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武臣平趙
上回說到,城陽城破之后,項羽要對城陽屠城,鐘離眛趕緊制止。 可是剛愎自用的項羽不但不聽從他的勸告執意屠城而且當眾賞了他50軍棍。 而那個老jian巨猾的劉三卻在旁邊不聞不問,漠不關心,不發一言! 因為他覺得這才符合他的利益最大化原則! 作為千古影帝,他不但縱容項羽行兇,而且還把項羽哄得一愣一愣的,挑撥項羽與鐘離眛的關系,讓項羽這個二愣子覺得世上只有他劉三懂自己。 后來他甚至還跟項羽結拜為年齡相差24歲的兄弟! 由于鐘離眛挨了50軍棍,受傷過重,把他帶在身邊行軍十分不方便,而且項羽也不太愿意見到他,覺得心里膈應,所以他要季布送鐘離眛回彭城,讓鐘離眛從哪里來回哪里去! 在彭城的云山眾人接到鐘離眛的時候,也對項羽的殘忍大吃一驚! 想不到鐘離眛離開的時候活蹦亂跳,斗志昂揚的,回來后卻是一副奄奄一息,血rou模糊的樣子。 尤其是虞姬,見到鐘離眛這副模樣,心痛得不行,趕緊用傷藥替他治療,全身心地照顧他,以至于連鐘離眛的貼身親兵曹小妹都插不上手! 鐘離眛在彭城養傷這一段我們且不細說,反正有愛他疼他的虞姬和云山眾人照顧他,大家不用擔心。 季布也在將鐘離眛送回彭城以后,就回項羽軍中去了! 前面說到,周市這個人人緣挺好,有兩個老大曾經都跟他說過要罩著他,一個是齊王田儋,一個是趙王武臣。 他們三個約定,魏、趙、齊三國要守望相助! 在魏國被章邯攻擊,情況危急的時候,周市派人向這兩位老大求救! 齊王田儋確實夠義氣,說話算數,親自率10萬大軍前來救魏國,甚至最后為救魏國戰死在臨濟城下! 但是周市的另一個老大武臣呢?他不是也說過要罩著周市的嗎? 為什么在魏國危在旦夕的時候他沒有出現? 他為什么甚至也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前來營救魏國? 他這樣做也太不講義氣了吧,這么說話不算數,他還想不想在江湖上混了? 但是,筆者要告訴讀者朋友,不是武臣這個人不講義氣,而是因為他在這個時候已經講不了義氣了! 因為在這個時候,趙國發生了內亂,趙王武臣自己都已經掛掉了!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這趙國的事情。 想當初,陳勝在陳縣自立為楚王后,他就任命自己的老朋友,陳地人武臣為將軍,邵sao為護軍,張耳、陳馀擔任左右校尉。 撥給他們三千人的軍隊,要他們向北奪取趙地。 到了趙國境內以后,張耳就向武臣獻計道,戰爭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我和陳余曾經多次游歷趙地,認識趙地各處的英雄豪杰。 我們兩個人愿意結伴去往趙地各處,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去勸說他們都來投降將軍您。 張耳,是魏國大梁人。 為魏國名士,年輕的時候,曾作過魏公子無忌的門客。 因為這件事張耳曾被消除本地名籍,逃亡在外,來到外黃。 外黃有一個富豪人家的女兒,長得十分的漂亮,卻嫁了一個平庸的丈夫。 她就逃離了她丈夫,去投奔她父親舊時的朋友。 她父親的朋友了解張耳,于是對美女說:“你一定要嫁個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給張耳吧?!?/br> 美女聽從了他的建議,同她原來的丈夫離了婚,改嫁張耳。 張耳因此從困窘中擺脫了出來,廣泛交游。 女家給張耳供給豐厚,他認識的人因此特別廣泛,有人推薦他在魏國外黃做了縣令。 他的名聲從此更加大起來。 陳馀,也是魏國大梁人,愛好儒家學說,曾多次游歷趙國的苦陘縣。 一位很有錢的公乘氏把女兒嫁給了他,因為他了解到陳馀不是一個平庸無為的人。 陳馀年輕,他就像對待父親一樣侍奉張耳,兩人成為了刎頸之交。 在張耳說,他們兩人要去勸說趙地的英雄豪杰來降以后,武臣大喜道:“那就有勞兩位了?!?/br> 確實他就帶了三千人馬,真要去攻城略地,那是杯水車薪,也太勉強了些! 他正為這件事情頭疼得要死,突然張耳給了他這么一個很的好建議! 既然他們能不費一兵一卒,就讓大家來投降,那就太好了! 于是張耳與陳馀就到各縣對當地杰出的人物游說道:“秦國的亂政酷刑殘害普天下的老百姓,已經有好幾十年了。 他們要老百姓去北部邊境服修筑萬里長城的苦役,在南邊廣征兵丁戍守五嶺,國內國外形勢都動蕩不安,老百姓因此疲憊不堪。 他們按人頭收繳谷物,用簸箕收取賦稅,用來供給軍費開支,老百姓財盡力竭,民不聊生。 加上秦朝實行嚴重的苛法酷刑,致使天下的父父子子都不得安寧。 楚王勝在陳縣揭竿而起,他在楚地稱王,振臂一呼,天下的英雄豪杰,就沒有不響應的。 家家義憤填膺,人人斗志旺盛。 有怨的報怨,有仇的報仇。 縣里的豪杰殺了他們的縣令縣丞,郡治的豪杰殺了他們的郡守郡尉。 如今楚王勝已經建立了張楚國,在陳地稱王,派吳廣、周文率領百萬大軍向西攻擊秦軍。 在這個時候誰不想建功立業,拜相封侯的,就不是人中的豪杰。 請諸位好好思量思量! 天下所有的英雄豪杰一致認為苦于秦國的黑暗統治的時間已經太長久了。 憑著普天下的力量去攻打無道的昏君,報父兄的怨仇,而完成割地封侯的大業,這是有志之士不可錯過的良機啊?!?/br> 確實,在當時,章邯還沒有出山,起義軍長驅直入,逼近咸陽。 秦朝軍隊望風披靡,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秦朝統治危在旦夕。 他們在這個時候去勸說大家參加起義,很容易煽動起大家的革命熱情! 再不參加起義,起來建功立業,人生中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馬上就要從指縫間溜走了! 趙地所有的英雄豪杰都認為他們這話說得很對。 于是他們紛紛拉起隊伍,加入武臣的軍隊。 武臣一路收攏這些零散的隊伍,一下子就收到了將近十萬人,更有河北名將張黡、韓廣、陳釋、丁復等先后前來投靠他們,一一時之間,他兵強馬壯,軍威大盛。 大軍行至安陽地界,邵sao向武臣勸說道:“將軍橫掃秦軍,解救百姓,功勞已非昔時可比,怎能沒有一個響亮點的封號,以號令天下。不如就稱為武信君,以此號令諸縣行事?!?/br> 武臣聽從了他的勸告,于是自稱武信君,發出繳文,派遣使者分別送到趙地各縣,要求大家都來合力討秦。 對,你們沒有看錯,武信君這個名號最初并不是項梁用的。 一時之間,他沒有費一兵一卒,竟連下趙地十余座城池。 都是當地的英雄豪杰主動倒戈,白送給他的。 武臣大喜,乃設酒大宴屬下。 正當武臣跟手下開懷暢飲的時候,他派去出使范陽的使者回來報告道:“范陽縣令徐公以前是一員武將,他覺得自己武功還可以,兵法也嫻熟,因此撕毀兩位武信君你的書信,鞭打使者,守城不降,鄰縣的縣令們唯他馬首是瞻,爭相效仿,一時都不投降。還請將軍您早做決定?!?/br> 張耳聽到使者的匯報,對武臣建議說:“既然他們不投降,那么我們就打到他服為止!” 武臣同意他的意見,遂揮軍北上,徑直前來進攻范陽。 徐公聽得武臣他們將要進攻的消息,于是率領城中守軍前來迎戰。 他在離城十余里安營扎寨。 兩軍相會,各自就地列陣,武臣由張黡、陳釋二將護衛著來到陣前。 對面陣上,徐公撥馬而出,喚武臣前來答話。 武臣揚鞭指著徐公罵道:“你這老狗,助紂為虐!不明白事理,我早晚砍下你的狗頭?!?/br> 徐公立馬橫刀道:“吾是秦國官員,你是民間逆賊,你竟然糾集亂民造反,我拿你問罪乃是我的職責所在!” 武臣一聽大怒,回顧左右的將軍們,問道:“有哪一將軍可以替我將他擒拿過來?” 話音未落,張黡跨馬掄刀,早已飛出陣外,與徐公戰作一團。 二馬相交,兩人大刀相擊,不及十合,徐公力量較弱,敵不過張黡,只得撥馬回營,大敗而逃,武臣乘勝領軍在后面追殺。 徐公退入范陽城,分兵各門駐守。 武臣人馬隨后趕到,將范陽城團團圍住,四面攻打。 徐公雖全力堅守,無奈兵微將寡,架不住武臣人數眾多,夜以繼日地猛烈攻打,漸覺不支,眼看就要城破兵??! 卻說范陽城中有一名士,姓蒯名徹,表字通,這個人為人聰慧,智謀過人。 他見范陽城被圍得如同鐵通一般,水泄不通,于是緊急到縣署求見縣令。 徐公聽到他足智多謀的名聲已經很久了,聽到他求見,忙接入縣衙坐定。 他問蒯徹道:“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今得幸見,得慰平生。請問先生求見,所為何事?” 蒯徹道:“小人只是范陽城一個普通老百姓,不敢托大稱先生。 因聞明公將死,特來吊唁。然明公得我,即有了生路,故又祝賀你?!?/br> 徐公疑惑地問:“為什么要吊唁我?” 蒯徹道:“秦朝的刑法特別殘酷,徐大人當范陽城縣令已經有十多年。這些年來,不知道殺了多少人的父親,也不知道殺了多少人的兒子?至于砍人手足,在犯人臉上刻字的事情,更是不可枚舉。 然而這些人的父親和兒子之所以不敢殺了你替他們的父母兒女報仇,不過是因為害怕嚴苛的秦法罷了! 現在天下大亂,秦朝的刑罰已經不能施行,老百姓已經沒有了畏懼。 現在已經到了他們報仇雪恨的時候。而現在諸侯們都已經起來造反,武信君兵臨城下,而徐大人你卻堅守范陽,不知道審時度勢,及早歸附。 您難道不知道城里有多少老百姓都想爭先恐后地殺了大人,以建功立業,歡迎武信君。 大人你的情況已經十分危險了!這就是我蒯徹吊唁你的原因?!?/br> 徐公向蒯徹跪拜道:“既然如此,先生為什么又說我有了您就可以不死了呢?” 蒯徹笑道:“武信君不知從哪里知道我蒯徹有些許才能,曾經很多次寫信給我,邀我為其所用。 蒯通知足下剛烈,必定與其交戰,心憂范陽城父老鄉親的性命,故婉言謝絕了他,以便為徐大人你獻出保您一家老小周全的計謀。 現在情況已經到了這般地步,徐大人多戰無益,應該趕緊派蒯通我出城去見武信君,定可讓徐大人你轉危為安,所以祝賀你?!?/br> 徐公聽了他的話,欣喜地說:“聽了先生的一番話,我才幡然悔悟。先生你可以立即出城去見武信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