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2006 第26節
他先是將地圖拖動到火車站位置,2006年,火車站附近的生意還是很好做的,火車站的人流量大,在生意人眼中,這里財氣充盈,是一個大水口。 但他知道火車站的生意會越來越難做,再過幾年,等山水市的火車站重建后,火車站附近目前的所有店面,差不多都會被拆光,最后,只有寥寥幾個連鎖餐飲店,可以在新建的火車站里開幾家店。 所以,這里的財氣目前雖然充盈,但已經持續不了多久,不是開店的好位置。 他又把地圖拉到高速入口附近。 地圖上顯示,高速入口附近有一個世紀廣場,還有一個麗晶財富廣場。 這兩個廣場,分布在高速快速通道的南北兩邊。 這兩個廣場的位置,顯然是很好的。 因為高速入口,在他這個生意人眼里,也是一個財氣入口,每天進出高速入口的那些車輛、司機,都是消費人群。 所以,在高速入口附近,且分布在高速快速通道兩邊的這兩個廣場,顯然都能承接高速入口帶來的財氣。 算是兩個財氣匯聚之地。 只是,他覺得這兩個地方,適合開飯店和賓館以及夜總會那樣的娛樂場所。 賣烤鴨在這兩個地方,不是很合適。 因為這兩個廣場做的大部分都是生客的生意,從高速入口來的客人,可能來這里消費一次之后,一年內都不會再來第二次。 對于烤鴨這種需要積累回頭客的生意,很不友好。 因此,他又拖動屏幕上的電子地圖。 他先是看了看老城區的幾個居民區位置,沉吟片刻,又拖動地圖,去看新城區的居民區。 他以前的創業經驗告訴他——像烤鴨這種生意,老城區的居民,基本上都會習慣去自己常去的老店購買。 人的習慣一旦形成,一般都不會更改。 所以,他如果在老城區開店,跟那些老店競爭,難度會非常大。 相比之下,新城區的居民,基本上都是新搬來的,這些居民平時消費的時候,還在不斷嘗試附近的各個店鋪,都還在尋找自己最滿意的店家。 這樣的區域,就比較適合開新店。 楊星宇在地圖上找了幾個位置,準備最近抽空去一趟市里,找一家房屋中介,請中介幫忙在那幾個區域尋找合適的店面。 片刻后,他又將地圖拖動到甄歆上班的山水市第七中學那兒。 他覺得學校門口,也是一個不錯的位置。 因為如今越來越流行家長接送孩子上學、放學,這股風氣,市區尤其流行。 每天每所學校的入學和放學的時間點,學校門口總是會提前聚集大量的家長。 這些家長顯然都是潛在的消費人群,接到孩子回家就是吃飯,所以,如果他在學校門口開一個分店賣烤鴨,只要味道不差,價格實惠,生意應該差不了。 而且,在市七中門口開一家分店的話,也方便他經常見到甄歆。 當然,市區的其它學校門口,也都很適合開分店。 他的思路越來越清晰。 第36章 一個多月后 之后,楊星宇又查了一下市區的各大菜市場。 菜市場賣烤鴨是最常見的,他重點關注的是新建的菜市場,因為老城區的菜市場往往也意味著那里的烤鴨店也很老了,很難競爭。 他面前的本子上,記下的地址越來越多。 甄歆借給他的五十萬,他肯定不會只用來開一兩家店,那樣太浪費了,也用不了那么多錢。 他當初選擇烤鴨做自己重生后的第一個創業項目,就是看中了這個項目的投資不大,容易快速擴張連鎖店。 50萬,就算不開出十家店,也要開出八家。 何況,他之前還從親戚朋友那里借了些錢。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楊星宇一邊讓市里的幾家房屋中介,幫忙尋找合適的店面,一邊在老家教母親做烤鴨、鹵菜。 本來他是沒打算讓母親學這些的。 但他接下來的事業重心要轉移到市里,而市里距離他家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無論是從他家往市里供貨,還是從市里往他家供貨,都不方便。 最關鍵的是——路上耽誤的時間,會讓做好的烤鴨皮變軟,脆皮烤鴨的皮不脆,就失去了最大的特色,那肯定是不行的。 而他之前在家里籌備那么長時間,購置了那么多做烤鴨的東西,他也舍不得全部閑置。 他父母也見不得他如此浪費。 而且,他覺得教會母親做烤鴨和鹵菜的難度不會很大,她做了幾十年的飯,是有廚藝基礎的。 一個月如果教不會,那就兩個月,兩個月不行,就三個月。 總能教會的。 他相信個把月,應該就能把母親教會了。 廚藝之所以難學,主要是一般的師父,不會真心傳授。 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老話,讓大部分師父都會藏私。 最主要是——徒弟一日不出師,就會一日給師父打下手,又好用又便宜,但如果教會了徒弟,徒弟很快就會走人。 舊時代的徒弟,那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出師了,逢年過節還會來看望師父。 現在呢? 徒弟出師了,基本上就和師父沒什么聯系了,除非師父人脈很廣,以后還能幫徒弟介紹更好的工作。 這樣的大環境下,還有幾個師父會用心教徒弟? 楊星宇教自己母親,那肯定是毫無保留的。 只是…… 她的學習能力終究有限,記憶力也不太好,以致無論楊星宇怎么教,她上手后的效果總是差一些。 無論是炸出來的烤鴨色澤、口感,還是鹵菜的味道、調配出來的烤鴨湯汁,總是遜色幾分。 一個多月轉眼過去。 楊星宇認為母親已經學會了,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但最近已經沒有明顯的提升效果。 對此,他也沒什么辦法了。 因為他很清楚廚藝這個東西,是不可能百分百被別人學會的。 同樣的用料、同樣的做法,就算是師徒,做出來的同樣一道菜,也始終會有差別。 這也是中餐很難像肯德基那樣統一口味的主要原因。 時間已經來到9月中旬。 過去的一個多月里,有幾件事值得一提。 第一件是他在附近十幾個村,徹底打開了烤鴨和鹵菜的銷路,原本天天來這些村賣烤鴨的競爭對手,大半個月前,就自覺地讓出了楊星宇常去的那十幾個村。 算是退避三舍了,去了更遠的村子賣貨。第二件是他表哥方進,最近一直從他這里進貨,方進在自己的房子前面擺了一個攤位,他房子本來就修在馬路邊,不遠處就是三岔路口,每天上下班時間的人流量不小。 方進剛開始在楊星宇這里拿貨的時候,每天都只敢拿三五只烤鴨,加上一些其它鹵菜、涼菜。 隨著時間推移,方進的生意明顯越做越好。 每天來楊星宇這里拿的貨也越來越多,每天上午來拿一次貨,下午再來拿一次,最近方進平均每天都要在楊星宇這里拿10只以上的烤鴨,以及一些其它鹵菜和涼菜。 第三件是——楊星宇的母親方小梅,從大約一個月前開始,也開始每天開車出攤賣貨。 這是楊星宇鼓勵的。 他想把老家這里的生意,都交給爸媽來做,那就不僅要教會母親做烤鴨、鹵菜、涼菜,還要讓他們學會出去賣貨。 出去賣貨沒什么技術含量。 難點在于能否放開面子。 像他父母這樣的農村中年人,大部分都覺得出去賣東西不好意思,張不開口去吆喝。 更張不開口去熱情招攬客人。 這個心理障礙需要克服。 相比之下,對方小梅來說,將烤鴨、鹽水鴨剁成小塊,淋上辣油、麻油,再灑上熟芝麻和蔥花,就顯得容易得多。 因為心理障礙,一開始楊星宇勸她出去賣貨,她是堅決拒絕的。 “我出去賣貨?不中不中!我嘴巴笨,不像有些人那么能說會道,我哪適合做生意呀?我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子!” 那時,他父親楊青石也認為方小梅不適合做生意。 但楊星宇說服了他們。 他告訴他們——最適合做生意的,并不是能說會道的那種人,而是嘴笨的老實人。 因為買東西的人,都喜歡找看上去老實巴交的人買。 并且,因為老實巴交的人,嘴皮子不夠利索,在買賣的過程中,浪費在說話上的時間很少,賣出去的效率就會比較高。 相比之下,那些能說會道的,買家可能在一開始就不信賣家的任何一句話,還可能因為那樣的賣家太能說,而不想買他的東西。 這一套理論,楊星宇心里清楚,并不是真理。 他多年做生意的心得是——最好的銷售,永遠是聰明的銷售。 頭腦聰明的銷售員,會看人下菜碟,用不同的態度和手段,對付不同的客人。 那才是效率最高的。 但這些他不會跟爸媽說,他只需要用那套看似很有道理的說辭,說服自己的母親。 方小梅被他說服了,花了幾天時間,學會開三輪車,學會用電子秤,學會開關吆喝用的電子小喇叭。 之后她就試著每天出去賣貨了。 大概一個月賣下來,她的心理障礙已經被完全克服。