而是南面以稱臣。 形勢所迫之下,只要他們不想稱臣于秦,只要這事有人從中穿爭引線,這個盟約有九成以上可能是可成立的。 而如今,確正有這蘇秦站了出來,充作這個穿針引線之人,所以,楚王在贊許之余,即為為使,出使吳國。 蘇秦以楚使之身而見齊恒公管符于濟州而進諫曰:“齊,四塞之國,地方二千馀里,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三軍之良,五家之兵,進如鋒矢,戰如雷霆,解如風雨。即有軍役,未嘗倍泰山,絕清河,涉渤海也?!?/br> “臨菑之中七萬戶,臣竊度之,以每戶三男丁計,不需別遠諸郡縣,只臨菑之卒就已二十一萬矣。臨菑民富而殷實,其民無不斗雞、走狗、六博、阘鞠。臨菑之涂,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揮汗成雨。昔者,晉,韓,魏三國之所以結盟者,是為畏秦國者,三國為與秦接境壤也?!?/br> “晉,韓,魏三國若兵出函谷關戰而勝秦之,則其國兵卒必半折之,其國內又苦無名山大川以為倚,四境必不守也,此滅國之禍也;而若戰而不勝,則國已危亡隨其后。是故晉,韓,魏之所以重與秦戰而輕為之臣也。今秦之攻齊則不然,齊之廣闊倍于晉,韓,魏之地,衛陽之道,車不得雙軌并行,騎不得雙列而行。此等險地百人守之,千人不敢過也。有此天險,秦雖欲深入則狼顧其后,恐吳,楚以謀其側也。是故恫疑、虛喝、驕矜而不敢進,則秦之不能害齊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無奈齊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計過也。今無臣事秦之名而有強國之寶,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計之?!?/br> 蘇秦所說,齊地背靠渤海,上有清河為界,前有泰山為阻,而齊地占地二千余里,有甲士數十萬,粟米堆積如山,三軍精良皆是虎狼之師也。 再則,齊國光臨甾之中就有七萬戶,若按每戶三男丁來算,都不需要去別的郡縣求兵,只光一個臨甾就有兵二十一萬之數,而臨甾之民無不富有,常斗雞,走狗,六博,蹴鞠以為戲,臨甾的道路上,車輪擦著車擦,行人是肩撞肩,如此之地,又有衛陽道這種百人守之,千人不敢過的險地以守,若是六國結盟,秦來攻齊,則吳,楚則攻秦之側,如此一來,秦國,如何能來入秦。? 蘇秦如此一說,齊王自是大悅,自然也是答應了這聯盟之事。 如此輕易而說服楚,齊二般大國,蘇秦自然是信心更增,遂北奔燕趙之地,面見于趙靈公公孫平而再諫諸般道理。 剩下,吳,魯,燕三國,自然亦是為蘇秦輕松而拿下。 如此一來,關東六路大諸侯,各出兵馬,以聯盟之名義,轉而開始著手侵吞于其中的小諸侯國,如宋,周,成等。 ~~~~~~~~~~~~~~~~~~~~~~~~~~~~~~~~~~~~! “豎子,竟然如此欺孤?!庇鶗績?,當李顯收到麻九的線報后,從而得知關外六路大諸侯已經是成形了聯盟之勢,轉而開始準備兵伐于秦。 而這其中的牽橋搭線之人竟然就是那個為李顯無視的蘇季子時,李顯不由得大怒。 若是早知道這蘇季子者便是那蘇秦其人,李顯必會把這人給死死的囚禁,或者是屠殺。 所謂防患于未來,對于這種能給大秦國帶來巨大災難的人物,李顯從來都是想著寧可殺錯亦不放過的。 然而,如今,關東六諸侯其盟已成,轉而侵于秦。其勢以成定局,卻是讓李顯被動上了無數倍。 因著這蘇秦一人,轉而要死上多少大秦國的精銳之士,再往大的說,這其中,又要牽扯進多少無辜百姓因這諸侯之戰而生死,可以說,這一切,也都是這蘇秦間接而造成的。 這對于李顯來說,如何能不讓李顯他大恨之。 “臣慚愧,識人不明,竟識此等狼子之輩為大才,而薦于大王,顯些誤了大王事,臣罪訪萬死?!眳尾豁f出列而伏于地。 蘇秦,乃是他之門客,當初,也正是經由他轉而薦于秦王李顯的,然而,如今,卻就是因著這門客之事,而使得秦國完全處于被動之中,此等人,正如李顯所說的那般,若早知如此,當早殺之而后快。 “此當非汝之罪也,孤當初不能盡用其才,而使其心生怨恨,轉而離去,此事孤亦有錯也?!崩铒@如實說道。 也確實,如今六部之主事尚書皆已經是有了著落,而尚書,中書,門下三省部李顯又遲遲不敢開設,所以,到得如今這種地步,就算來得是一個再有才學的大才,李顯也不可能把現在這六部的主事給拉下來,轉而把這新來之人給換上去的。 若真如此,以后這大秦國誰還敢來投,秦王之威信誰又能信服,畢竟,這事是秦王自己都已經在以官位當誘餌而視作兒戲,來一個就換一個,如此誰又敢來。 所以,有見于此考慮,當初李顯對于這蘇秦,就直接給他讓呂不韋給安排了個不輕亦不重的位置,只待日后再行提拔。 卻不想這蘇秦自以為習得縱橫之術,亦有幾分急智,一來投秦,便想要居于顯位,而李顯卻隨手把他扔給了臣下呂不韋,只讓呂不韋給安排了個不輕不重的位置。 如此一來,這蘇秦自然是視為奇恥大辱,轉而懷恨在心,定要給秦王李顯一個好看。 而如今天下,卻正好是被李顯行成了這般一個威凌天下的局面,皆因秦國突然之間,生吞逼降了蜀中十四州之地,從而一舉越居于天下最大諸侯之一。 面對任何一個諸侯國來說,不論是兵力,還是國力之上,都要遜色于秦。 而這蘇秦,習得縱橫之術,自然也是有幾分眼光的,就著眼前這等時機,他先是出奔楚國,說天下最大諸侯之一的楚國楚懷王答應做這聯盟之主。 爾后再借楚國之威,再說以厲害,許以利益,先后說得齊,趙二大諸侯相繼亦加入了這個盟國。 如此一來,天下最大的三大諸侯都已經結成了聯盟,如魯,燕,吳這等相對要小上一些的諸侯國,其或背后或側面都有齊,楚,趙這等大諸侯國相虎視著,無法之下,他們只得也加入了這個諸侯盟國來以討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