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誤打誤撞
雖然f-22a是隱身能力最全面的第四代戰斗機,但是并不表示在各個方向上的信號反射強度都很微弱。 作為制空戰斗機,在設計的時候,f-22a必須考慮其他性能,比如機動性,也就得犧牲部分隱身能力。受戰術使用影響,f-22a前半球的隱身能力最好,rcs只有零點零零一平方米,能使對方的雷達探測距離縮短九成。側面的隱身設計也很不錯,rcs在零點零五平方米左右,不到f-15的百分之一。最差的就是后半球的隱身能力,受尾噴管、垂直尾翼與尾撐等突出部件影響,rcs在零點五平方米左右,僅能使對方預警機的最大探測距離縮短三分之一。 也就是說,如果kj-2000能探測到四百五十公里外的f-15j,就能發現三百公里外正在離去的f-22a。 這個問題,在美軍手里還不太嚴重。 美軍奉行攻勢防空,即主動打擊對方防空系統,主動與對方戰斗機爭奪制空權,f-22a在絕大部分時候都是面向敵人。需要返航的時候,多半已經奪取了制空權,或者驅逐了對方的戰斗機。 顯然,日本空中自衛隊沒有這個資本。 沒有完善的空戰指揮與情報體系支持,日本空中自衛隊很難采取攻勢防空,f-22a遭遇優勢敵機后也很難取勝。 只要f-22a轉向,就很有可能被預警機發現。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f-22a的這個設計缺陷就暴露了出來。更重要的是,晏鷹搏在返回部隊后,曾經在kj-2000上擔任過空戰引導員,非常清楚f-22a的缺點,也知道該如何對付這種戰斗機。 讓j-11b發射電磁火箭彈,就是為了把逼近的f-22a趕走。 當然,也有可能出現另外一種情況,即f-22a有電磁對抗系統,繼續逼近,與j-20進行格斗。 只是,不管是撤退、還是繼續逼近,在嚴重電磁干擾下,f-22a肯定無法用火控雷達鎖定正在轉移的kj-2000,也就無法用中程空對空導彈發起攻擊。要想攻擊kj-2000,首先就得越過j-20組成的“龍墻”。 等到戰斗機的格斗空戰結束,kj-2000早就飛遠了。 晏鷹搏渴望取得戰果,可是他更加清楚作為一名防空戰斗機飛行員的職責。 能否擊落f-22a并不重要,關鍵得確保kj-2000安然無恙。 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簡單得多了。 kj-2000發現遠去的f-22a后,一邊向護航戰斗機發送戰場情報,一面利用航線預測法跟蹤那些f-22a。 這時候,晏鷹搏面臨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因為f-15j機群也進入了攔截區域。 追擊f-22a,還是攔截f-15j? 沒等晏鷹搏做出決定,楊禹方就替他做出了決定:讓伴隨行動的j-11b前去攔截逼近的f-15j,并且明確要求首先使用電磁火箭彈。 對付沒有電磁對抗能力的f-15j,根本用不著動用j-20。 晏鷹搏沒再遲疑,立即加足馬力追擊逃竄的f-22a,同時為火控雷達通電,準備在失去預警機支持后單獨作戰。 此時,楊禹方與晏鷹搏都不知道,真正的威脅正在逼近。 因為在規避的時候,kj-2000向西飛行了數十公里,而f-2機群又超低空逼近,所以沒能及時發現攻擊機群。 只是,遇到麻煩的不僅僅有中國空軍,還有日本空中自衛隊。 中國戰斗機在防空作戰中使用了電磁武器,讓日本空中自衛隊的飛行員非??只?。電磁火箭彈在空中引爆的時候,八架執行戰術偵察任務的f-22a也受到了影響。日本飛行員在搜尋東海艦隊的時候,還不得不考慮能否及時把獲得的戰術情報發回去,以及能否安全返回嘉手納空軍基地。 結果就是,日本飛行員做出了一個非常錯誤的判斷:認為中國戰斗機使用電磁武器是在掩護東海艦隊。 換句話說,日本飛行員認為東海艦隊就在電磁火箭彈引爆地點附近。 要知道,當時東海艦隊離晏鷹搏的機群差不多有一百公里。 受這個判斷影響,立即有四架f-22a調整航向,朝釣魚島西北飛去,還有兩架飛往釣魚島東北海域,只有兩架飛向釣魚島。 更重要的是,當時沒有一名日本飛行員想到,東海艦隊會在釣魚島西面。 雖然f-22a的火控雷達有很強的對海搜索能力,在理想情況下,能夠探測到三百多公里外的大型戰艦,即便在實際使用中,受戰場環境影響,比如偵察機的飛行高度過低、對方進行的電子干擾會大幅度縮短雷達的探測距離,也至少能夠發現一百多公里外的戰艦,但是在使用火控雷達之后,f-22a就會暴露行蹤,甚至遭到攔截。因此在執行偵察任務時,飛行員首先得預判對方艦隊的活動區域,靠近之后再啟動火控雷達,而不是一直使用火控雷達進行搜索。 這個預先判斷至關重要。 十點三十五分,兩架f-22a在釣魚島東面大概兩百公里處啟動火控雷達,開始搜索電磁火箭彈引爆區域。 半分鐘后,又有兩架f-22a啟動了火控雷達。 這次,截獲敵機信號的不是預警機,而是在東海艦隊西面活動的戰略電子偵察機。 雖然無法判斷敵機的準確位置,但是至少知道有四架f-22a出現在釣魚島東面,而且正在搜索海面目標。 楊禹方不是笨蛋,立即意識到,早于f-15j起飛的f-22a,除了偷襲kj-2000,還擔負了戰術偵察任務。 也就是說,日本空中自衛隊并不清楚東海艦隊的行蹤,或者說仍然認為東海艦隊在釣魚島西北海域活動。 顯然,這四架f-22a空歡喜一場。 楊禹方沒有調動晏鷹搏的小隊,而是命令執行防空任務的四架j-20分頭迎敵,阻止敵機靠近東海艦隊。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纏住那幾架f-22a。 四架f-22a的探測結果同步發給了日本空中自衛隊的作戰指揮中心,隨后最北面的兩架f-22a也發來消息,沒有找到東海艦隊。 荒川太郎不是笨蛋,立即意識到,東海艦隊肯定在天黑后轉向離開了巡邏海域。 果真如此的話,東海艦隊很有可能在釣魚島西面。 萬幸的是,至少還有兩架f-22a在朝這個方向飛行,荒川太郎立即下達命令,讓這兩架f-22a重點搜索釣魚島西面。 也就在這個時候,回歸巡邏陣位的e-767發來了一條至關重要的消息。 kj-2000在規避f-22a的攻擊之后,沒有轉向返回之前的巡邏空域,而是飛往釣魚島西面。 顯然,在受到威脅之后,kj-2000沒再執行前進預警任務,而是與東海艦隊會合。 毫無疑問,東海艦隊就在那邊。 只是,f-2機群的突擊航線指向釣魚島西北,而且機群已經起飛半個小時,即便降低了巡航速度,也飛行了近三百公里,即將到達攻擊區域。 荒川太郎不敢遲疑,趕緊調整作戰部署,讓f-2機群再次減速,等待戰術情報。 這個決策沒有錯,如果找不到東海艦隊,攻擊機群就算到達了攻擊區域,也無法按照計劃發起攻擊。 只是,讓攻擊機群在戰場上待命,顯然會增大風險。 荒川太郎只能指望,正在轉移的kj-2000無法及時發現超低空逼近的f-2機群。 他的判斷沒有錯,可是他忽視了戰場上的不確定性因素。 這個不確定性因素,就是晏鷹搏的j-20小隊。 要知道,kj-2000對f-22a的探測距離非常有限,e-767也無法發現兩百公里外迎面飛來的j-20。 也就是說,荒川太郎并不知道,四架j-20正在追擊逃逸的f-22a。 更重要的是,攻擊kj-2000的f-22a與f-2機群的航線重合,因為在此之前,荒川太郎認為東海艦隊就在kj-2000附近。結果就是,晏鷹搏的j-20小隊在追擊f-22a的時候,實際上是迎面飛向了f-2機群。 區別是,f-2機群在超低空,而追擊f-22a的j-20的高度在一萬米以上。 在夜晚,飛行員肯定無法憑rou眼看到超低空的攻擊機群。 只是,對j-20的相控陣火控雷達來說,這點高度差就不算什么了。 十點三十五分,四架轉向逃逸的f-22a飛行了五十公里,kj-2000也在此期間向西南飛行了大約三十公里,雙方的距離擴大到三百公里以上,預警機跟丟了目標,晏鷹搏按照計劃啟動了火控雷達。 看到雷達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信號,晏鷹搏等四名飛行員嚇了一跳。 不是f-22a,而是前方幾十公里外的f-2攻擊機群! 可以說,瞎貓撞上了死耗子。 這一瞬間,晏鷹搏肯定在感謝上帝、感謝真主、感謝佛主、感謝他知道的所有神靈,給了他這么好的機會。 如果不是在戰斗機上,他肯定會給這些神靈燒幾柱高香。 四名飛行員沒有遲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攻擊準備工作。 十點三十七分,晏鷹搏率先把彈艙里的六枚pl-12d全都發射了出去。他沒有減速,因為戰斗機上還有兩枚pl-11c,以及一門備彈三百發、足夠打十個短點射的三十毫米航空機關炮。 j-20殺入f-2機群,絕對是餓虎入羊群。 其他三名飛行員緊隨其后,這可是送到嘴邊的戰果,不拿下就太不應該了。 突然遭到火控雷達照射,f-2的飛行員一下還沒反應過來,因為e-767沒有提供附近有敵機出沒的情報。 對于正在待命的日本飛行員來說,顯然是進退兩難。 按照正規作戰程序,在遭到火控雷達的持續照射之后,f-2應該立即丟掉外掛物,要么迎戰敵機,要么轉向逃逸。 可是,攻擊任務還沒開始,現在丟掉導彈,等于放棄攻擊行動。 只是,領隊飛行員沒有忘記匯報情況,即攻擊機群遇到了中國的防空戰斗機。 還沒得到后方指揮人員的答復,二十四架f-2的導彈告警機就響了起來。 這不是玩笑,只有在導彈逼近之后,導彈告警機才會發出警報。(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