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武當祖師
在鐘離眛戰勝了純陽子以后,純陽子對他佩服都五體投地。 心想,他已經在風流和劍術這兩項上面遠勝于我,想來酒量也差不了。 自己也不要跟他再比了,江湖傳說肯定是有根據的,他可能確實比我強多了! 我自己也就是一只自尊自大的井底之蛙而已,以后我還是謙虛做事,謹慎做人吧! 終于他心悅誠服地帶著鐘離眛他們去天柱峰金殿上面見他的師父武當祖師火龍真人。 只見在天柱峰上的武當道觀的金殿之中,煙霧繚繞,”仙樂飄飄處處可聞”。 在裊裊上升的檀香中,縹緲空靈的道樂里,只見道觀正中間端坐著一位鶴發童顏,精神矍鑠的老者,仿佛就是那九天之上的仙人下凡似的,道骨仙風,長髯飄飄。鐘離眛知道那就是名聞遐邇的火龍真人,忙恭恭敬敬地上前參拜。 他上前言辭懇切地說:“晚輩參見鄭真人。我聽我師父說了,您老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別的地方幫派,我師父隨便派一個幫眾去發英雄帖也許可以,但是到您這里來,必須派我親自來邀請您不可!目前邪派蠢蠢欲動,我師父決定在今年的端午節在華山上舉行正派的會盟大會,邀請你老去共同主持大局,商量如何協同一致對付邪教!” 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用現在人的文明語言就是“嘴巴甜能當錢”,火龍真人聽到鐘離眛的話也非常高興,愉快地答應了鐘離眛的請求,說到時候自己一定帶武當眾人前去華山捧場! 武當派是江湖上有名的名門正派。 武當派的武功大部分是由火龍真人從東華帝君給他的10余卷道教典籍及練氣之術中領悟出來的。 從某種意義而言,火龍真人要比高九爺厲害得多! 因為高九爺雖然本人武功高強,但是畢竟他的武術都是繼承前人的,不管是打狗鞭法還是七星龍淵劍法都是從丐幫祖師爺伍子胥那時就開始有的,又經過了歷代丐幫幫主的發展,傳到高九爺手里的時候,已經飯吃完善了,所以需要他開創性的發揮作用的地方很少。 為什么第一次正邪大戰的時候,有許多江湖英豪對高九爺這個正道盟主不怎么服氣?有一點看不上他?要不是白衣圣女從旁輔助他,正派聯盟就會四分五裂?一方面是火龍真人這些比他武功高的化外之人不愿意出來牽頭。另一方面就是因為玉面郎君他們大家認為高九爺的武術全是別人的東西,沒有一點自己開創性的東西,因此瞧不上他! 鐘離昧知道火龍真人可是一個自己能開創武術流派的人。 他是一代宗師,武術大家。 別看自己現在能打贏他的弟子純陽子,那時因為純陽子跟隨火龍真人的日子尚短,火龍真人的武功他還學得不夠扎實。 如果自己現在要跟火龍真人動手的話,他能立刻給自己秒成渣! 鐘離眛覺得自己應該兼收并蓄,包羅萬象之后再去融會貫通,發展出自己的東西,這才是自己以后應該在武術上奮斗的目標。 武當派的武功講究以柔克剛,借力打力,以氣息悠長見勝。 武當派的拳術的特點是形神合一,用意不用力;劍術的妙諦是圓轉如意,綿綿不絕。 鐘離眛知道火龍真人是一個真正的高手,估計屬于超九段的高手,非常接近十段高手了。所以對他很是尊敬,虛心地向他請教武功中的許多問題。 武當派功夫講究養氣,不以外家勁力見長,而是注重內功的修養,初始修煉進境稍緩,而越到后來進步就越快,兼有利用“四兩撥千斤”和道家沖虛圓通之理,在各家各派中占據了比較高的地位! 武當內家拳,是一種集武術養身為一體的精妙拳法,有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四兩撥千斤,后發先制的武術特點;亦有動如行云流水,綿綿不斷,剛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術風格。 這一點,也是鐘離眛面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只要是人,他總會有一定的局限,每一個人的力量都不可能無限制的增長,任何人的力量不可能大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遇到力量比自己強大的敵人,自己氣力不濟時該如何處理,鐘離眛從火龍真人這里得到了完美的答案,化他人的力量為己所用,采取以柔克剛的戰術,往往能屢奏奇效。 武當武術在繼承古代武術攻防理論的基礎上,運用《易經》中的某些原理,參以道教內丹功法的經驗,逐漸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和獨特的套路風格。其理論核心是陰陽消長,八卦演變,五行生克。它以養練功,以防身保健為宗旨,具有尚意不尚力,牽動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后發制人,辨位于方寸毫厘,制敵于擒撲封閉的特點。 鐘離眛以前學習武術,都是過于著眼于一招一式,但是對于武術理論思想的研究和關注過少。在火龍真人這里,他覺得忽然在自己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有一點豁然開朗的感覺! 在跟火龍真人探討奇妙武術境界的同時,鐘離昧也帶著虞姬參觀了武當山上的古建筑群。 武當山古建筑群是根據《真武經》中真武修真的神話來設計布局,突出了真武信仰的主題。在《真武經》中,真武的出生地為凈樂國,因此,在均州城外建有凈樂宮;五龍、紫霄、南巖為真武修煉之地;玉虛宮,因真武被封為“玉虛師相”而得名;真武曾領元和遷校府事而建元和觀;回龍觀、回心庵、磨針井、太子坡、龍泉觀、上下十八盤、天津橋、九渡澗等無不與真武修真的神話有關,營造出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使朝山的香客只要一進入武當山,就沉浸在真武修真的神話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加深了對真武的信仰和崇敬。 武當山古建筑群的整體布局以天柱峰金殿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為軸線向四周輻射。北至響水河旁石牌坊為80千米,南至鹽池河佑圣觀25千米,西至白浪黑龍廟50千米,東至界山寺35千米。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統一設計布局,整個建筑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主題突出,井然有序。武當山古建筑群還體現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保持了武當山的自然原始風貌。工匠們按照“相其廣狹”、“定其規則”、“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動”的原則來設計布局。營建武當山的材料不是就地取材,而是從各地采買。營建時,充分利用峰巒的高大雄偉和巖澗的奇峭幽邃,使每個建筑單元都建造在峰、巒、巖、澗的合適位置上,其間距的疏密、規模的大小都布置得恰到好處,使建筑與周圍環境有機地融為一體,達到時隱時現、若明若暗、混為一體的藝術效果。 (資料來源于百度百科) 它是中國古建筑成就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