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導彈攻擊
mig-31進行突擊時,兩支h-6機群也離開了巡邏空域,向鴨綠江與圖們江逼近。 與前次反擊不同,h-6機群沒有飛往元山,而是把高度降低到一百五十米后,向東朝鮮灣飛去。 因為美軍正在全力應付mig-31,位與朝鮮西部與東朝鮮灣上空的聯軍預警機又要引導正在進行防空作戰的戰斗機,所以h-6機群突然從雷達屏幕上消失時,聯軍的前線指揮官并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隨著東部戰場上的e-3d與e-2d被mig-31擊落,聯軍把精力全部放到了防空作戰上。 空中,至少有四十架f-15c與二十架f-22a需要引導指揮。 雖然志愿軍只投入三十多架制空戰斗機,但是得到了預警機的全力支持,在空戰中獲得了明顯優勢。 沒有預警機支持,f-15c根本不是j-10與j-11b的對手。 即便是f-22a,也很難在沒有預警機的情況下擊敗j-10與j-11b。 沒有預警機,f-22a必須使用火控雷達搜尋與跟蹤目標,而j-10與j-11b上的被動探測設備能夠發現f-22a發出的電磁波,大致確定f-22a的方位,避免遭到突然打擊,然后把交戰距離縮短到視距內,用數量優勢壓倒f-22a。 在此之前,美軍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只是殘酷的現實立即讓美軍認識到,沒有以預警機為核心的空戰支持系統,任何先進戰斗機都不堪一擊。 在e-3d規避mig-31的時候,就有兩架f-22a暴露行蹤,被六架的j-11b圍攻。 雖然在近距離格斗中,f-22a的優勢仍然非常明顯。兩架f-22a面對六架敵機,不但沒有落到下風,還擊落了兩架敵機。但是對于沒有隱身能力的f-15c來說,情況就截然相反了。 不到五分鐘,就有八架f-15c被j-10發射的pl-12擊落。 緊接著,與j-11b對抗的f-15c機群中,又有五架戰斗機被數十公里外射來的中程空對空導彈擊落。 因為掌握著信息優勢,所以志愿軍的戰斗機在與f-15c交手時,主動避免近距離格斗。 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等接替的預警機趕到時,還在戰斗的f-15c將所剩無幾。僅靠數量有限的f-22a,聯軍很難確保絕對制空權。 獲得了數量優勢,志愿軍也不會放過擊落f-22a的機會。 除了派遣更多的防空戰斗機,讓接替的預警機盡快趕到,聯軍別無選擇。 后方機場上,充當預備力量的f-22a與f-15c正在緊急起飛。已經起飛的預警機也在加速飛行,爭取盡快到達。 因為在朝鮮西部與東朝鮮灣上空徘徊的e-3d與e-2d無法探測到從鴨綠江上游以超低空突防的志愿軍戰斗機,所以美軍指揮官不得不調動航母的艦載戰斗機,填補防空網上的漏洞。 首先調動的,正是美軍防空戰斗機最需要的預警機。 按照聯軍指揮官的命令,兩架負責航母戰斗群外圍防空警戒的e-2d向西飛行,為防空戰斗機提供戰場信息。 這個調動,立即見到成效。 只是,來得稍微晚了一點。 航母戰斗群的e-2d發現超低空飛行的h-6機群時,轟炸機已經深入東朝鮮灣,離元山不到三百公里。 志愿軍果然出動了轟炸機! 皮特上校沒敢遲疑,立即越過前線指揮官,向戰場上的防空戰斗機下達命令,全力攔截轟炸機群。 轟炸機在中國本土上空,聯軍沒辦法攔截。 現在進入了東朝鮮灣上空,那就不能客氣。 此時,轉向靠近朝鮮半島的e-2d也被正在北面徘徊的kj-200探測到了。 隨即,kj-2000發現美軍防空戰斗機集體脫離戰斗,轉為向東飛行。 戰場信息傳輸給志愿軍司令部的時候,也同步發送給了轟炸機。 按照作戰計劃,h-6機群沒再向南突擊,而是在爬升到五百米高度后,陸續投下了攜帶的巡航導彈。 因為沒有戰斗機護航,所以轟炸機不敢繼續逼近目標。 即便有戰斗機護航,轟炸機也沒有必要繼續逼近目標。 美國海軍的e-2d正盯著h-6機群,因此立即發現了轟炸機投下的巡航導彈。 讓美軍指揮官大驚不已的是,巡航導彈沒有射向元山,而是飛向了南面的郁陵島,準確的說是在郁陵島附近海域活動的航母戰斗群。 難道志愿軍打算攻擊航母戰斗群??? 收到消息后,皮特也嚇了一跳。這是他最擔心的事情,也是他最不想見到的事情。 按照e-2d發回的情報,兩支轟炸機群至少有四十架h-6,按照每架h-6攜帶六枚反艦導彈計算,總共有二百四十枚反艦導彈。 如果不進行外圍攔截,這些反艦導彈足以刺穿航母戰斗群的防空網。 比起永興灣里的運輸船隊,航母戰斗群的價值更大,意義也更加重大。如果航母、哪怕是護航戰艦遭到打擊,聯軍的士氣必然一落千丈,接下來的作戰行動更加無從談起。如果有航母被擊沉,恐怕總統就得考慮如何體面的結束這場戰爭了。 絕對不能讓航母戰斗群遭受損失! 不用皮特吩咐,美軍前線指揮官,以及航母戰斗群的指揮官立即做出反應,開始調整與部署防空力量。 反艦導彈飛行五百公里,至少需要半個小時。 在此期間,三艘航母能夠各自出動十二架防空戰斗機。雖然每艘航母只有十二架防空戰斗機,部分已經升空,但是攔截巡航導彈,掛上空對空導彈的多用途戰斗機,比如f/a-18e也能勝任。 從艦隊防空的角度來看,能在外圍防空圈把來襲導彈全部擊落,自然再好不過。 只是,誰也不能保證防空戰斗機能夠擊落所有反艦導彈。 出于安全考慮,航母戰斗群里配備了“宙斯盾”系統的巡洋艦與驅逐艦率先啟動防空雷達,隨即航母上的遠程警戒雷達也開始工作,為執行防空任務的戰斗機提供引導信息,同時協助其他防空戰艦探測來襲目標。 不管是“宙斯盾”系統的spy-1雷達,還是航母上的sps-48警戒雷達,發射功率都非常驚人。像h-6這樣的轟炸機,在六百公里外就會被探測到。即便是巡航導彈,也會在三百公里外被探測到。 雷達的探測距離越遠,所發出的電磁波被探測到的距離也就越遠。 從理論上講,電子偵察機能在雷達探測距離兩倍的地方探測到雷達發出的電磁波。只是受地球表面曲率限制,在兩萬米高空飛行的電子偵察機,最多能夠探測到五百公里外的電磁輻射源。 這個距離,足夠了。 在美軍航母戰斗群北面大約五百公里處,正有兩架由h-6改裝的電子偵察機。 這兩架電子偵察機隨同轟炸機群發起了攻擊,只是沒有發射反艦導彈,然后隨同轟炸機群返航。 它們的任務正是搜索美軍戰艦發出的電磁信號,用三角定位法確定美軍戰艦的方位。 美軍戰艦啟動防空雷達,等于把自己的行蹤告訴了電子偵察機。 戰場信息迅速反饋給志愿軍司令部,楊禹方隨即給新浦的導彈部隊下達了作戰命令。 雖然電子偵察機提供的戰場信息達不到戰術攻擊的精度,但是足以讓導彈部隊知道該向哪片海域發射攜帶了電磁戰斗部的彈道導彈。 對付全方位覆蓋攻擊來說,并不需要戰術級別的目標信息。 “導彈發射了嗎?” “正在準備,五分鐘后發射第一批彈道導彈?!标戹┗仡^看了眼牧浩洋,說道,“你得抓緊時間,發射導彈之后,把第一批工程人員撤走。美軍很快就會知道,我們的打擊對象是航母戰斗群,而且動用了彈道導彈。如果美軍反應夠快,炸彈很快就會落下來,說不定聯軍地面部隊也會打過來?!?/br> “我已經安排好了,你什么時候撤離?” “戰斗結束前,我得留在這里?!?/br> “可是……” “還有二十多枚導彈正在進行最后的測試,要跟我一起過去嗎?” 牧浩洋點了點頭,戰斗已經打響,他得時刻跟在陸雯身邊。 兩人離開人民軍的地下指揮中心時,第一批導彈正在陸續升空。 雖然人民軍的彈道導彈都不怎么樣,但是受二十多年前的海灣戰爭影響,人民軍非常重視彈道導彈的機動性,射程在一千公里以內的彈道導彈都部署在機動車輛上。因為提前兩個小時為導彈注入了液體燃料,并且對發射陣地進行了精確定位,所以五分鐘就能完成發射前的準備工作。 在相鄰的十多個導彈發射場上,上百枚彈道導彈拖著明亮的尾諺,相繼竄入夜空,顯得非常壯觀,給人一種世界末日的感覺。 萬幸的是,這些導彈攜帶的不是核彈頭。 導彈改裝車間與人民軍其他關鍵軍事設施一樣,也設在山體里面。即便遭到轟炸,也能確保大部分導彈安然無恙。 陸雯去找負責導彈改裝的工程人員時,牧浩洋把負責撤離工作的龐躍龍叫了過來。 第一批導彈發射后,負責這些導彈的工程人員將首先離開新浦,前往北面的北青,然后繞道江界返回新義州。 此時,戰場上,出現了讓美軍料想之外的情況。 之前還在向航母戰斗群逼近的導彈群突然轉向,飛往西面的永興灣。 在美軍指揮官大惑不解的時候,已經靠近永興灣的e-2d發現了新的情況,一批規模龐大的戰斗機群已經從北面進入東朝鮮灣,正向郁陵島方向逼近。 志愿軍沒用導彈攻擊航母戰斗群,反而派出了戰斗機群! 這是為什么???(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