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揭竿而起
上一章,我們勉為其難地評價了一下秦始皇的功過。 有讀者朋友說,既然已經評價了秦始皇,那么就再評價一下公子扶蘇和蒙氏兄弟吧。 筆者認為,對蒙氏兄弟的評價,讀者朋友可以參照歷史上對岳飛和于謙的評價,也就是對忠臣良將的評價。 尤其是蒙恬將軍,那是于國于民有過大功的。 對公子扶蘇的評價則可以參照對漢文帝的評價,漢文帝就是一個成功版的公子扶蘇。 這也是中華民族的不幸,被一場政治陰謀將本可以提前來到的文景之治推后了三十多年,而且這三十多年大量無辜的老百姓都慘死。 在這三十年中兵連禍結,民生凋敝,可是說當時的老百姓人命賤如草芥,人民苦不堪言。 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應該屬于一段本來不該有的黑暗時期! 胡亥靠一場陰謀繼承了秦始皇的皇位。 他繼承皇位以后的表現,也沒有出乎大家的意料,那就是要多荒唐有多荒唐。 他把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殺掉了,就連那些不會對他的皇位構成威脅的jiejiemeimei都沒有放過。 好吧, 這些人,我們還可以說只是他的自家人。 可是在他驪山埋葬秦始皇的時候,要秦始皇的很多嬪妃為秦始皇陪葬。 而且由于秦始皇死得比較突然,導致他死的時候驪山陵還沒有完成,他又抽調修筑阿房宮的人和從各地征調了很多民工來這里日夜趕工,大規模地修造秦始皇的陵墓。 這座墳開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銅熔化了灌下去鑄地基,上面蓋了石室、墓道和墓xue。秦二世還叫工匠在大墳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樣子,灌上了水銀。然后他就把秦始皇葬在那里。 安葬完了,為了防備將來可能有人盜墳,還叫工匠在墓xue里裝了殺人的機關。 最后竟殘酷地把所有造墳的工匠們全都埋在墓道里,不讓一個人出來。 秦始皇剛安葬完畢,他又立馬找大量民工和工匠修建金碧輝煌,恢弘華麗的阿房宮。 那時候,全中國人口只有一千來萬,前前后后被征發去筑長城、守嶺南、修阿房宮、造大墳和別的勞役的人合起來差不多有二三百萬人,耗費了不知多少的人力財力,逼得老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他還遵循了秦始皇的策略,征召了五萬身強力壯的兵丁守衛咸陽。 還要飼養供宮廷玩賞的狗馬禽獸。 兵丁狗馬禽獸所需糧食很多,咸陽糧倉里的糧食明顯不夠用,就從下面各郡縣征調運來糧食和飼料,讓轉運人員都自帶干糧,咸陽四百里之內不準吃這些糧食。 對老百姓施法更加嚴酷,動不動就是嚴刑峻法,掉腦袋。 而且他好學會了秦始皇那種惡習,就是到處巡游! 終于,他的種種倒行逆施,成功地逼反了老百姓。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朝廷大舉征兵去戍守漁陽,陳勝、吳廣也在征發之列,并被任命為帶隊的屯長。 他們和其他900名窮苦農民在兩名秦吏的押送下,日夜兼程趕往漁陽。 這個陳勝可不是凡夫俗子,他還在年輕給人當雇工的時候,就跟與他一起在農田耕作的長工門說出:“茍富貴勿相忘!”豪言壯語,說過不停。大伙聽了都笑話他,他卻嘆息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他們這一隊戍卒行至蘄縣大澤鄉時,遇到連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斷,無法通行。 大伙眼看抵達漁陽的期限將近,不知如何是好。 因按照秦律規定,凡所征戍邊兵丁,不按時到達指定地點者,一律處斬。 在不造反也得死,造反也頂多就是個死的情況下,陳勝、吳廣兩人密謀造反。 但是當時的人們還非常迷信,要想讓其他人相信他們兩人,跟他們倆一起造反,就必須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他們用朱砂在一塊白綢子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塞進別人用網捕來的魚肚子里。戍卒買魚回來煮著吃,發現了魚肚中的帛書,對這事自然覺得很奇怪。 陳勝又暗中派吳廣到駐地附近一草木叢生的古廟里,在夜里點燃起篝火,把火放在籠子里,使隱隱約約像磷火,模仿狐貍的聲音叫喊道:”大楚興,陳勝王?!笆鋫冊谏罡胍孤牭竭@種鳴叫聲,也都心神不寧。 ?第二天早晨,吳廣故意揚言逃跑,激怒押送他們赴邊的將尉。喝得醉醺醺的兩個將尉果然大怒,責罵和鞭打吳廣,引起士兵們不滿,群起而哄之。 吳廣奮起奪下一名將尉的佩劍將其殺死,陳勝也乘勢殺了另外一名將尉。 隨后,陳勝把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發出了當時的一記最強音: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他們“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妒酚洝ぞ砹で厥蓟时炯o》 他們筑起高臺大家一起宣誓,用將尉的頭作祭品。 陳勝任命自己做將軍,吳廣做都尉。 他們首先進攻大澤鄉,攻克后又攻打蘄縣。 蘄縣攻克后,就派符離人葛嬰率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一連進攻铚、酂、苦柘、譙幾個地方,都攻克了。 他們一面進軍,一面不斷補充兵員擴大隊伍。 陳勝是一個有一定的戰略意識的農民領袖。在控制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區后,即決定進攻戰略要地陳縣。 陳縣在兩周和春秋時期,曾是陳國的都城。 戰國后期,又曾經是楚國的國都。 秦滅六國后,又把陳縣定為郡治,足見其地位之重要。 如能拿下陳縣,對秦無疑是個重大打擊。 于是,陳勝率領起義軍直逼陳城。 這時起義軍已擁有戰車六、七百乘,騎兵一千多人,步卒數萬之眾。 陳地郡守和縣令聞風喪膽,早逃之夭夭,只留下郡丞(郡守副職)龜縮城內,負隅頑抗。 恰好,鐘離眛帶著虞姬、張良、季布、柳如煙、韓信五個人也來到這里,他是奉師命去鬼谷找鬼谷子學習,從這里經過。 恰逢其時,他們也配合起義軍參與了攻城。 已是驚弓之鳥的守城秦軍不堪一擊,起義軍順利攻進城內。 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三老和地方豪杰都來開會議事。 鐘離眛因為在攻城中的出色表現也適逢其會。 他向陳勝吳廣建議說:“名不正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既然已經反秦,就應該有比較響亮的口號和有影響力的旗幟。 天下受秦王朝的統治之苦已經很久了。 現在這個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該由他來繼位,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 扶蘇因為屢次規勸始皇帝的緣故,始皇帝派他領兵在外地駐守。 導致秦始皇死的時候,他不在身邊。 那些人用陰謀詭計,謀奪了他的太子之位。 他根本沒有什么罪過,卻被二世皇帝殺害了。 老百姓都聽說他很賢德,主張實行仁政,不知道他已經死了。 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多次立功,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 有的人以為他已經死了,有的人以為他逃亡在外躲藏了起來。 現在假使起義軍冒用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名義,向天下人民發出起義的號召,應該會有很多人響應。 我們只要是打出張揚楚國的旗號,應該楚人應者云集。 陳勝采納了他的意見,就自立為王,國號為張楚。 但是鐘離眛覺得陳勝自立為王有私心,有點不愿相從。 而且陳勝稱王后,其思想發生變化,與群眾的關系日益疏遠。 比如那些和陳勝一起給地主種田的長工們聽說他做了王,特意從老家來陳縣找他,敲了他半天的宮門也沒人搭理。 直到有一天陳勝外出,他們攔路呼喊其小名,才被召見,一起乘車回宮。 因是陳勝的故友,所以進進出出比較隨便,有時也不免講講陳勝在家鄉的一些舊事。 不久有人對陳勝說:“您的客人愚昧無知,專門胡說八道,有損于您的威嚴?!?/br> 陳勝便十分羞惱,竟然把這些長工們殺了。 當年所說的“茍富貴,勿相忘”的話早被他拋到了九霄云外。 鐘離眛本來就對陳勝起義還未成功,就著急稱王,沒有尋找楚王后裔的事情不甚贊同,現在又看見他殘殺同鄉,覺得自己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陳勝身上,否則推翻了秦二世,說不定,來一個同樣殘暴的陳始皇! 所以就跟陳勝不辭而別,帶著自己云山的人繼續去鬼谷。 心想自己還是先去學些本領再說,因為磨刀不誤砍柴工! 大澤鄉起義,歷史上又被稱為“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 此次起義沉重地打擊了秦朝統治者的黑暗統治,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為之后的項羽、劉邦滅秦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而且他們的起義也對后面的封建統治者是一個極好的教育,讓他們要善待老百姓,重視民生。 要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