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救援魏國?
上回說到田角、田間兄弟倆趁田儋戰死,田榮、田橫兄弟倆遠離臨淄城之際,立了齊國正宗的王室直系后裔田假為齊王。 這個時候,項梁也看到了陳平帶來的魏王的求救信,他決定親自率兵去救魏國。 楚懷王聽了他說的話,忙對他說:“唇亡齒寒,救助魏國,我們份所應當。 只是武信君您乃朝廷柱石,寡人的依靠,而且現在楚國初立,百廢待興,寡人正需要武信君您統領全局。 你親自率軍前往,國家大事我又可以交付何人處理? 不如另選他人前往,你在此替寡人處理國事,可好?” 他心說,老大,我以前在山里放羊放得好好的,你硬要派人將我找來,把我架在這里當這個什么勞什子的楚懷王。 可是我這還沒過幾天癮,你就要率領大軍走了。 沒有老大你罩著,造反可是砍頭的罪過,你走了,我豈不是要掛了! 項梁安慰他說:“大王大可不必擔驚受怕。臣率軍離去以后,國家大事還有陳嬰幫助你處理?!?/br> 懷王道:“陳嬰為人厚道,本王佩服。但是他溫和有余,果敢不足。 國家大事,紛繁復雜,單憑他一人,恐難勝任?!?/br> 他心說,你哄三歲小孩呢,這個陳嬰跟我一樣,也就是廟里的菩薩,一個擺設。 他手里沒有一兵一卒,拿什么保護我! 到時有點什么事情,說不定他比我掛的還快! 項梁覺得懷王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就對他說:“臣再保薦一人來輔佐大王,他們兩人應該足可以勝任輔佐大王的重任?!?/br> 其實,項梁現在另外推薦一個人,也是對陳嬰構成掣肘,確保自己不在的時候,不會出現自己不能控制的情況。 是的,項梁這個人還是挺聰明的,他比田榮強多了,田榮在自己走了以后,竟然把國事全部委托給田角、田間兄弟倆,結果導致事情最后無法收拾! 楚懷王道:“武信君推薦的人,必定是不世出的大才,寡人肯定可以高枕無憂了?!?/br> 楚懷王對自己的位置也擺的很正,知道項梁才是真正的老大,他說的話就是最后決定,自己只有附和的份。 項梁道:“臣保薦的,乃是臨江縣令共敖。此人才氣出眾,熟諳治國之道,足可替我輔佐大王你?!?/br> 原來共敖也是戰國時期楚國貴族的后代。 在起義風起云涌,革命成為潮流的時候,他也在臨江起義了。 他帶了一只四千人的隊伍參加了薛城聚會,投靠了項梁。 讀者朋友們就要問了,為什么項梁不推薦鐘離眛擔任輔佐楚懷王的這重任呢? 前面已經說過,項梁覺得鐘離眛這個人太厲害了,而且楚懷王本身就是他找來的,兩人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再把他放在楚懷王身邊,他怕局面失控。 他覺得鐘離眛絕非池中之物,給他機會,他就能夠一飛沖天。 所以有意將他雪藏,要他守彭城。 懷王聽了項梁的話,即刻派人找來共敖相見。 項梁以前就跟共敖認識,關系挺好,因此安排他帶領本部人馬駐扎在盱眙城外。 在這個時候他聽得楚懷王召喚,忙帶了隨從趕來。 懷王跟他見面以后,就按照項梁的安排,任命他為柱國,與陳嬰共同處理國事。 他心想,好賴共敖手里有軍隊,萬一有什么意外,能夠護著自己逃跑! 懷王得了共敖,方才同意讓項梁出征。 項梁安排妥當以后,又留下英布、蒲將軍等親信幫助共敖、陳嬰等人在盱眙保護懷王。 他心想,好不容易找來的一顆可以利用的棋子,可不能讓他輕易地掛了! 有了這些猛將在這里,懷王總算徹底放心了,畢竟英布是一員能征善戰的猛將。 項梁自己就與他那個屠夫侄子項羽策馬投彭城而來,準備集結人馬,去救魏國。 心想,把他帶在身邊,自己看著,讓他多立幾功,也好撈點政治資本,即使自己那天掛了,他也能夠hold住楚國的局面! 才走出沒有多遠,有一隊人馬忽然從后面追了出來,為首之人,正是閃爍著狡黠眼光的劉三。 原來劉三聽得此事,就引本部人馬前來跟隨項梁。 他心說,老大,你們出去發財,怎么不帶上我啊,我也想跟老大你出去吃香的,喝辣的,得點好處,撈點政治資本! 如果你老大出去都掛了的話,我看,這黑社會我也就別再混了! 他打著“有惡仗你上,有好處我也要分”的主意跟來了。 項梁聽劉三說要跟自己去救魏國,不禁不無疑問地說:“魏國曾經奪了你的豐邑,讓你無處安身,你怎么還愿意出去救它?” 劉三心想,魏王就那點人手,遇上章邯那個大殺神,估計早就掛了,我去是想跟你撈好處,這個心思可不能說給你知道。 不過對于劉三這個影帝來說,要編個理由糊弄項梁,那就是小菜一碟! 他故作大義凜然地回答道:“我與周市那是私仇,而楚、齊倆國與秦國之間那是國恨。 我劉三雖出身草莽,孰輕孰重,還是分得清楚的。 如今章邯大軍十分囂張,我們大家再不團結起來打敗他,后果將不堪設想?!?/br> 這劉三場面話張嘴就來,都不用打草稿! 項梁一聽,也被他騙過去了,非常高興地說:“沛公真是寬宏大量,竟然對魏國以德報怨!” 便將自己帶領的兵馬與劉三的兵馬合在一起,兩人率軍朝彭城而來。 到了彭城,項梁就召集文臣武將,大家一起商議救援之事。 這個時候,鐘離眛進諫道:“秦將章邯自出道以來,不知多少英雄豪杰都折在他手里! 他智謀超群,兵法通神,魏、齊等國絕非他的對手。 現在從這里去魏國,路途遙遠,等大軍趕到,我恐怕魏、齊早就已經落敗了。 不如派遣一些騎兵先行過去救急。項公隨后率大軍跟進?!?/br> 項梁聽了道:“此法甚妙!” 于是傳令:叫項佗領精銳騎兵五千,季布、龍且兩個作為副將,作為先鋒營,輕裝簡從快速地去救臨濟。 項梁帶著項羽劉邦率領大軍,跟隨在他們后面朝臨濟而去。 項佗領令,同季布、龍且兩個,率了五千鐵騎,人不離鞍,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往臨濟方向趕去。 走到半路,他們突然看見有一小隊騎兵匆匆忙忙從對面飛奔而來。 這些人神色慌張,還時不時就向后頭張望,好像有人在后面追趕似的。 這些人是幾百個騎兵。 中間有兩位頂盔披甲的將軍護著中間一位穿著紫金長袍的公子哥兒朝這邊而來。 看這些人的衣著,好像是魏國的人! 項佗正要派人上前詢問情況的時候,只見那公子身邊一位將軍將縱馬而出,先喝問道:“你們是什么人?” 項佗答道:“我是楚軍先鋒項佗。你們都是些什么人,可是魏國的兵將?” 那個將領一聽,忙在馬上抱拳施禮,對項佗說:“在下乃魏將傅寬?!?/br> 轉身指著那位公子說:“這是我們魏王的弟弟公子魏豹。 我們魏國已經戰敗了,丞相周市已經戰死。 在章邯大軍對臨濟城合圍之前,我們大王要我們大家護著公子趕去彭城投奔項公,想不到先在這里遇上了項將軍?!?/br> 項佗在馬上還禮,指著季布、龍且對他們說:“我等三人奉命率先鋒營先行救魏,武信君軍率大軍隨后就到。 也不知臨濟城里還有多少兵馬,可以堅持多久?外面的秦軍又有多少人?” 傅寬長嘆一聲,回答說:“魏國主力已經在城外被消滅了,臨濟城里剩下兵卒不足兩萬人,而外面的秦軍漫山遍野,足有四五十萬人,臨濟城已經危在旦夕,還請將軍大發慈悲,救我家大王一命!” 項佗一聽,又問道:“不是聽說齊王田儋親率10萬大軍去援救你們魏國了嗎?他們還沒有到嗎?” 傅寬又悲痛地說:“齊王倒是按時趕到了,可是他們的大軍在還沒有趕到臨濟城就已經被打敗了,齊王戰死,田橫帶著敗兵落荒而逃了!” 項佗一聽,田儋帶著10萬大軍去救魏國,都是說掛就掛,自己就帶著這么點人去臨濟,那還不是飛蛾撲火,純粹去送死! 便跟季布、龍且商量:“這個章邯如此厲害,我們可不是他的對手。不如我們先回去將情況稟告給武信君,由他定奪吧?!?/br> 季布、龍且都點頭稱是。 項佗帶領著魏豹一行,朝彭城而來。 他們走了大半天,終于遇到了項梁帶領的大隊人馬。 項佗領著魏豹、傅寬、皇欣,來中軍帳來見項梁。 雙方見禮畢,項梁在大帳中聽了魏豹他們對目前臨濟城情況的介紹,心頭不由地一緊。 魏豹請求說:“目前情況已經刻不容緩,求武信君趕快派兵救我王兄?!?/br> 項梁心想,齊王田儋帶領10萬大軍都被章邯打得落花流水,自己都掛掉了。 我這里總共也沒有10萬大軍,去救魏王,別把我也掛了! 他忙推辭說:“臨濟離此地,足有七八百里地,我此刻前往,已然來不及了。 但愿魏王他能遇兇化吉,遇難成祥!” 魏豹一聽,痛哭流涕,一個勁地向項梁叩頭哀求道:“請武信君大發慈悲,楚國若不救臨濟,則我兄長就再無逃出生天的可能!” 項梁裝作非常誠懇地說道:“并不是我不肯派人去救臨濟,實在是這中間的路程過于遙遠。我們的斥候已經打聽消息去了,用不了幾天,他們就會回來報信。公子你且在此處耐心等待幾天,就會有消息過來?!?/br> 魏豹也無可奈何,只得在這里焦急萬分地等待消息。 過了幾天,就有斥候回來向項梁報告說,魏王咎為了挽救臨濟城老百姓的性命,已經在臨濟城城頭自焚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