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霸氣男主,怎么一親就乖、[HP同人] hp以骨為扇、[綜漫] 杰君還好嗎、[綜漫] 這根本不是足球游戲啊、我靠直播養主人、師姐人間富貴花,師妹精心呵護她、萌系小甜豆身披馬甲、獨寵舊愛·陸少的秘密戀人
“肅靜——”鄒茂喝道。 頓時,圍觀者全都安靜下來,繼續聽審。 “太子,可有證據?”蕭遂道。 所有證據他都看過,但該有的流程,一步都不能少,今日即將發生的所有事情,都將被史書記載,被天下眾人議論。 “回父皇,有,所有證據都在這里,鄒大人也都知曉?!笔捄颓嗵?,便有人一樣樣送上證據。 鄒茂面色難看,但并未反駁。 這些證據都是真的,哪怕指向段元立,作為大理寺卿,當著眾人也不能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姜家案主審,蕭和青、鄒茂,以及生死不知的姜阿染和只做旁觀見證的沐人九。 證據一樣樣被送上高臺,蕭和青一樁樁解釋—— “姜長安七罪其一,不臣,定此罪,涉案官員三十五人。 “姜家數代盡忠國朝,姜長安未及弱冠,臨危受命,披掛奔赴戰場,若無通敵罪,絕稱不上不臣?!?/br> “此乃姜家數代鎮北大將軍及其夫人,第一位鎮北大將軍姜朔,陪先帝打下江山,后來放棄京都繁華,遠赴邊涼鎮守,享年四十二,也是歷任鎮北大將軍中,壽命最長之人!其妻子戴婉兒安撫將士遺孤,分發撫恤金,又撫育兒女,培養出兩任鎮北大將軍。 “姜朔死時,高祖痛哭,曾言對不起姜家,姜家忠良,當千古流傳……” 蕭和青的聲音清亮,明明沒有嘶吼,每一個字卻都像是敲在眾人心上,振聾發聵。 世代難活三十的鎮北大將軍,說他們不忠? 世代為遺孀,卻還撐著姜家,養育兒女,照顧戰士遺孤的將軍夫人,說她們不臣? “姜長安七罪其二,不孝,是因讓祖輩蒙羞,可姜長安叛國案乃無稽之談,少年將軍,是姜家的驕傲,何談不孝?敲定此罪,涉案官員一十三人?!?/br> “姜長安七罪其三,貪污,宣和三年十二月,抄沒姜家,除御賜之物外,只有四十九兩白銀之事,人盡皆知,此罪系前戶部尚書管永志等人構陷,此乃管永志供詞?!?/br> 有人呈上,證據送到皇帝手上,抄錄證據放在臺上。 此罪姜阿染敲登聞鼓時,眾人就已經看過,如今再看一次,卻依舊震撼。 “管永志言,是丞相段元立以通敵罪暗示,使其構陷貪污之罪,此罪涉及官員七十五人?!?/br> 鄒茂忍不住反駁:“管永志并未提供證據,他與丞相不睦之事,滿朝文武人盡皆知,再者,‘暗示’二字,實算不得什么證據,貪污罪不能污蔑丞相?!?/br> 蕭和青沒說話,看了段元立一眼。 從前段元立總是很儒雅,朝服不會穿得一絲不茍,甚至多數時候不穿朝服,這是對皇帝的不恭敬與他地位的象征。 但今日,他穿了正式朝服,熨燙齊整,連笏板也拿得十分正式,微垂眼眸,神情平靜,有種爆發前的瘋狂。 蕭和青劍指段元立,他也始終一言不發。 余江清了清嗓子,客氣道:“鄒大人別著急,這當然不能定罪丞相,咱們且聽殿下繼續?!?/br> 鄒茂也只是提醒一句,便也退后。 蕭和青繼續:“姜長安七罪其四,不道,此乃云中門林知霄供詞,以及淮鄉供奉的海神像之下、云中門匾額,上面是林知霄在十三年前寫下的不道罪真相,姜長安滅門,系與姜阿染佛度寺滅金不壞同樣,為滅邪功奪魂!” “試問,若是姜長安真因為林知霄惹其不快而滅云中門,何必放過最‘該死’的林知霄?淮鄉又何必供奉海神?” 大內密探雙成指著石碑,行禮:“回陛下,石碑上的字跡確實為十三年前所刻?!?/br> 蕭遂頷首。 這時候,有人稟告:“陛下,淮鄉百姓求見?!?/br> “宣?!笔捤煊行@訝。 蕭和青同樣詫異地看過去,沒想到里正帶著百姓親自來了。 里正顫顫巍巍跪下:“陛下,今日重審姜家案,還大將軍公道,草民帶領淮鄉百姓前來認罪!” “何罪?莫不是你們的供詞說了謊?”鄒茂立刻便道。 里正堅定地搖搖頭:“不,我們認罪知情不報,明知云中門有鬼,卻并未為大將軍澄清,膽小怕事,對不起姜家世代忠良,對不起姜長安大將軍保衛大雁,也對不起姜阿染誅殺海神!” 淮鄉人親到現場,這是將不道罪徹底掀開,為姜長安證明。 鄒茂閉嘴,退了回去。 蕭和青呼出一口氣:“林知霄供詞所言,丞相段元立在姜家案后,一直追殺他,且索要奪魂,丞相明知奪魂邪功存在,卻仍舊判定姜長安不道罪,此罪為誣陷,涉案官員三十二人?!?/br> 周圍再次一靜,比起剛剛只說“暗示”,此刻倒真是劍指段元立誣陷。 兵部尚書抿了抿唇,身后的侍郎便出列道:“當年不道罪真相,是姜長安自己不肯說,丞相或許是在其死后才知曉,只能算是知情不報,不能說栽贓?!?/br> 戶部主事反駁:“那截殺林知霄、索要奪魂,如何解釋?丞相是什么時候知曉真相?根據林知霄供詞,姜長安之案不久,林知霄就開始被人追殺,況且,知情不報,任由忠臣蒙冤,也是大罪!” “當年姜長安通敵罪證據確鑿,那時候他不是忠臣,丞相隱瞞罪臣其中一罪,罪不至死吧?!?/br> 蕭和青聞言,冷冷一笑:“那好,我們這就來細說姜長安最主要的罪,通敵?!?/br> 話音落地,便有人送上一份份證據,此罪最嚴重,所以證據也就最多。 蕭和青一一介紹。 “此為姜家歷代殺死廂族高手、將軍名冊,此為往年廂族入侵大雁所造成的屠殺,此為死在廂族人手上的姜家人……” “此為當年與廂族大戰,姜長安斬殺數百高手名冊,根據調查,這些高手都已十三年沒出現,確認死亡?!?/br> “此乃當年作證通敵的軒轅九山和拓跋延,尸體還如活人,乃拓跋氏秘術作為。經過仵作驗尸,二人已經死去十三年,軒轅九山乃斬首而亡,刀口雖被縫上,卻仍然能看出是死于姜長安之刀?!?/br> “此為當年何丞相親筆寫給玉家折蕘娘子的書信,邀其趕來京都,陷害姜長安通敵!” 蕭遂面色一變,差點站起來。 蕭和青沒按照商定好的來,不扯上何家,依舊翻案通敵罪……他竟然將這份書信也拿出來了! 蕭和青手持笏板,脊背挺直,繼續:“姜長安七罪五,通敵,也是最大之罪,實乃官員構陷,當年大將軍以一當萬,護我大雁,確有其事,此罪,涉案官員高達二百零一人?!?/br> “何丞相?”鄒茂拔高聲音,“何丞相乃是你外 公,此罪涉及通敵,太子殿下,這可是大罪!” 太子瘋了嗎?何丞相通敵,他這個太子之位還能穩??? 對付段元立的證據還沒拿出來,先把他自己拉下水,真是瘋了! 蕭和青面色平靜:“孤知道,但事實便是事實,不可更改,何家是孤的外家,但孤是大雁太子,不能見忠臣蒙冤,且真相尚未完全展開,若有罪者,必當接受懲罰?!?/br> 鄒茂閉嘴了。 “姜長安七罪,還剩下最后兩個?!庇嘟従彽?。 蕭和青頷首,再次揚聲道:“姜長安七罪六,jian污,此罪更為無稽之談,京都玉郎,十三年并不算久遠,想來諸位還能記起京都玉郎的風采吧?” “那也不能說明沒有jian污?!绷⒖逃腥朔瘩g。 “那這些呢?”蕭和青指著侍衛展開的書信,以及調查證據,“柳嬌娘此人非閨閣小姐,且有柳寬寫給前吏部尚書張向彥的親筆書信,明言柳嬌娘癡戀姜長安?!?/br> “十三年前,姜長安至涼州,柳嬌娘一女子,入軍營便是去尋姜長安,另外,此乃原城百姓提供的證據,柳嬌娘混跡武林,常年不在原城,而是在京都,早已識得姜長安!” “姜長安去往邊涼,她從京都追回涼州,此為原城百姓證據,證實柳嬌娘并非弱女子,因著象云門少主調戲其一言,象云門被滅,此女,當真會是姜長安的jian污罪嗎?”蕭和青反問。 眾人沉默下來。 這一罪沒辦法提供確切的證據,但只從邏輯,就已是漏洞百出,判定不了姜長安jian污罪。 七罪,六罪已翻案。 這時,有一人被攙扶而來。 他頭生華發,聲音洪亮而犀利:“那么,太子殿下,jian污罪不談,那柳寬犯了什么錯?姜長安最后一罪,不義罪證據呢?” 是告老的張向彥! 其他罪早就傳來,只有這不義罪,還捂得死死的,哪怕涼州原城萬人書張貼于驛站,人心惶惶,天下盡知,但是,還沒人真見過證據。 此刻,當年為姜長安定“不義罪”的前吏部尚書親自前來,與蕭和青對峙,為柳寬要一個公道。 聞言,所有人都看向蕭和青。 無論什么證據,此刻都該拿出來了。 第88章 翻案(二)加更 在所有人的矚目當中,蕭和青突然笑了,他說:“我沒有證據,不知道姜長安為什么滅門柳家?!?/br> 眾人錯愕。 什么? 沒有證據?! 眾人全都傻眼了,齊齊倒吸一口冷氣,包括皇帝與太子的人,都不敢相信這句話是太子親自說出來的! 沒有證據翻案做什么?沒有證據萬人書貼在驛站門口,鬧得聲勢浩大?沒有證據,怎么為姜家正名? 下方,再次嘩然一片。 戶部新任尚書上前一步,咬牙:“臣以為,姜長安不義罪真相已不要緊,姜長安大罪為通敵,即便有不義罪,也不當判姜長安斬首。 “姜家累世功勛,鎮北大將軍姜長安更是以一當萬,誅殺廂族數百高手,免了大雁災禍,此功千古,非不義罪可抹。況且,許是涼州布政使司柳寬影響大將軍作戰,所以殺之,只這一罪,不當影響姜家翻案?!?/br> 換言之,他這是說即便姜長安當年有罪,那臨危受命、保衛大雁的功勞,已經足夠免除他殺死柳寬之罪。 “荒謬!”張向彥顫顫巍巍抬手行禮,之后喝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姜長安只是一臣子,昨日能無端殺死忠良,他日,誰知道又會釀成何等禍事?” 他尚未弱冠,就已如此猖狂,有天下第一的武功和功勛,倘若活下來,柳寬這樣的人會有多少? 他有功,他也有罪。 沐人九皺眉,隨即上前一步,行禮后道:“陛下,之前在涼州原城時,我們還查到柳寬不少信息?!?/br> 有人呈上厚厚一冊調查結果。 沐人九揚聲道:“柳寬此人,絕非看上去那般簡單,從表面看,他是一個正直、清廉、無背景的好官。 “但事實上,柳寬府上雖仆從少,卻皆是高手,就連門房都有極高內功與輕功?!?/br> “沒有其他生財之道的清廉,通常代表著清貧,更何況他總是資助貧困百姓,還出資讓學子赴京趕考……姜家是歷代鎮北大將軍,也只抄出四十九兩,同樣清廉的柳寬,哪里有錢買眾多首飾給柳嬌娘? “至于無背景,更是無稽之談,象云門是如何悄無聲息被滅的?諸位可有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