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頭號王牌
j-20機群能夠及時趕到沒什么好奇怪的。 按照空軍的作戰安排,一個j-20中隊在九點半之前就已趕到,其中四架伴隨kj-2000活動,另外八架參加艦隊防空作戰。 楊禹方下達命令之前,八架j-20已經前出到預警機東面,只是沒有啟動雷達,而是在等待f-2機群逼近。因此在楊禹方下達命令之后,其中四架j-20僅用一分鐘就轉移到預警機附近,把掩護預警機的戰斗機增加到了八架。 率領這四架j-20的,正是空軍上校晏鷹搏。 按理說,像晏鷹搏這樣的“戰爭功臣”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后都應高就,很多比他晚參戰的飛行員都離開了一線部隊,一些去了總參謀部、一些去了空軍司令部、最差的也到航校當了教官,可是不知道他哪根筋出了問題,戰爭結束就主動申請加入j-20的試飛團隊,參與研制定型后的軍方試飛工作。 做出這個決定,讓晏鷹搏背上了很大的包袱。 準確的說,是來自家庭的壓力。 原因很簡單,試飛員駕駛的都是沒有完全定型的飛機,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工作的危險性非常大。 當然,試飛員的待遇也非常高。 在試飛部隊,上校的待遇比得上空軍少將。 對于沒有上過戰場的飛行員來說,試飛工作確實很危險,可是在晏鷹搏眼里,這根本算不了什么。 在朝鮮戰場上,他兩次被聯軍戰斗機擊落,兩次活了下來。 大風浪見慣了,試飛那點小波濤在他眼里算不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晏鷹搏確實需要更高的待遇,或者說需要賺更多的錢,因為他的兒子就要上小學了,而且他的母親還癱瘓在床,重點小學的贊助費需要十多萬、母親一個月的醫療費需要一萬多。這些都得靠他,所以他需要待遇更高的崗位。 此外,參與j-20試飛,也是晏鷹搏的夢想,因為他早就想駕駛這種第四代戰斗機了。 他的申請很快就得到批準,一是黃峙博與廖文綱給了他特別照顧,二是j-20的試飛工作確實需要一名實戰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晏鷹搏是第二次朝鮮戰爭期間,中國空軍的頭號空戰王牌,僅比美軍的頭號空戰王牌少兩個戰果。加上兩次被擊落的經驗,可以說他最清楚第三代戰斗機與第四代戰斗機的差距,也最清楚中國的第四代重型戰斗機需要特別重視哪些性能。 接下來的一年半里,晏鷹搏全程參與了軍方的驗收試飛工作,為j-20的總設計師提出了十多項改進意見。雖然他的建議沒有被完全采納,但是得到了重視,而且一些不涉及到戰斗機總體結構的細節問題已經得到改進。比如,為j-20配備全套電磁戰武器系統,使其具備更強的電磁戰能力。 在此期間,晏鷹搏由中校晉升為上校,還因為在科研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榮立一等功。 j-20量產后,晏鷹搏沒有回到空七師,那里也沒有他的位置了。 按照空軍的安排,他這種參與了軍方驗收試飛工作的種子飛行員全部以教官身份,編入第一支j-20中隊。 這個中隊的任務很簡單:為其他航空部隊培訓j-20的飛行員。 造戰斗機容易,培訓飛行員卻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j-20的初期型號只有單座型,沒有雙座型。雖然晏鷹搏在參加試飛工作的第一天就提出,應該重點研制雙座型,因為不管j-20是制空戰斗機、還是準備發展成多用途戰斗機,雙座型的適應性都比單座型好得多,但是把j-20改成雙座型,需要對機體結構做出調整,也就需要足夠的時間。 用單座型培訓飛行員,只能提高門檻。 第一批參加訓練的飛行員都是各支部隊的老鳥,半數以上參加過第二次朝鮮戰爭,平均飛行時間在三千小時以上。 這意味著,他們的軍齡都在十年以上。 此外,培訓方式也很獨特,即以一帶一的方式進行,教官將在培訓期間把掌握的所有技能傳授給學員。等到j-20大規模列裝之后,將由回到基層部隊的j-20飛行員把技能傳授給其他飛行員。 用精英培訓精英,j-20部隊才能以最快速度形成戰斗力。 只是,教官就十來名,一個培訓周期長達十二個月,期間還有三個月的調整期,因此在兩年半內,只培訓了兩批、二十四名飛行員。戰爭爆發時,第三期培訓工作剛剛開始,能夠駕駛j-20上天的飛行員總共也就四十八人,其中十二人還只能駕駛戰斗機,無法參與作戰行動。 結果就是,像晏鷹搏這樣的教官也得上戰場。 顯然,晏鷹搏并不畏懼戰斗。 可以說,在空軍的所有飛行員中,最不畏懼戰斗的就是j-20的十二名教官。他們都參加過第二次朝鮮戰爭,都在戰斗中擊落過敵機,都用j-10a、j-11b等第三代戰斗機挑戰過f-22a。讓他們駕駛j-20升空迎戰,不但不會畏懼日本的f-22a,反而更有信心,因為至少在同一條技術起跑線上。 按照空軍的安排,三個j-20中隊輪番升空執行作戰巡邏任務。 晏鷹搏的運氣不大好,二十九日凌晨的時候,他剛剛完成巡邏任務,在返航途中收到了另外一個中隊擊落了四架f-22a的消息,而且領隊長機單獨占有了兩個戰果,取得了開戰后的首勝。 這讓晏鷹搏有點懊惱,因為他提前半個小時返航。 如果當時他嚴格按照作戰部署,而且不在乎早點回去,把巡邏時間延長半個小時,首開紀錄的很有可能不是其他人了。 懊惱歸懊惱,晏鷹搏也只能認命,畢竟日本鬼子什么時候找上門來,誰也說不準。 讓他沒想到的是,當他再次駕駛戰斗機升空之后,好運就到來了。 接到楊禹方的命令后,晏鷹搏有點興奮,甚至興奮得有點過頭了。在他眼里,正在逼近的f-2簡直就是待宰羔羊。以j-20的作戰能力,根本不用靠近,用pl-12d就能在視距之外取得三到四個戰果。如果與f-2格斗,j-20的勝算更加打,不但能讓pl-11c派上用場,還能讓航炮發威。 可以說,當時晏鷹搏有點飄飄然,他甚至覺得能在這場戰斗中取得第二十個戰果。 要知道,第二次朝鮮戰爭結束時,他已經收獲了十七個戰果。雖然包括了擊落的五架遠程無人機,但是也算在了戰果里面。 只要再擊落三架敵機,他就將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戰果最多的戰斗機飛行員。 擊落三架f-2,沒有任何挑戰性。 只是,晏鷹搏高興得太早了。 在他摩拳擦掌的時候,楊禹方的第二道命令到來了。 雖然晏鷹搏很不情愿,但是他非常清楚,kj-2000是防空作戰的關鍵,必須全力確保預警機的安全。 如果預警機完蛋了,擊落再多的敵機都沒有意義。 只是,當時晏鷹搏并不知道f-22a機群在哪。因為就在f-22a機群即將進入預警機的探測范圍時,kj-2000轉向撤離,所以預警機也沒有發現來犯敵機,無法為護航的戰斗機提供戰場信息。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f-22a機群就在附近。 只是到底在哪,誰也說不準。 楊禹方認為f-22a在兩百多公里之外,畢竟f-22a的巡航速度在一點五馬赫左右,即便早于f-15j起飛,十多分鐘里也只能向西飛行大概一百多公里,離預警機足夠遠,不然早被預警機發現了。 晏鷹搏卻有不同的看法,因為f-22a的最大速度超過了兩馬赫。 如果f-22a的攻擊目標是kj-2000,受凌晨那場空戰影響,肯定會在起飛后加速,以最大速度沖刺,而不會在乎燒掉多少燃油。 果真如此的話,最先起飛的那幾架f-22a就應該在附近。 晏鷹搏的第一反應是啟動火控雷達,搜索東面空域。只是他立即想到,連預警機都沒能探測到f-22a,j-20的火控雷達肯定派不上用場。 那該怎么辦? 情急之間,晏鷹搏聯系了附近的j-11b機群,讓j-11b向kj-2000后方大約三十公里處發射電磁火箭彈。 這個決定,絕對是心血來潮,卻非常正確。 空軍的j-11b沒有更換發動機,雖然具備對抗f-15j的能力,但是在面對f-22a時沒有多少勝算,所以在執行制空作戰任務時,都會攜帶兩到四枚電磁火箭彈,以便在必要的時候用來對付敵機。 十點二十七分,第一架j-11b發射了兩枚電磁火箭彈。 隨后,由有三架j-22b向晏鷹搏指定的空域發射了電磁火箭彈。 一分鐘后,第一枚電磁火箭彈在j-20的巡邏區域附近引爆。雖然電磁打擊對j-20產生了影響,但是并不嚴重。 反正j-20也沒有使用火控雷達,根本不存遠程探測的問題。 只是,這幾枚電磁火箭彈對正在高速逼近的f-22a肯定產生了影響。 當時,四架f-22a離晏鷹搏率領的j-20機群大概有一百公里,電磁火箭彈引爆后,立即讓日本飛行員毛骨悚然。 別忘了,這批f-22a沒有電磁對抗能力。 如果進入電磁武器的打擊范圍,肯定會失控墜毀! 緊接著,電磁火箭彈在j-20機群東面逐一引爆,離f-22a機群越來越近。 情急之下,日本飛行員哪敢繼續追擊,趕緊調頭轉向。 只是,日本飛行員并不知道,只有四架j-11b發射了八枚電磁火箭彈。 在f-22a轉向后幾秒鐘,最后一枚電磁火箭彈引爆,隨后正在規避的kj-2000啟動了雷達。 十點半,晏鷹搏收到預警機發來的戰場情報,f-22a機群出現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