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張良出走
上回說到,項梁他們考察人才的方式就是看武術水平的高低,這個考核方式對于韓信、張良他們來說很吃虧。 因為他們是智力型人才,他們卻用武術方面的能力來考核他們,豈不十分令人可笑? 張良覺得如果繼續待在這個不重視知識和能力的地方,自己應該也沒有什么前途,所以他就想到別處去謀出路。 鐘離眛也知道張良在這里呆得很不開心。 他覺得人各有志,張良愿意去別處謀出路,說不定也是一件好事情,也就答應了他。 征得了師兄的同意以后,張良就跑去跟項梁說,自己想出去當一個聯絡員,游說別的起義軍來投奔項梁。 實際上是張良自己想腳底抹油溜了,之所以這么說,只不過怕項梁不放自己走而已。 項梁覺得張良這個去別處聯絡起義軍來投奔自己的建議是個好注意,就答應了張良,讓他帶了一百多名原來云山軍中要好的兄弟就出發了。 二世二年,張楚政權的楚王陳勝為自己的車夫莊賈所殺。 第二年端月(即正月),他的部下秦嘉在彭城(今江蘇徐州)自立為大司馬,和東陽寧君擁立楚國王室后裔景駒為楚假王(代理楚王)。 因為在這個時候,陳勝一直生死不知,他的起義軍群龍無首,各自為政,大家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轉,容易被秦軍各個擊破。 秦嘉他們這樣的行為也是處于困境中的他們的無奈之舉。 因為國不可一日無君,景駒這時也只是暫時代替陳勝執掌張楚政權,領導大家與氣勢洶洶的秦軍作戰。 只要陳勝重新出現,自然他還是張楚政權正宗的楚王,領導權還得還給他。 張良這個時候帶著一百多名云山軍的人出來討生活,就是想投奔這個景駒。 因為張良認為,畢竟景駒乃楚國王室后裔,乃王室正統,在這個時候,他這張虎皮比項梁這張項燕后裔的虎皮還要好。 楚國各地的豪強一聽見楚王后裔出現,應該都會過來擁戴他,他可以用來作為聯合各路起義軍,一致抗秦的大旗。 張良帶著100多名云山軍打算前去跟隨他,卻在半道上遇見了一個人。 張良遇到了這個人既是張良一生的幸運,也是這個人一生的幸運! 那么這個人是誰呢? 就是那個影帝劉三! 劉三這是要去干什么呢? 前面已經說了,現在劉三的革命根據地豐邑已經被他曾經的下屬雍齒出賣給了魏國人周市。 因為這個時候景駒在留(今沛縣東南),劉三于是帶著一些軍隊來投奔大佬景駒,欲從景駒處借軍攻打豐邑。 劉三在去投奔景駒的路上,遇見了也要去投奔景駒的張良。兩人一寒暄才知道,兩人的目的都一樣,于是兵合一處。 劉三知道張良是當年錐擊秦始皇的豪杰,對他也是肅然起敬。 二人見面后,一交談,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張良投奔項梁那是明珠暗投,項梁都不欣賞他,而劉三能認識到并尊重他的價值,將其當兄弟、當朋友,引為知己。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 張良在遭到項梁他們的極度否定以后,突然遇到一個人懂他,欣賞他,自然是感激涕零。 所以,他愿意為劉三肝腦涂地。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遇到一個賞識自己的人不容易,于是張良果斷地放棄了投奔景駒的念頭,直接投奔了劉邦。 劉邦以張良為廄將。 張良多次根據《太公兵法》向沛公獻策,沛公很賞識他,經常采用他的計謀。所以張良就一直跟隨他,沒有離開他。 這時秦朝章邯的部將司馬夷攻略楚地,屠相(今安徽淮北市),至碭(今永城芒山鎮)。 劉三帶著張良投靠景駒后,景駒就讓劉三和自己手下的大將東陽寧君,一塊率軍攻打司馬夷。 于是劉三與東陽寧率軍向西,迎擊司馬夷,在蕭縣西與秦軍展開戰斗。 結果不利,劉三與東陽寧君退至留。 補充軍隊和糧草后,再次進攻秦軍,三日取碭,得到軍卒六千人。 接著乘勝攻取了下邑(今安徽碭山縣)。 在與東陽寧君的合作過程中,劉三不但獲得了六千軍隊,更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 聽從景駒的命令,打敗秦軍后,劉三就去率軍攻打背叛自己、占據豐邑的雍齒去了。 劉單現在也算鳥槍換炮了(劉邦在碭縣擴張編后,已是有一支一萬五千人的軍隊了),所以很快就攻下了雍齒占據的邑縣。 但是當劉邦決定率人去攻打豐縣時,問題出現了。 因為,景駒讓項梁火并了。 話分兩頭說,項梁安撫好了會稽各縣,兵強馬壯,便有心要過江北去搶地盤。 鐘離眜勸說他道:“現在天下大亂,江北形勢未定,情況不明。 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將江北的情況摸清楚,將各地起義軍的情況和大秦軍隊的軍力部署情況了然于胸, 才能夠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制定應對的策略。也才能避實就虛,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 依在下之見,咱們暫且按兵不動,等看清局勢,再引軍過江也不遲?!?/br> 項梁稱贊道:“此言甚善?!?/br> 于是派出大量的細作,到江北去打探消息。 第二天,項梁聚眾商議,志得意滿地說:“現在我們這里江東豪杰,盡聚于此,應該能夠不費吹飛之力就能夠打敗已經日薄西山的大秦帝國?!?/br> 鐘離眛勸說道:“對于大秦帝國軍隊,我們可不能小覷,至少他們戍邊的蒙家鐵騎,我見識過,還是很厲害的。 江東豪杰至少尚有一個桓楚,仍未歸到項家軍帳下?!?/br> 其實,鐘離眛心說,江東人才即使大家都歸順你們,但是你根本就做不到人盡其才,也是白瞎! 項梁聽了,猛然想起,說道:“這些日一直忙,倒是把他給忘了。聽說此人能文能武,有將帥之才,但是從來沒見過?!?/br> 鐘離眛道:“這桓楚是大秦的將軍,屢立戰功,因為將一個誣陷他的同事殺了以后,便一直躲在涂山之中。如今手下,已聚集了七八百人。項將軍若能請得他來,當是如虎添翼?!?/br> 項梁道:“聞此人自視甚高,恐難請動?!?/br> 項羽道:“一介匹夫,你們何必夸成這樣? 若真想要他來投,我去說兩句就行?!?/br> 鐘離眛道:“大哥親去,此事必成。 但是,若希望他真心歸順,還需大哥給足他面子,多多尊重他?!?/br> 項梁便問項羽:“你打算帶多少人去?” 項羽道:“人多了反而惹他疑心。只需要兩三人陪同即可?!?/br> 項梁道:“既如此,便讓季布、季心二人與你同去?!?/br> 項羽道:“如此甚好!” 便去準備。 只見這一天,他們三人走在路上。 碰到兩隊人馬戰斗在一起。 那兩邊為首男子尤其厲害,打得難分難解,非常激烈,路旁的樹枝都被他們砍斷了。 項羽縱馬上前,在馬上欠身作了一禮,道:“兩位壯士,端得好武藝。不知姓甚名誰?為何要在這里相互爭斗?” 那個五大三粗,臉上有烙印的壯士道:“你且說你是何人?” 項羽道:“在下,乃江東項羽?!?/br> 那臉上刻字的人聽了,張大眼睛問道:“你說的是真的嗎?你是項少將軍?我是六安人英布。曾經因犯法被黥,人稱我黥布。 上月,我奉番君之令往救楚王,不想遲了一步。 走到新陽,恰好碰上張楚大將呂臣,被秦軍追趕。 我與他殺退了秦兵,一起復奪了陳縣。 卻擔心人少,守不住。 近日聽說,江東項公兵強馬壯,就過將來求助。 誰知走到這里,卻遇到這伙強盜在此劫道?!?/br> 這個時候在后面的季布趕過來,聽見了他的話,忙一看果然是英布。 英布是水里的強盜,現在竟然被人家劫道了,他們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認識自家人。 他忙向項羽介紹說,這是英布,特別厲害的,曾經跟我師兄從重重圍困的驪山陵都逃了出來。 這是,季布又問那披發的壯士姓名。 那人回答說:“我是九江人,祖上也曾是楚將,姓蒲,因為我祖父和我父親都希望我長大后能做一個保家衛國的將軍,所以給我取名將軍二字,因此大家都叫我蒲將軍。 最近聽說項家軍準備渡江西進,想去投奔,也好建功立業,卻沒有什么見面禮。 看見他們一伙人有幾匹好馬,作為戰馬非常合適,所以就想搶過來,送給項家軍。 不想碰上的他們這些人,相當厲害。 你們要是不過來,我們差點就要落荒而逃了?!?/br> 項羽道:“原來是你們這兩位英雄。久仰!久仰!” 項羽領他們兩人過來見項梁。 項梁見又有這么兩個大英雄過來投奔自己,也非常高興。 他欣慰地說:我們項家軍現在是猛將如云,兵卒如林,再加上你們兩位壯士,真是如虎添翼,現在要消滅一個天怒人怨的秦皇朝,對于我們來說,還有何難!” 遂將二人,都收在軍中,予以重用。 確實,這兩個人對項梁的脾氣,他就喜歡那些孔武有力的人,不喜歡那些轉酸文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