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拼盡全力
牧浩洋在七點過收到的電報是由“刺魟”號發出來的,而且直接被艦隊截獲,沒有經潛艇基地轉發。 在此之前大約半個小時,“刺魟”號幾乎在魚雷的極限射程上,攻擊了第三艦隊。 當時,“刺魟”號別無選擇,因為第三艦隊在四點過再次調整了航向,使潛艇所做的努力都白費了。在覺得即將錯失伏擊第三艦隊的機會后,“刺魟”號的艇長沒再等待,一口氣射出了六條重型魚雷。 這還不是結束。 因為第三艦隊的速度并不快,而且距離太遠,所以“刺魟”號發射的魚雷都以五十五節的速度航行。 正是如此,在發射魚雷后大約半個小時,“刺魟”號才用通信浮標發出了電報。 有趣的是,這艘已經立下赫赫戰功的潛艇沒有立即離開戰場,而是繼續向南航行,只是把航速降低到了十八節。 以這個速度航行,“刺魟”號的噪聲不到九十五分貝。 這封電報,最大的價值就是準確提到了第三艦隊的位置,以及航行信息。 牧浩洋的第一反應是:第三艦隊還沒有離開打擊范圍,而且正在向迪戈加西亞前進,與他在二十六日夜間做出的判斷一致。 如此一來,他在二十六日做的提前部署就能派上用場了。 別忘了,由八艘大型綜合戰艦與四艘反潛戰艦組成的炮擊編隊,已經在二十六日夜間與特遣艦隊脫離,并且以四十五節的速度向南航行了二十一個小時,此時離第三艦隊還不到一千公里。 有趣的是,“刺魟”號的電報中,沒有提到已經伏擊了第四艦隊。 也許,當時在發電報的時候,艇長過于專注前方的第三艦隊,把伏擊第四艦隊的事情拋到了腦后。 結果就是,牧浩洋覺得有很大的把握追上第三艦隊。 事實上,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只要尼克松立即讓艦隊向南轉向,就有足夠大的把握避開特遣艦隊派來的炮擊編隊。別忘了,電報中提到第三艦隊是在向迪戈加西亞南面航行,而沒有提到第三艦隊在向南航行。 問題是,尼克松非??上У腻e過了這個機會。 當時,第三艦隊也截獲了“刺魟”號發出的電報,而且準確判斷出是一艘中國海軍的全電動潛艇發出的電報。 只是,這份電報,讓尼克松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判斷。 原因只有一個:“刺魟”號發報的海域離第三艦隊大概有七十公里,幾乎在最先進的重型魚雷的最大射程之外。這讓尼克松覺得,那不是一艘單獨活動的潛艇,而是“狼群”中的“頭狼”。也就是說,有大批中國海軍的潛艇在第三艦隊附近活動,這些潛艇在接到消息后很快就會趕過來。 在眾多需要考慮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那兩條潛艇警戒線上的潛艇。 從二十六日下午算起,這些潛艇已經向西航行了大約八百海里,離第三艦隊不會超過一千公里。 更重要的是,尼克松并不知道中國海軍潛艇的部署情況。 在他看來,中國艦隊里應該還有好幾艘潛艇,而且都是性能較為先進,最大潛航速度能達到四十節的099型攻擊核潛艇。如果這些潛艇在二十六日夜間南下,那么此時已經向南航行了八百多海里,離第三艦隊也在一千公里左右。 也就是說,他覺得中國海軍的潛艇圍獵網已經拉開,即將逮住第三艦隊。 顯然,繼續向南航行肯定不是明智之舉。 經過權衡之后,尼克松發現,只有繼續向西航行,不去迪戈加西亞,而是直接趕往亞丁灣,才能避開中國潛艇的圍堵。要知道,只要第三艦隊進入亞丁灣,就能得到岸基反潛巡邏機掩護。 當然,這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中國艦隊在第三艦隊西北,如果發現第三艦隊正在趕往亞丁灣,中國艦隊也會向西航行。因為中國艦隊的航速能達到四十五節,而且占據著有利的位置,還能從巴基斯坦獲得補充的艦載戰斗機,所以中國艦隊完全有可能搶到戰位,在亞丁灣伏擊第三艦隊。 也就在尼克松猶豫不決的時候,發生了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 七點三十五分,位于旗艦右前方的“布里斯班”號防空巡洋艦突然發生猛烈爆炸,艦長隨即報告遭到魚雷襲擊,龍骨嚴重損毀,已經有五個大型艙室被海水淹沒,鄰近艙室也即將被淹沒。 這下,尼克松完全慌了手腳。 兩分鐘后,又有一艘驅逐艦報告,遭到魚雷襲擊,但是沒有被魚雷擊中。 尼克松再也不敢遲疑,留下一艘驅逐艦協助“布里斯班”號之后,讓艦隊進入了反潛作戰狀態。 如此一來,第三艦隊的航速由三十三節降到了二十四節以內。 原因很簡單,反潛戰艦只能在二十四節以下,才能有效利用反潛探測設備。超過二十四節,探測效率就將大幅度降低。 當時的情況,讓尼克松覺得,附近有好幾艘中國潛艇。 這也可以理解,因為第四艦隊在上午遭到潛艇偷襲,兩艘超級航母被擊沉,當時反潛驅逐艦就報告有多艘中國潛艇出沒。如果這些潛艇放棄了第四艦隊,咬住了第三艦隊,那么此時就在第三艦隊附近。 顯然,第三艦隊首先得考慮來自海面下的威脅。 事實上,當時尼克松已經意識到,中國艦隊很有可能已經喪失了空中打擊能力,因為攻擊“小鷹”號的是中國空軍的戰斗機。 也正是如此,尼克松堅定了前往迪戈加西亞南部海域,再轉向前往亞丁灣的想法。 要是不能擺脫那些中國潛艇,就算甩開了中國艦隊,第三艦隊也逃不掉,肯定會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完蛋。 這個決定,使尼克松喪失了最后一次逃生的機會。 要知道,當時在第三艦隊附近,除了“刺魟”號,就沒有中國潛艇了,而且“刺魟”號還在幾十公里之外。 此時,牧浩洋則在為最后的決斗做準備。 他首先通過預警機,聯系上了已經南下一千七百公里的炮擊編隊,讓炮擊編隊按照潛艇提供的信息,沿最短航線截擊第三艦隊,并且做好在夜間進行炮戰的準備工作,比如安排傾斜旋轉翼飛機觀察炮擊彈著點。 隨后,牧浩洋開始整頓手里剩下的航空兵力。 非??上?,特遣艦隊的四艘航母上,把備用戰斗機算上,也就只有十來架。 為此,牧浩洋不得不再次派出一架運輸機飛往印度,讓那些在下午執行了任務的戰斗機返回艦隊。 當然,只有狀態比較好,沒有嚴重故障的戰斗機得以返回艦隊。 東拼西湊之后,牧浩洋集中了大約三十架戰斗機。 對他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這些戰斗機有兩個任務:一是找到第三艦隊,二是擊潰第三艦隊的防空戰斗機。 只有這樣,炮擊編隊派出去的傾斜旋轉翼飛機才能安全到達第三艦隊附近,引導大型綜合戰艦作戰。 安排好這一切之后,牧浩洋開始計算交戰時間。 如果第三艦隊的航向沒有太大變化,那么在夜間十一點左右,炮擊編隊的大口徑電磁炮就能發揮威力了。 為此,牧浩洋安排艦載戰斗機在九點半準時起飛。 這樣的話,在十點五十左右,戰斗機就能到達第三艦隊附近。 當然,協同戰斗機作戰的預警機得提前一個小時出發,不然又要拉到后面,此外空軍的加油機也得準時趕到。 在安排空中力量的時候,牧浩洋沒再孤注一擲,而是考慮到了意外因素。 還好,這不是大問題,只要讓加油機向南飛行,就能縮短戰斗機的返航距離,從而讓戰斗機有更多的時間在前方搜尋第三艦隊。 只是,對戰斗機飛行員來說,這絕對是天大的考驗。 要知道,這三十多個機組在過去一天里面,都至少執行了三次任務,其中十四個機組執行了四次任務,平均飛行時間高達十七個小時,飛行員的平均休息時間不到九個小時,早已累得精疲力盡了。 在登上戰斗機之前,所有飛行員都往裝水的背囊里灌滿了濃咖啡。 當時,中國海軍還有一種用純咖啡因制成的精神強化口服劑,每次能讓飛行員保持兩個小時的興奮狀態。 結果,這些飛行員每人都帶了三次劑量的藥物。 當然,除了藥物之外,對勝利的渴望也激勵著飛行員。 打到這個地步,特遣艦隊也拼上了老命。 牧浩洋作為艦隊司令官,能做的只是鼓勵飛行員,以及盡一切可能把那些在戰斗中被擊落的飛行員救回來。 當天晚上八點不到,搜救行動就已開始。 事實上,在一天之前,搜救行動就已經開始了。只是戰斗沒有結束,所以無法向美軍艦隊所在海域派遣搜救飛機?,F在確定美軍艦隊已經離開了二十六日的交戰海域,所以搜救行動可以開始了。 做完這些部署,牧浩洋能做的,也就只有耐心等待。 現在,他不但打出了所有王牌,連不是王牌的小牌都打了出去,能否殲滅第三艦隊已經不由他的指揮與部署決定,而是由前線官兵的作戰表現決定,以及由美軍艦隊指揮官的選擇決定。 不管戰斗進展如何,牧浩洋都無力改變即將產生的結果。(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