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提前準備瓊林盛宴
古人有詩單說這瓊林宴,詩曰:奉詔新彈入仕冠,重來軒陛望天顏。云呈五色符旗蓋,露立千官雜佩環。燕席巧臨牛女節,鸞章光映壁奎間。獻詩陳雅愚臣事,況見賡歌氣象還。 這首詞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南宋末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而此時的文天祥約莫才十來歲吧。 宋時殿試之后,便有瓊林宴,瓊林宴過后乃是東華門唱名,紅花白馬游街三日,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 又有宋人詩云:白發青衫晚得官,瓊林宴罷酒腸寬。平康過盡無人問,留得宮花醒后看。 可見這瓊林宴乃是天下讀書人最為榮耀的一個盛會。 這瓊林宴又稱聞喜宴,始于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建立了殿試的制度,也就是在禮部試之后,再由皇帝親自主持,在宮殿里頭舉行最高級別的考試,由皇帝決定錄取的人員和名次。 殿試之后,皇帝會舉行宣布登科進士們名次的典禮,而后在瓊林苑舉行宴會,為這些新科進士慶祝,于是便稱之為瓊林宴了。 這瓊林宴雖然起始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但到了后來,賜宴的地點不在瓊林苑,也習慣地成為瓊林宴,便是遼國或者后來的明朝清朝等,也都習慣稱之為瓊林宴,乃是新晉進士們最為榮耀和難得的盛會。 要說這瓊林苑嘛,本是北宋時期東京的一處皇家園林,就在順天門大街,金明池的對面,大門牙道,皆是古松蒼柏,苑內寶砌池塘、錦石纏道,又有花縈鳳舸、柳鎖虹橋,這些個花草魚蟲怪石,可都是全國各地搜羅所得,集天下之美于一園。 在這樣的地方舉行皇家宴會,規格可想而知,便是不吃不喝,到里頭走一遭,也都能夠飽飽眼福。 當然了,宋朝一直被譽為飲食業的巔峰時期,彼時的東京城,每日宰殺的生豬就有數萬頭,活魚雞鴨羊等更是不計其數,宮內更是四司六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所謂四司便是賬設司、廚司、茶酒司和臺盤司,又有六局: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等等。 不過沒有哪個人去參加瓊林宴,僅僅只是為了觀賞美景和品嘗美食,如果真是這樣,那這個人的仕途也就堪憂了。 許多人參加瓊林宴,是為了這份榮耀,意味著這些新科進士們,即將踏入官場,步入仕途,許多人會將瓊林宴當成結交的第一步,大家都是同年考中,便有同年之誼,往后自當相互扶持,在官場上一起打拼。 今次的瓊林宴自然不可能在瓊林苑,因為瓊林苑乃是東京汴梁的園子,靖康之難后,東京淪陷,眼下京師在杭州,在臨安府。 大宋朝雖然打仗不行,但做生意卻很好,經濟乃是歷史上最發達的一段時期,不過宋朝皇帝都沒怎么大興土木,在這么多朝代里頭,宋朝的宮殿是最小,也是最不起眼的,甚至連御街都開放出來做商鋪。 若在唐朝,嚴格的坊制度,不是三品以上的王公貴族或者有特殊貢獻,由皇帝發話的,連府邸門口都不準對著街道開。 或許也正是這種開明甚至開放的風氣,連御街都貢獻出來當商鋪,才使得宋朝的經濟如此發達了吧。 到了南宋,雖然在吳越宮殿上進行了擴建和增建,但規模比北宋的開封城要更小,宮殿也比較少,只有殿三十、堂三十三,齋、樓、閣、軒、臺、觀、亭等也很少,除此之外,便是太子的東宮和高宗、孝宗禪位退居的德壽宮。 文武百官最為熟悉的莫過于大慶殿和垂拱殿,因為這是用來開大朝會的,除此之外便是后殿,那是官家在冬至和正旦等節日之時,用以齋宿的。 今次瓊林宴則在端誠殿舉行,這端誠殿是個多功能大殿,不同的用途,會換上不同的匾額,比如作為明堂來郊祀之時,匾額掛“端誠”,宴對奉使則用“崇德”,武舉授官便換上:“講武”,而今次策士唱名宴飲則換上了“集英”的匾額。 當然了,今番參加瓊林宴的進士們,誰會在乎在哪個殿舉行宴會?誰有在乎宴會上吃些什么? 便是宴會上擺的都是土,他們也沒心思去理會了,因為今番瓊林宴,官家會帶著瑞國公主參加! 雖然已經有小道消息傳出來,說周震炎沒有狀元之才,之所以能夠欽點為狀元,是因為長了一副好皮囊,讓丁大全推薦給官家,成為了瑞國公主駙馬爺的候選人之一! 但這僅僅也是候選,瑞國公主也才十三歲,據說這位公主殿下嫌棄周震炎年紀太大,會不會選周震炎作為駙馬還是兩說,畢竟除了臉皮之外,一個男人還要看才華的嘛。 雖然周震炎的機會最大,但其他人并非全無機會,不過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駙馬爺肯定要從瓊林宴上選出來,也就是說,參加瓊林宴的人,都有機會! 雖然公主也不能拋頭露面,最多只是戴著面紗,陪著官家,甚至躲在屏風后頭,偷偷觀察這些整個帝國篩選出來的青年才俊,但起碼公主是在觀察,一旦被公主看上了,那可就是天大的富貴了。 因為官家并無兒子,只有瑞國公主這個獨苗,她的母親便是賈貴妃,舅舅乃是大jian臣賈似道,可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了。 而且她的母親本來是要當皇后的,可惜姓賈,人都說賈皇后便是“假”皇后,便只能讓她當貴妃,而讓謝道清當了皇后。 按說官家趙昀是不太愿意將女兒嫁給士人的,畢竟那時候門第等級觀念很是森嚴,門不當戶不對也是不行,雖然士族的地位提升到了極致,文人士大夫的社會地位也最高,但還沒有到達能夠配得上官家獨生女的地步。 但宰相們為了進一步提升文官們的地位,卻搬出了唐太宗下嫁公主給士人的先例,說服趙昀從士人之中挑選駙馬。 這瓊林宴還未開始,整個臨安便已經熱鬧非凡,許多新科進士的家人已經踏遍了整個臨安各家成衣鋪子,在規則允許之內,盡量穿得華麗惹眼,希望能夠引來瑞國公主的青睞! 許多王公貴族的公子哥們雖然沒能參加殿試,但也依靠著家族的關系,動用了不少資源,擠進了瓊林宴。 這個時候,似丁大全這樣的,掌控著瓦子行首三桃園的幕后之人,便有了說話的分量了。 因為想要進入瓊林宴,除了常規的渠道之外,只能考慮進去表演節目,而表演節目都需要挑選最高水準的,當然了,誰能進去,也都是丁大全說了算。 也虧得陳密早早通過皇城司做了安排,否則花團錦簇能不能進去表演,還得另說了。 由于官家會親自參加這次瓊林宴,所以安保問題也必須要提前做準備,而外圍的安保,由皇城司負責,內里的安保,卻有殿前司和內等子來做。 楊璟作為官家密旨委任的密探,明面上只有忠勇伯的爵位,和提舉應靈觀的身份,若用忠勇伯的身份,其實也是能夠受到邀請的。 但趙宗昌很快就給楊璟傳信,說是官家讓楊璟與皇城司一道,負責今次的安保問題,加上花團錦簇要提前排演,楊璟也就帶著花團錦簇,一并入了宮。 雖然丁大全是科舉的提學,又是殿試的主要負責人,但由于瓊林宴太過重要,主要負責的卻是右相兼樞密使董槐! 因為先前得罪丁大全的時候,楊璟曾經問過陳密,聽說丁大全與董槐不太對付,所以對董槐也有些印象。 在這jian臣當道的朝廷之中,董槐算是非常不錯的宰輔,勤政清正,政績卓著,可謂朝野聞名。 董槐自幼喜讀兵書,常說要做個像諸葛亮和周瑜那樣的人物,聰穎過人又有抱負,還師從理學宗師朱熹的學生,算是朱熹的徒孫,嘉定六年中了進士之后,便踏入仕途,開啟了傳奇之路。 他當過廣德軍的錄事參軍,還做過鎮江推官,而后做通判,做知州,還在湖北做過提刑官,在常德,江州,潭州,江西等等地方任職,執政能力非常的強。 他賑過災,平過叛,還鎮壓過交趾、月奴等蠻族小國的侵擾,總之政績斐然,一直做到現在的右丞相兼樞密使,爵位也從男爵一直升到侯爵,據說不久就要升國公爺了! 這是一個如何都挑不出甚么毛病的官員,似乎一生仕途都沒甚么污點,而丁大全之所以要對付董槐,也是因為他想結交董槐,卻遭到了董槐的拒絕! 董槐非但拒絕了丁大全,還跑到官家趙昀面前打小報告,說官家你一生圣明,可不能讓丁大全這個jian佞給壞了名聲,以致于晚節不保。 趙昀當即就生氣了,說人家丁大全都沒在我面前說你董槐的壞話,你怎么反倒說起丁大全的壞話,你是不是比丁大全更像jian臣? 董槐面不改色,說老臣這一輩子的榮光都是官家給的,自然要替官家著想,決不能讓丁大全這樣的人,壞了官家的基業。 也正是因此,丁大全才痛恨董槐,并開始明里暗里搞小動作,就比如這次的提學和挑選駙馬,本來應該是董槐來主持大局,結果卻讓丁大全把這差事給搶了去。 而勸說官家把瑞國公主嫁給士人的,便是董槐,因為這個老宰相覺得如今jian佞太多,文官們已經不敢再與這些jian臣爭斗,所以必須讓官家做出表率,將公主嫁給士人,提升文官們的身份地位和士氣,才能夠與jian臣們斗爭下去! 然而一切都顯得沒有太大的效果,因為這場為了振奮文官士氣的盛事,因為丁大全搶去了大部分工作,使得文官們更是沮喪。 因為事先有過了解,所以當楊璟進入集英殿,見到了正在調動人手,布置宴會廳的董槐之時,楊璟心中也有種肅然起敬的感覺。 “下官楊璟,見過董相公?!?/br> 楊璟穿著普通,并沒有正式的官服,因為提舉宮觀,只是一身白底黑衫道袍,董槐還以為他是瓦子里演戲的呢。 “你叫楊璟?”董槐本來只是點了點頭,就要繼續去忙活,可突然又轉身回來,有些驚詫地朝楊璟確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